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应急救援基层行|“疏”堰塞 “补”堤坝,他们为什么能?

2024-08-31 19:54:5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合肥8月31日电(记者 郭文静)7月8日晚10点33分,经过连续79小时与洪水鏖战,那曾被撕开226米的决口封堵成功,比预定时间缩短近13小时。见证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封堵成功的这一刻,来自中国安能的救援队员们百感交集。

近日,记者跟随“应急救援基层行”活动走进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合肥队(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了解这支英雄队伍背后的故事。

闻令而动 尽显“水电铁军”担当

中国安能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由原武警水电部队转隶而来,是唯一一家以应急救援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作为集团致力打造的“1个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13个基地+9支专业救援队”的力量体系之一,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合肥队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提供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保障。

“扛起背包就出发,放下背包就战斗!”在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抢险现场,那一抹熟悉的“救援红”从不缺席。今年以来,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合肥队圆满完成了安徽歙县抗洪抢险、安徽六安决口封堵、湖南华容特大决口封堵、辽宁葫芦岛水毁道路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

战衣虽改,初心不变。“无论身着‘橄榄绿’还是‘救援红’,我们保卫人民,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是不变的。”合肥救援队分队长张旭升表示。

部队时期,张旭升参与了四川瀑布沟、枕头坝、黄金坪等电站建设,也参与过2008年5.12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抢险、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抢险、2015年深圳特大滑坡抢险等救援工作。改革转制之后,他和战友们选择成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2020年安徽抗洪抢险、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抢险、2023年京津冀特大暴雨灾害抢险......历次抢险救援,他和队友们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从未缺席。

建救兼备 项目一线练“精兵”

工程救援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如何培养能够有效处置洪涝、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和战时引发的水库大坝损毁、电力中断、山体滑坡、堤防决口和堰塞湖等险情的专业救援人才?

中国安能合肥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维伟表示:“项目现场就是最好的训练场,只有在一线项目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有能力面对工程救援灾害发生时的各种突发情况。”

近年来,中国安能在承担工程救援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大坝浇筑、洞挖等专业化分队,将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项目,用市场机制磨炼专业能力,打造形成“平战结合、建救兼备”的能力生成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救援队伍的能力水平,探索出一条常态化担负工程救援任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我们的巢湖救援基地平时只有40名队员,其余队员都在各地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作业,只要有险情发生,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就近奔赴现场。”王维伟表示。

科技救援 抢险战场的新利器

新时代的抢险救援,少不了科技智慧的辅助。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采集实时影像,无人监测船沿大堤不间断采集水下地形地物动态变化,无人驾驶挖掘机进入不不确定因素的危险环境……在争分夺秒的救援过程中,依靠快速响应、现场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等特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方式结合,在应急救援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国内最先进的侦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自扶正救生艇、GX416植保机、地质雷达......应急管理部为救援基地配备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侦测、排涝、救援等高精尖救援装备,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救援能力。”张旭升介绍道。在今年的葫芦岛救援和黄山歙县小川方向山体滑坡救援现场用到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实现高效测量真实三维坐标和快速获取山体塌方面积,在提升救援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据王维伟介绍,中国安能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研究院还联合研发了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具有实时掌握人员、装备、物资分布、功能,通过手环、定位器,精准掌握人员位置和生命体征状况、装备位置和行驶速度等信息,遇有人员生命体征异常、装备超速行驶等情况,可以实现实时预警。系统还可以通过AI、数字孪生等手段,模拟决口、滑坡、内涝等任务场景,推演优化处置方案。

“下一步,基地将着眼工程救援技术研发、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抢险人才培训等方面,积极拓展‘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发挥‘国家队’‘专业队’的独特作用,有效满足重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的战略需要。”王维伟表示。

  • 相关阅读
  • 万人说新疆|杰瑞·格雷:一生至少去一次新疆

    9月2日至3日,“万人说新疆”走进广东分享会将在广州举行。网络达人杰瑞·格雷经常去新疆旅游,并有幸骑自行车穿越新疆两次。他建议,每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去一次新疆,他会再去一次,建议大家也去看看。记者 尹珏文 张...

    时间:09-01
  • 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与澳门运动员交流

    9月1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在澳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与澳门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互动交流。↑9月1日,举重运动员侯志慧(前右)与澳门运动员在活动中合影。↑9月1日,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左)在活动中与澳门运动...

    时间:09-01
  • 民警化身“护牧队” 为新疆牧区秋季转场护航

    最近,随着气温不断降低,新疆多地牧区开启秋季转场。这两天,新疆阿勒泰地区阿热勒镇昆盖特牧场最低气温降至8摄氏度,当地200多户牧民和8万头牲畜陆续踏上转场路,前往90公里以外的秋牧场。当地拜兴边境派出所民警分...

    时间:09-01
  • 深圳打造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品牌

      中新社深圳9月1日电 (记者 索有为)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下称“评审评价中心”)9月1日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办正式入驻前海仪式,该中心将充分依托前海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优势,打造中国版国际医...

    时间:09-01
  • 浙江教育观察:如何在“破蒙”仪式中传承传统文化?

      中新网杭州9月1日电(林波)在慈城孔庙举办传统开学礼,将其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一节课程;在王阳明故居,回荡着学童们诵读“经典传家训”的琅琅书声……近日,浙江多地小学纷纷进入“开学模式”,通过举办别开生面...

    时间:09-01
  • 6件生活小事,直接影响你的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食要三减,减掉不良生活方式; 体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 今年9月1日 是 第18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三减三健”秘籍, 你解锁了多少健康加分项? ...

    时间:09-01
  • 国科大2024级迎来逾两万新生 科教融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9月1日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雁栖湖校区举行。今年共有21113名新生来到“两弹一星”事业发源地之一——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国科大...

    时间:09-01
  • (聚焦中非合作)“汉语桥”上的非洲学子

      中新社平潭9月1日电 题:“汉语桥”上的非洲学子  中新社记者 闫旭  “00后”非洲姑娘满娜娜,最近来到中国参加第2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大家来自五大洲的130个国家...

    时间:09-01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陈建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9月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郝明金出席并讲话。9月1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北京举...

    时间:09-01
  • 秋季传染病这样防【学校篇】 | 科普时间

    学校里人口集中,一旦出现传染病,很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那么,学校要如何防范传染病呢?...

    时间:09-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