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活力看潜力|来小站看振兴有“稻”

2024-09-11 20:34: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9月11日电(记者隋福毅)初秋的午后,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盛坤田园家庭农场内,忙活了一上午的齐熙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在农场的凉亭内坐下,凉风习习,抬眼望去,100多只大白鹅正悠闲地在鱼塘中嬉戏。不远处的稻田泛起金黄,即将迎来丰收。望着眼前的景致,齐熙彬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这个农场有500多亩地,水稻种植330多亩,水产养殖100多亩,走的是生态混养的路子。”齐熙彬笑意盈盈,“今年稻子和螃蟹长得不错,预计十月份能收入几十万元。”

小站地盘虽小,却早就声名远扬。因土壤肥沃,这里盛产的稻米粒大饱满、白里透青、黏香适口、回味甘醇。19世纪末的“天津小站”是近代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小站稻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小站“稻作文化”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是8月19日拍摄的盛坤田园家庭农场一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齐熙彬是土生土长的小站人,对于小站稻有着特殊的记忆与情感。小站稻之所以好吃,不外乎“水肥土厚”。作为小站稻起源地和核心产区的津南区,具有“运河水、盐碱地、有机肥、气候宜、优良种”五大优势。2018年,齐熙彬和妻子孙振菊决定将这片500余亩的土地打造成为以小站稻种植为核心的家庭农场。

“虽然我出生在这里,也熟悉小站稻,但水稻品种、水土环境都与以前不同,想种出高品质小站稻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为了适应新变化,夫妻俩不断钻研农业种植技术,参加政府组织的专项培训班,通过不懈努力,他们的农场逐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稻田实现了生态混养模式。“螃蟹、甲鱼放在稻田里养,可以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彼此相互共生。”齐熙彬介绍道。

去年国庆假期,夫妻二人对外开放农场。出乎意料的是,农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这让夫妻俩看到了发展田园经济的巨大潜力。“我们未来要把农场升级为集垂钓、采摘、水稻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齐熙彬说。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小站迎新民俗嘉年华园区一景。新华社记者 隋福毅 摄

依托小站稻,小站镇迎新村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这个本以农耕为生的村落,迎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

“在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田,大家忙上一年,一亩地的收入还不足千元,许多年轻人都走出村子谋生。”小站镇迎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玉清说。

“这样下去可不行。”望着村子里的闲置土地,郑玉清和全村干部群众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在此基础上成立“村企”,由村民和村集体共同持股经营,“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发展思路活了,路越走越宽。“小站稻是小站人的‘传家宝’,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郑玉清说。于是,小站稻育苗试验研发中心、小站稻深加工研发试验中心、小站稻文化推广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从种植生产到深入研发,小站稻的产业链得到极大延伸。

与此同时,考虑到小站镇近郊优势,民宿博览园、职业农民培训、打铁花娱乐岛、中小学科普实践基地及市民菜园一分田等农文商旅融合项目落地生根,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们迎新村集体资产已经突破3亿元,全村每年用于村民福利的资金超过1400万元,乡亲们的过年福利也从一家一袋面变成每人5000元的红包。”郑玉清笑着说道。

现如今,每当节假日来临,迎新村便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人潮。久而久之,村子活起来了。这不仅是因为游客带来的热闹,更是因为村子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出来。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纷纷回到村里投入到“村企”的经营。

这是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种植的稻田画。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稻田成景区,家园变乐园。在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稻田连绵起伏,稻苗随风摇曳。与传统农田景象有所区别,这里连接稻田的不再是简单的田垄,而是一条条整齐划一的栈道。登上观景台,一幅独特的稻田画跃入视野。

会馆村坐拥一片沃土,对小站稻的生长极为有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会馆村选择将生态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主阵地”。2022年,随着稻田画创作完成,会馆村旅游事业的一块重要拼图落地,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小站镇会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加林说,近年来,会馆村的小站稻连年丰收,前来游览的游客与日俱增,人数最多时能达到六七千人。

从一粒米到一座城,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孕育出“小站”大IP。目前,小站稻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津农精品”等品牌认证数量达到4个,小站稻产业相关经营主体总数达到118家,小站镇的小站稻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47亿元。

“小站镇是小站稻发源地,擦亮‘小站稻’金字招牌,实现一产振兴,不断拓展农业发展与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相结合,逐步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小站镇党委书记倪正明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

海报:方金洋

  • 相关阅读
  • 科技感十足、亮点应接不暇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

      央视网消息: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从9月12日起至1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主题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9月12日上午,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为期五天的活动期间,这里...

    时间:09-12
  • 西班牙首相称欧中不应发生贸易战 中方:望欧盟同中方相向而行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访华结束前的记者会上表示,正在重新考虑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问题上的立场,并呼吁欧盟...

    时间:09-12
  • 澳媒称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网络遭中国黑客袭击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政府派出专家组前往斐济帮助应对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网络被中国黑客袭击的问题。中方对此有...

    时间:09-12
  • 自然资源部出台指导意见,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时间:09-12
  • 中国官方通报:李海涛被“双开” 张祖林被开除党籍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继11日宣布连打三“虎”之后,中国官方12日宣布再打两“虎”:黑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海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云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张祖林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

    时间:09-12
  • 一名潜逃柬埔寨的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按照公安部部署指挥,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和中柬执法合作协调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公安机关将一名跨国拐卖妇女的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去年9月,湖南公...

    时间:09-12
  • 非中合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果(国际论坛)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世瞩目。通过此次峰会,非中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构建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  非洲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迄今,全球发展项目库项目总数超过1000个,已完成和正...

    时间:09-12
  • 江苏实现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调出有余

      中新网南京9月12日电 (记者 朱晓颖)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11日在南京介绍,2023年江苏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35.6亿元、居全国第6位;江苏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7.6%的蔬菜、3.4%的肉类、...

    时间:09-12
  • 金砖国家同“全球南方”国家举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对话会

      202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圣彼得堡出席金砖国家同“全球南方”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对话会。金砖各国同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土耳其、老挝、越...

    时间:09-12
  • “一原两湖三江”科考进入关键期 已钻取6米冰芯

      国家重大项目第二次青藏科考标志性科考活动有哪些新进展?今年8月18日启动的守护亚洲水塔“一原两湖三江”科考,今天进入关键期。目前,6个科考分队15个科考小组的400多名科考队员陆续展开相关科考活动。  “一...

    时间:09-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