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古城荆州,品味中华文明赓续千年

2024-07-12 09:40:18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庞正

湖北日报记者 胡弦 李朝霞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马鑫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

跨越千年的荆州古城墙,留存百年商埠和工业记忆的洋码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篇,吟咏着这座魅力古城。

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交融,荆州,穿越千年历史云烟,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芒。

7月10日,参加“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来到荆州,触摸千年古城墙砖,走进百年洋码头,实地感受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荆州新诗篇。

明代城墙依然坚如磐石

走进荆州古城宾阳楼,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雕像,讲述着荆州人最熟悉的三国故事。

荆州古城墙

《三国演义》120回故事,有72回发生在荆州。在文学作品之外,荆州的历史更加悠久灿烂。

1982年,荆州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经2800余年岁月洗礼,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祖们,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

现在的荆州古城墙上,不少雕刻有文字,根据工匠姓名和籍贯溯源的城砖,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而在砖墙的下面,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荆州古城的寅宾门,找到一段用石灰糯米浆夯筑而成的明代城墙,经历500多年,至今仍然坚如磐石。

对荆州来说,古城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但如何在保护中发展,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百姓的意愿。

2012年,荆州市政府出台《荆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规定》;2016年12月,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荆州古城保护条例》;2022年12月荆州市政府出台《荆州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

2019年,荆州正式启动古城保护疏散工作,以古城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荆州古城内已完成疏散项目91个,其中整合调整、新建外迁、停办收回学校11所、医院3所、行政事业单位69家、企业8家。古城内常住人口控制在了5.1万人左右,达到了《荆州古城保护条例》要求的“将古城常住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的目标。

一批批外迁疏散项目为古城文旅产业发展腾退空间,旅游文创、民宿民俗、特色餐饮等业态的引入,让老街区成为新网红、老街坊赶上新潮流。

“荆小楚”让文物更加鲜活起来

虎座鸟架鼓、越王剑、吴王阖闾戈……走进荆州博物馆,一件件镇馆之宝吸引了众多观众。不过现在吸引观众的,还有一位虚拟解说员“荆小楚”。只要微信扫码,这位穿着广袖细腰的楚国传统服饰,笑容甜美的解说员,就会陪着游客介绍博物馆内的展品。观众既可以选择让“荆小楚”为你设计线路,让“她”带你看展品,也可以选择自由行,走到哪个展品跟前,“荆小楚”就会介绍它的来历。

荆州博物馆

“荆小楚”是今年5月18日“博物馆日”才“上岗”的,作为荆州博物馆精心推出的主题IP形象,她长相甜美、表情灵动、能歌善舞、博古通今,整体形象设计可以说从头到脚都充满了荆楚文化元素:发饰设计参考“虎座凤鸟悬鼓”造型,服饰设计参考“龙凤虎纹修罗”,身挂玉饰参考“神人操龙形玉佩”,这都是在荆楚大地上出土的楚文化代表文物和标志性文化符号,整个IP形象充满活力、端庄大气,体现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据了解,荆州博物馆将围绕“荆小楚”,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的宣传,开发与之相关的IP动漫文创产品。

荆州出土楚简发现了最早的“乘法口诀”

你能否想象,明朝时期也有类似今天的“绘本”读物?在荆州张居正故居,一件特殊的展品,吸引了不少游客。

张居正故居

这部“绘本”的正式名称叫《帝鉴图说》,这是当时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为只有10岁的万历皇帝量身定制的教科书。这部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既讲述历代帝王励精图治的故事,也讲述那些倒行逆施的“反面典型”,以教育年幼的皇帝如何做人,如何管理国家。张居正考虑到皇帝年纪还小,除了选择的故事道理比较通俗易懂外,每篇故事还会让宫廷画师配上插画,更加惟妙惟肖。这部书深得万历皇帝的喜爱,后来这部书还流传海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荆州历史悠久,文旅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不断推陈出新,荆州文旅也越来越有魅力。

2023年,荆州秦家咀楚简的发掘,让荆州再次引起众多关注。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这次楚简发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中期,楚国的简牍上就留下了这样的记录:“三七二十又一,四七二十又八,五七三十又五”。杨开勇说,目前这批竹简还在做进一步的保存和修复工作,将来游客也有望在荆州博物馆看到它的复制品,感受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 相关阅读
  • 新华时评丨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郁琼源蔚蓝星球,因海而蓝。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良好生态是海洋的“瑰宝”,唯有以生态优先的理念经略海洋,海...

    时间:07-12
  • 微视频|深改!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时间:07-12
  • 改革为人民|一间房,升腾城市温度

    一盏明亮的灯、一个温暖的家。“在大上海有个家”是上海新市民的共同愿景。上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针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用“一张张温暖的床”,筑起了“一个个安居的梦”。有房、有家、有温度,宜...

    时间:07-12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首超21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邹多为)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

    时间:07-12
  • 我国铁路主要客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上半年发送旅客突破20亿人次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9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完成7779.52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4%、14.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目前,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等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制图:乔谦今年以来,中国国家...

    时间:07-12
  • 新华全媒+|邮轮经济“复苏记”

    新华社天津7月12日电(记者梁姊、宋瑞)海风轻拂,风翻白浪。正值暑假,渤海湾畔的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人气高涨。不久前,邮轮“梦想号”结束了“天津-福冈-济州-天津”的行程。来自山西的张女士提着行李,跟在孩子身后...

    时间:07-12
  •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文化中国行

    今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推出AI文物微短剧《吴王夫差青铜剑》,以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将铭文内容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娓娓道来,生动再现了夫差的戎马生涯。6月上线的12集古文字文物视频“博...

    时间:07-12
  • 文化中国行丨探秘千年古韵 看中国古琴如何焕发新生→

    暑假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预约火爆,其中专门以院藏古琴和曲谱为主题的展览也迎来更多游客,展览以实物加古琴还原演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国古琴文化的魅力。古琴馆内“大圣遗音——古琴文化展”,55件与古琴相关...

    时间:07-12
  • 新质航运绘就“河海文旅”强IP

    央广网天津7月12日消息日前,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国际航运展”)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2024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运行未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设置...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