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永志——时刻听从国家召唤 敢于赴汤蹈火

2024-09-14 20:41:55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说过,他一生干了三件值得欣慰的事: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中国空间站。对很多人来说,这三件事中的每一件都是难于登天,而王永志却一路披荆斩棘,开创出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壮丽事业。2024年6月,这位书写传奇的92岁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挚爱的事业却依然在浩瀚苍穹熠熠生辉。

  这是王老90岁生日那天,收到的一份特别的礼物。那一天,他还收到了来自太空的“宇宙级”祝福。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立项,王永志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别人60岁退休,王永志60岁却毅然决然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压力再大也要干,这是王永志一生对事业的追求。

  当时,中国飞船计划进入太空时,国外载人航天已经开始了40年。想要迎头赶超,王永志直接瞄准了当时世界顶尖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保障航天员的人身安全。作为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不仅要对工程的重大决策负责,也要对各个系统负责。为此,他提出严格执行从源头查找问题的“归零”制度,明确不带任何隐患上天是“归零”的核心。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王永志和全体航天人的齐心协力、集智攻关,中国人的脚步终于第一次迈进太空。

整整3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立项到今天,有22名中国航天员造访浩瀚宇宙。

王永志的一生,是时时刻刻听从国家召唤、敢于赴汤蹈火的一生。

  1932年,他出生于辽宁昌图一个贫寒的农家。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眼看着美国飞机频繁骚扰辽东,原本想做农学家的他意识到,有国无防是不行的。因此,立志报考并在1952年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在被派往莫斯科学习期间,因为国家需要,他又毅然决然改学了火箭导弹设计。

  1961年,王永志回国投身艰苦的导弹研发。1964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试验临近时,由于天热导致推进剂膨胀,人们发现导弹射程达不到预期落点,任务被迫停滞。就在大家无计可施之际,年轻的王永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泄出600公斤燃料。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说,他想把多余的推进剂燃料泄出来,反而使它能增加射程,但是大家都不接受他的意见。

  说服不了别人怎么办?王永志直接找到了发射现场最高技术决策人——钱学森,向他详细解释了推进剂配比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去掉推进剂中多余的燃料才能轻装前行。钱老仔细听后当即拍板,“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最终,这个方案让导弹试验取得成功。

  后来,在讨论第二代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该由谁来担任时,钱学森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王永志。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王永志在导弹火箭研制领域一干就是30年,他参与或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4个火箭型号的研制。

  1986年,王永志又迎来一个新的挑战。当时,西方国家发生的一系列航天事故,造成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出现危机。但王永志从中看到了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的契机,决定研发捆绑式火箭。基于3张草图,中国航天赢得了首个国际合同。然而,合同条件十分严苛,要求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一次成功的飞行试验,否则将面临高达100万美元的罚款。

  王永志秘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研究员王朋介绍,国内的一些专家一听这个事不靠谱,时间就只剩下一点了,就觉得办不成。有专家就对着王永志说,你钱也花了,但你没搞成,那国家的声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降你三级,你还干不干?王永志说:干。

  就是在外国专家看来,研制这样一个新火箭至少需要4—5年,甚至10年。王永志顶住压力,立下军令状,成功创造了18个月研制一枚新型大火箭的奇迹。

  长二捆的首飞成功,不仅让中国的火箭首次打入了国际市场,也为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王永志院士的书房里,我们看到了他积攒了60多年的科研笔记。一本本发黄的笔记本上,诞生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东风系列导弹、长征系列火箭、中国人进驻太空等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蓝图绘梦到拼搏圆梦,王永志始终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王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王永志说,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的理想、志愿。宇宙是无限的,探索也是无尽期的。你回头再看,可能我们已经干过的事情,那算不了什么了,更壮丽的事业还在前头。

  • 相关阅读
  • 服贸“新”发现丨科技赋能守护健康 感受智慧医疗新脉动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服贸会上,健康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一直备受关注。今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聚焦智慧医疗与新质生产力、特色中医康养等内容。体验机器人医生把脉问...

    时间:09-16
  • 西藏民众拉萨河畔欢度沐浴节

    9月15日是藏历七月十二,恰逢中秋假期第一天,西藏的沐浴节也进入尾声。不少民众举家来到拉萨河边,沐浴、洗衣,享受沐浴节时光。沐浴节藏语称为“嘎玛日吉”,据称已有800多年历史。初秋时节,药王星时隔一年再次闪...

    时间:09-16
  • 【行藏西 看阿里】岗莎村:牛背上的“阿里集体经济第一村”

    中国西藏网讯 岗莎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地处著名旅游景点冈仁波齐脚下。每年4月底到10月,前来转山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岗莎村的居民正是在这条朝圣路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图为岗莎村史馆正门 摄影:...

    时间:09-16
  • 新疆阿勒泰 雪后喀纳斯 半是秋景半是冬

    金秋时节,新疆喀纳斯迎来了一年中色彩最为绚烂的时间。一场大雪过后,景区里一半是秋天的层林尽染,一半是洁白的雪景,逐渐变黄的白桦林摇曳生姿,其中穿插着翠绿的松树,山间的皑皑白雪作为点缀,在蓝天白云映衬下...

    时间:09-16
  • 1680万人次、3400万辆……“数”里行间见证中秋假期第一天“流量”

    央视网消息:9月15日是中秋假期第一天,交通运输部预计,9月15日全国交通出行客流较平日有明显增长,总体平稳有序。铁路方面,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数据,9月1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80万人次,较9月14日有明显增...

    时间:09-16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弘扬井冈山精神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江西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迈上新的发展征程,老区人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传承和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努力在加快革命...

    时间:09-16
  • 谁信?这些“常识”都是伪科学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知识嗑儿,审核:张田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营养师...

    时间:09-16
  • 中美举行第18次国防部工作会晤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中国国防部网站9月15日晚发布消息称,9月14日至15日,第18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在北京举行。  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领导与美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共同主持此次会晤。双方就中美两...

    时间:09-15
  • 两部门持续调度台风“贝碧嘉”防御工作 加派工作组赴上海协助指导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15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继续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视频调度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防指,研判台风“贝碧嘉”发展趋势,部署防汛防...

    时间:09-15
  • 中美举行第18次国防部工作会晤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国防部新闻局官方微博消息,9月14日至15日,第18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领导与美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共同主持此次会晤。双方就中美两军关系、下阶段两...

    时间:09-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