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打卡“中国新地标” 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万千气象

2024-09-08 19:34:4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超级工程、国之重器跃然眼前,文化遗产、生态高地熠熠生辉。每一处新地标,都是中国实力的璀璨注脚,是钢铁之筑、岁月之痕、文化之魂。今天(9月8日)起,《中国新闻》推出大型系列节目《中国新地标》,邀您触摸昂扬奋进的新时代脉动,见证中华大地的辉煌变迁。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为世界跨海通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中国新地标》记者带您打卡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感受这座世界级超级工程如何为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珠江三角洲繁忙的伶仃洋海域,深中通道仿若一条海中蛟龙,连接着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从中山市马鞍岛驶上深中通道,率先经过的是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中山大桥。蜿蜒向东,不远处便是湾区新地标——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桥,这是世界最大跨径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继续向东,车辆很快就来到“鲲鹏展翅”般的西人工岛。从这里,车辆将驶入全长6.8公里的海底隧道,这是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今年6月30日通车试运营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小时以上缩短到半小时以内。通车首月,人流车流“双向奔赴”,车流总量逼近300万车次,日均10万辆左右。中山接待旅客同比增长超120%,深中大桥、深中隧道等新地标都被市民争相“打卡”。

深中通道是怎么建成的呢?这背后,是7年的前期攻坚和7年的万人会战。建设者攻克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填补了中国在钢壳沉管隧道领域的空白。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介绍,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大概是从2011年开始,当时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空白。当时也组织了很多国内的水工人才、工程师去国外学习,也去了荷兰、日本和韩国。当时,中国工程师远远地看到那些船、那些装备,很羡慕。从2012年开始,外海沉管隧道领域中国开始跟着别人学习、跟跑,到了建设港珠澳大桥建设初期就是并跑,到了建设深中通道的时候,中国已经领先,实现了智能化,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范传斌表示,历时5年的时间,攻克了从设计到施工到检验评定标准这些“卡脖子”的难题,中国100%自主知识产权,使国内沉管隧道施工水平领先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

深中大桥,桥面高度与30层楼相当,最大跨径、最高桥面、最高通航净空、最大海中锚碇……中国工程师留下了一连串的世界之最。大桥建设者通过长期试验,将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每秒,能抗17级强台风。高强、长效、防腐主缆钢丝等科研成果的应用,也让大桥更坚实。

如果说深中大桥是一棵“海中巨树”,那么记者身后的锚碇就是“巨树”的“树根”。锚碇露出海面的锚体有51.5米高,人站在它前面显得如此渺小,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以下还有60米,直接嵌入到海底岩层里,好像是一个参加拔河比赛的大力士。东西两个锚碇可以拉起近20万吨的重量,相当于两到三艘中型航空母舰。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是中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为全球跨海通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剑波表示,从以往的“有什么样的设备,只能怎么样去建”到深中通道“想建什么样的桥,就可以用什么样的设备去建设”。所以,深中通道体现了全国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打造世界跨海桥梁的整套标准。

深中通道的通车迅速催生出了一些新现象。比如,跨城通勤热、跨城旅游热、跨城乘机热、跨城购房热等。创新要素加快流动,也催生出更多的“深圳总部+中山智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许金华10年前把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把工厂建在东莞。去年底,他把产线从东莞搬到中山。

珠江口的交通发展史也是一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史。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珠江口有了首座跨江大桥。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实现香港与珠三角西岸地区的对接。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虎门大桥超负荷的车流量。今年6月,深中通道的开通补上了珠江口“A”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使得环绕珠江口的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公路直通,环珠江口地区得以闭环连接。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表示,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打破“圈”之间的边界。大湾区三个都市圈之间的要素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畅通,使大湾区的“黄金内湾”核心地带的优势更加凸显。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物,也是广东省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区域协调,粤港澳合作平台发展更加厚实的里程碑。

不仅如此,珠江口还在规划和建设更多通道,包括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和深珠通道,这些通道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个世界级、深度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扶摇直上。

  • 相关阅读
  • 最高法:2023年共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6万余件

      中新网9月9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在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6万余件。其中,审结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3800余件...

    时间:09-09
  • 被台当局吹上天的自造潜艇70多项测试不合格?舆论指“海鲲号”已失败

      中新网9月9日电 台湾首艘自行建造潜艇“海鲲号”被台当局吹嘘为“军事科技提升的重大里程碑”,去年9月还举办盛大下水典礼。然而一年过后,该潜艇却被曝出有70多项测试不合格,或要延后出海。台湾自造潜艇“海鲲...

    时间:09-09
  • 我国拟立法明确:不得对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打击报复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谢雁冰 梁晓辉)统计法修改决定草案即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王翔9日在记者会上说,针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草案主要从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

    时间:09-09
  • 法工委谈立法加强新型反洗钱监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梁晓辉 谢雁冰)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即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王翔9日在记者会上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加...

    时间:09-09
  •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483件1060人

      中新网9月9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博消息,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在发布会上介绍,刑事检察履职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切实担负并充分履行好“双重责任”。一方面找准刑事检察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时间:09-09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9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今日(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9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

    时间:09-09
  • 大陆学者:两岸史学界应加强交流合作 共同还原真实历史

      中新社湖南吉首9月9日电(记者 陈建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李细珠近日在湖南吉首表示,当前台湾社会在身份、历史文化等认同上已出现撕裂现象,两岸史学界应高度重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还原、书写...

    时间:09-09
  • 从台风中的孕产妇关爱读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危难之中的温暖守护,传递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近日,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为确保怀孕38周以上的孕妇台风期间的安全,当地卫生健康委、医院和社区联合发布了“点对点”的通知,鼓...

    时间:09-09
  • 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发布 洪涝灾害“北重南轻”

      中新网9月9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信消息,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和风雹为主,干旱、地震...

    时间:09-09
  • “旅游+”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探访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观看红色演艺,购买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不仅是暑期文旅市场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各地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重要途径。  “校外课堂”很生动  近日,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开学,红...

    时间:09-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