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2024-07-26 17:51:01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胡璐、陈冬书)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夏日风光(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是记者26日从国家林草局得到的消息。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0年正式申报世界遗产。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标志包括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对高度达460米)、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广阔的鸣沙区域,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如此独特的景观展现了巴丹吉林沙漠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展示着地球上重要、典型且持续的风沙地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以全面推进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继续履行好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中国成功经验,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

巴丹吉林沙漠夏日风光(2022年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海子(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海子(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 相关阅读
  • 改革“巧劲”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群众从“观众”变“主角”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

    时间:07-27
  • 台湾东南海域发生5.4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有震感

      中新社台北7月27日电 据台当局气象部门消息,台湾东南部海域27日19时21分发生里氏规模5.4级地震,最大震度3级。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台东县政府南方104.3公里,地...

    时间:07-27
  • 王毅会见印尼外长蕾特诺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会见印尼外长蕾特诺。  双方积极评价中印尼关系发展,表示将坚持两国元首战略引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深化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维护地区...

    时间:07-27
  • 中国银行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斌被“双开”

      中新网7月27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山西省晋城市监委对中国银行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

    时间:07-27
  • 1.7亿、1.5亿、215万,透过数据看“流动的中国”澎湃活力

    记者7月27日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4年暑运保障工作从7月1日启动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稳中有增,日均达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其中,公路人员流动量日均达1.5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超九成...

    时间:07-27
  • 新闻背景|从“大运河”到“北京中轴线”,这些“世界遗产”来自中国

    新华社新德里7月27日电 新闻背景|从“大运河”到“北京中轴线”,这些“世界遗产”来自中国新华社记者伍岳 陈冬书正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27日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时间:07-27
  • 走进新型工厂丨我国最大的石化冶炼企业里 藏着一个生态园

    走进新型工厂,探访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灯光璀璨、如城似幻,而这实际上是一家炼化工厂——镇海炼化,它位于浙江宁波,是我国最大的石化冶炼企业,也是国家级的绿色工厂,有着很多的“全国第一”...

    时间:07-27
  • 从“东数西算”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多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同样关键。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智能算力的支撑。当前,全国多地根据各自不同的优势资源禀赋,加大投入建设...

    时间:07-27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这个食堂“蛮好的”

    “我天天来!”“饭菜每天都不重样”发出感慨的是81岁的杨欣慈老人自从听说社区食堂后她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吃饭杨欣慈正在展示她的账单(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来食堂之前我每天都要自己做饭做少了营养不充...

    时间:07-27
  • 【央广时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古都历久弥新的中国案例

    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远眺“北京中轴线”...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