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

2024-09-12 21:32:03

来源:人民网

【观点摘要】

·逐“绿”求变,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培育绿色竞争新优势。

·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转型发展,塑造“1+1>2”整体效应。

“矿进棚、煤进仓,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生产不见尘,智慧环保监控平台一屏览全厂。”这是江苏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场景。在全国,类似的钢铁企业不在少数,它们正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与绿色转型,风驰电掣般驶上“绿色轨道”,有力提升了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当前,这些绿色转型实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引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包括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涂圣伟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分布广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底,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毫无疑问,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中具有关键作用。

涂圣伟以钢铁等行业为例介绍,近年来,我国众多传统产业通过绿色转型,在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塑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例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87%,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81%。

这一组数据,是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将是一个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涂圣伟表示,需要特别重视标准的引领作用。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只有坚持高标准,才能实现高质量。要通过不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来引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意见》提到,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

《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涂圣伟表示,实现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要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一体推进。绿色低碳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成色。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催生形成的绿色生产力蓄势待发。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位于广州市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自动导向车忙碌地穿梭其中。仅需53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这一幕,生动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对于如何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意见》给出明确方向和实施路径。其中,建好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非常关键。

涂圣伟建议,一方面,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以标准为引领,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强化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意见》还提到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涂圣伟表示,强调 “双化” 协同转型,旨在通过数字化引领绿色化、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形成 “1+1>2” 整体效应。

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港年吞吐量超亿吨。这里,无人斗轮堆取料机伸出有力臂膀,灵活抓取放置货品;装船机伸出有力臂膀,将货品交予绵延数公里的自动化流程线;船舶岸电系统为各类到港船舶提供岸电电源,电动通勤班车、电动工程车、电动叉车、电动装载机、电动清扫车沿着各自路线,描绘出流动的绿色风景。

这些年,该港口利用绿色动力,实现华丽转型,展现出 “零碳” 与 “智慧” 双向赋能的成效。

涂圣伟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这些技术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正从单点、局部向多领域、多环节拓展深化,在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至2030年,数字技术赋能全社会总体减排量将达 12%至22%。

  • 相关阅读
  • 两岸媒体探访重庆永川 看“制造强区”何以乘势而上

      中新网重庆9月13日电 (梁钦卿)两岸媒体“双城记”采访活动12日走进重庆市永川区,包括台湾《联合报》、梅花新闻网和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两岸媒体,以及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赖岳谦等人共同参加活动。两岸媒...

    时间:09-13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中澳经贸合作收获新成果

      中新网堪培拉9月13日电(林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李繁杰12日在澳中工商业委员会(ACBC)举办的2024年堪培拉联谊日活动上表示,中澳经贸合作收获新成果。  李繁杰指出,经贸合作历来被视为中澳关系的“压...

    时间:09-13
  • 侧记:“香港馆”如约启动,服贸会上的“超级增值人”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李柏涛 李新媛)人流如织的“香港馆”中,一场颇具香港特色的启动酒会如约而至。作为这里的“东道主”,香港贸发局华北东北区首席代表陈嘉贤忙着与每位嘉宾寒暄,抽个空的时间,在旁“虎视眈...

    时间:09-13
  • 第十五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在津开幕

      中新网天津9月13日电 (孙玲玲 刘峰奇)9月12日,第十五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天津开幕。两岸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机遇。9月12日,第十五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天津开幕。开幕式上,顶益食品生产配套建设项...

    时间:09-13
  • 一组图读懂我国延迟退休政策 内附退休年龄查询方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点击→“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官方入口,测算你的详细退休年龄。  男、女职工...

    时间:09-13
  • 新华社权威快报|国防教育法完成修订 将于9月21日起施行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9月13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修订后的国防教育法共六章,包...

    时间:09-13
  • 新华视点·延迟退休改革丨延迟多久、如何实施——解读延迟退休改革文件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延迟多久、如何实施——解读延迟退休改革文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对外发布。退休年龄具体怎么...

    时间:09-13
  • 延迟退休改革|我国将启动延迟退休改革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姜琳、周圆)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

    时间:09-13
  • 台湾媒体人:期待开着大陆越野车在台湾吹海风

      中新社重庆9月13日电 (梁钦卿)打开车门、坐上座椅、脚踩刹车,车门自动关闭,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赖岳谦体验了一把大陆产新能源汽车,“这个车的座椅符合人体工学,坐下去没有任何压迫感,很舒服。”  20余名两...

    时间:09-13
  • 60余吨台湾文旦柚进境平潭

      中新社福州9月13日电 (记者 闫旭)记者13日从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获悉,近日,阔别两年的台湾文旦柚搭乘“台北快轮”来到平潭,标志着两岸相关贸易业务正式重启。  据悉,此次共有3家平潭企业采购台湾文旦柚,总...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