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法治光辉照边疆】因地制宜闯出普法“新路子” 大理巍山特色化普法“接地气”

2024-08-24 15:09:36

来源:昆明信息港

普法“微短剧”、民间快板小调说法、彝语汉语“双语”普法、广场舞普法……在这里,晦涩难懂的法律法规知识变成接地气的“地方话”,当普法工作遇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8月23日,“法治光辉照边疆——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理巍山,实地探访巍山开展网上网下普法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大理巍山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特色化、接地气的普法“新路子”,让法律知识及时有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解一件教育一片 基层普法润民心

坐落于巍山县永建镇北面的小围埂村,法治书屋、法治道德讲堂、法治宣传栏等法治元素已成为村中一道普法的靓丽风景线。村民们能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彰显。在和谐稳定的背后,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付出与坚持,他们怀揣着对普法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前行,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蔚然成风。

成立矛盾处理专班、将普法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宣传法律知识……自2007年参加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小围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克京以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身份走遍了小围埂村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的各个角落,为村民化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

村民只要在村内小广播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就知道马克京又在为大家普法了,村子里的微信群,总是能定期看到他为村民推送法律知识。马克京总是以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普法,为了使普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他还定期整理归纳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在村文化礼堂开设普法课堂,以群众“听得懂”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厚植于群众心中,促进形成全村都学法、事事都依法的良好氛围。

而在另一条人民调解工作战线上奋战了10余年的普法工作者,巍山县司法局永建司法所所长马泽军,始终以普及法律、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通过不断努力学习,马泽军锤炼出了业务素质过硬的基层调解本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完善了三级调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将“法、理、情”相融,突破矛盾纠纷热难点,达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复杂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成为了村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解铃人”。

在巍山县,像马克京和马泽军这样奋战在普法一线的基层干部还在不断涌现,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乡镇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持续创新普法新模式,巍山县成立了普法讲师团,深入各村各行业各协会开展深层次普法宣传。在中小学,随处可见的“普法芳草地”和“法治图书角”,使得法律知识走进校园,将法治文化带到学生身边,完成了法治进校园全覆盖工程。此外,巍山县大力推行“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始终,把每一次调解当做最好的法治宣传过程,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真正做到“化解一起纠纷、宣传一类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维护一方稳定”。

“法律明白人”巧解群众心中“千千结”

一个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鼓鼓囊囊地装着一本调解记录本、一些调解法律文书及民法典书籍,作为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新村村监委主任、调解主任、工会主席茶文森时常一个人奔走在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出入于群众院落。

“‘阿茶表’又来普法宣传了……”这是大家最常听到老百姓对茶文森的调侃。作为一名本乡本土的彝家汉子,茶文森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结合农村普法特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防溺水、电信网络诈骗、危险驾驶等热点问题,用彝族村民大白话说法,以警示案例释法,增强了普法的实效性、渗透力,让普法宣传跟着法治热点走,将法律法规融入“唠家常”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实用的、村民能听懂的法律法规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服务。

“纠纷无小事,放任不管可能会变成大隐患,虽是邻里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耐心、细心调解好。”茶文森说,想要调解成功,首先要让村民信任自己,要有执着的精神,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讲道理、讲感情。

“法”是限制,也是约束,是禁区,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像茶文森一样的“法律明白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扎根在巍山县各乡镇、村,搭建起了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桥梁。他们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团结好乡邻,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劝导、化解等工作,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行动、专业的素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不仅将情理动态应用于调解工作中,又能做到见微知着,细心体察民情诉求,专治各种矛盾纠纷中的“疑难杂症”,巧解群众心中“千千结”。

线上线下同发力 普法创新“接地气”

在巍山县文华书院,一部部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普法“微短剧”吸引了群众的目光。以作风问题小错不断的“杨主任”作为固定角色,《那些酒后驾车的“小自信”》《梦断网红路》等微短剧通过“杨主任”违规违纪行为被查处的系列故事,剖析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带来的危害以及杜绝的必要,角色设置“接地气”,案例呈现生动,群众乐于接受,相关政策法规也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共鸣,迅速掀起追“剧”热潮。

“我们与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纪委监委和有关乡镇村等部门沟通交流,精心塑造身边小角色,打造网红‘演员’”。中共巍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邱新跃介绍,在普法“微短剧”的摄制过程中,一改以往“说教式”、“灌输式”解读,从群众需求出发,通过讲普通话与讲方言、说俗语、唱小调相结合,谐音梗诙谐反讽、正话反说,充分发挥巍山优秀传统文化,为政策解读、普法宣传、基层治理鲜活事例注入乡音的同时,用懂法律法规的干部、行业的专家,讲“自己的故事”、演“身边的事例”,以“带泥土”“冒热气”的展现形式,有力提升了网络普法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巍山县在创作微短剧时,从“受众”角度进行主题定位、脚本创作和技术支持,使网络普法宣传的内容成体系、成系列,在群众中逐步形成影响力、传播力,促使优质内容“破圈”,真正把网络普法宣传制作成群众想看的“连续剧”,让群众“追剧”成为一种习惯,在网络普法宣传中引导主流舆论。

而在巍山古城拱辰楼广场,经常有“法治汇演”在这里上演。《白族霸王鞭》舞蹈、《平安巍山》快板、《是你》声乐、《阿克哩哈》舞蹈等节目巧妙将普法内容融入到其中,以歌舞传递法治的力量,以热情点燃守法的明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法律走进群众生活。

“法治汇演”经常以普法打歌调、农村普法快板、法治歌曲、诗朗诵、普法小品为主要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典型案例,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简洁直观地把宪法、民法典、反诈骗、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展示到群众面前。

在普法宣传的创新道路上,巍山县探索出了法治+“微短剧”、法治+民间快板、法治+彝语汉语普法、法治+手绘钢笔彩画、法治+民间小调、法治+广场舞等宣传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利用融媒体宣传平台进行宣传,线下利用宣传日、节庆活动、公共广场活动开展民间快板小调说法、彝语汉语“双语”普法、广场舞普法,在寓教于乐中让法治文化走进群众的生活,融入群众的心里。

大理巍山生动的普法实践,如同一股清风,吹遍了这座边陲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巍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光辉照边疆”的深刻内涵,用特色化、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让法治之光普照千家万户。未来,巍山将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深化普法内涵,让法治光辉在边疆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构建法治社会、推动边疆地区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昆明信息港 记者俞逍 王奕然)

  • 相关阅读
  • 【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措并举夯实秋粮稳产基础

    眼下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多措并举夯实秋粮稳产基础。河南7600多万亩秋粮已进入灌浆结实、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好物联网监测系统等农业新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控,促进秋粮单产提升,是今年河南确保秋粮稳...

    时间:08-25
  • 尺素金声丨食品安全零容忍!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不容突破

    今天,针对近段时间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调查处置情况。对这起性...

    时间:08-25
  •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

    时间:08-25
  •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赴河北、天津、内蒙古、陕西四地开展联...

    时间:08-25
  •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仙宾礁发表谈话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中国海警局25日发布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8月25日,菲律宾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派出3002号船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仙宾礁附近海域侵权挑衅。其间,菲3002号船无视中方...

    时间:08-25
  • “看疆来”系列采风活动:新疆阿克苏的美好不止阿克苏苹果 - 中国日报网

    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8月的阿克苏河水环绕、绿荫片片,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

    时间:08-25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安常处顺 新疆“古丽”扎根壮乡结出“同心石榴果”

    在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有两棵石榴树,一棵叫“同心石榴树”,另一棵叫“民族团结亲情树”。这两棵树,是由来自新疆的社区居民阿斯亚木·艾则孜捐赠,社区各族群众共同种下的,现在已经开始结果。在广西生活的这21...

    时间:08-25
  • 伊朗“姐妹花”用多种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于8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办。8月24日,在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遇到了一对来自伊朗的“姐妹花”玛雅和丽娜。姐姐玛雅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妹妹丽娜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姐妹俩除了母语...

    时间:08-25
  • “跨越山海”的携手

    骆驼刺埃及当地一种低矮的灌木高温下常年不“喝”一滴水根系却可以长达四五十米从2008年到现在红海之畔、沙漠之中中国建设者就像骆驼刺一样扎根奋斗将城市开发经验带入埃及帮助当地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绿色新城中埃·泰...

    时间:08-25
  • 跨越万里援非路 医者仁心无国界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一群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他们跨越万水千山,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和人道主义的关怀,投身于艰苦的医疗援助工作。尽管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

    时间:08-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