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 实现全链条星地激光通信

2024-09-15 19:5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自主研制成功的500毫米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9月15日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区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完成部署,标志着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正式建成,并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远处雪山为慕士塔格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该地面站的建成打通了星地激光通信全链条业务流程,将进一步推进星地激光通信的工程化应用,改变中国目前卫星数据接收仅靠微波地面站的现状。

  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提升,卫星技术呈现变革性发展的态势,卫星探测产生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海量数据无法及时下传的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太空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仅依靠设施规模扩充和局部技术指标提升已无法满足未来星地高速通信的需求,迫切需要颠覆性创新技术体制以彻底解决星地通信速率瓶颈问题。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项目团队成员在站上科研区工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高级工程师李亚林介绍说,星地激光通信以激光为载体,可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高速信息传输,是未来星地高速通信的重要手段。区别于传统的微波通信,星地激光通信的优势在于可用频谱资源极其丰富、带宽可达数太赫兹(THz),相较于微波通信提高了十倍到近千倍。如果将频段比作道路,那么微波X频段是“单车道”,微波Ka频段是“四车道”,而激光可容纳成百甚至上千“车道”。此外,激光通信系统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保密性强,能够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全年均可开展星地激光通信任务

  李亚林指出,星地激光通信存在易受多云、雨雪等天气和大气湍流影响的问题,合理的站址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复杂非稳态大气信道导致的光束质量恶化,提高星地激光通信的性能和可用度。

  从中国大陆地理地形分布角度考虑,位于第一阶梯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具有平均海拔高、气候干燥等特点,是极优良的站址地点。激光通信地面站所在的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区域大气条件好,视宁度优,可媲美世界一流光学站址,且气候干燥少雨,全年均可开展星地激光通信任务,为星地激光通信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自201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帕米尔高原持续推进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建设,包括位于海拔约4800米的科研区和位于海拔3300米的保障区,激光通信地面系统部署在科研区,运维人员工作在保障区,未来将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实现长期可靠的业务化运行。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站长王建平说,高海拔无人区站点的建设和运维非常不易,前期整个团队在帕米尔高原上累计行程达30万公里,进行选址、测量、论证、建设等工作;这里无人区无路无水无电,容易出现缺氧高原反应,还会有极端恶劣气候,“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整个团队扎根边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规划建设国家激光通信地面站网

  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项目团队先后突破大气信道预测及任务规划调度、激光信号的快速捕获建链和自适应光学校正、复杂大气条件下的无误码传输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夜间星地激光通信的常态化运行。

中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处海拔4800米山顶建成,图为夜空下的该站。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近期,项目团队又攻克了白天强大气湍流、强背景光下的可靠星地激光通信难题,首次成功完成白天星地激光通信试验。这项工作将星地激光通信的可用时段提高了近一倍,进一步支撑了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的业务化运行。

  据项目团队介绍,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加速发展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布局建设星地高速激光通信网络。中国星地激光通信发展也非常迅速,各项关键技术均已突破,正在开展工程化试验试用,以支撑后续的规模化组网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员、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主任黄鹏表示,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的常态化运行,将充分积累星地激光通信的工程应用经验,为中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中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透露,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当前正在规划论证建设国家激光通信地面站网,通过在中国西南、西北和东部布局建设多个激光通信站进行组网,可以进一步克服天气对星地激光通信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星地激光通信的可用度。(完)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时间:09-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时间:09-18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孙秀艳)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

    时间:09-18
  • 丰富优质供给 激发创作潜能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演进,网络视听文艺创作以融合创新展现蓬勃气象。近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举办。大会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为网络视听艺...

    时间:09-18
  • 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

    时间:09-18
  • 金砖国家媒体峰会在莫斯科举行

    本报莫斯科9月17日电 (记者肖新新)金砖国家媒体峰会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来自40余个国家的60多家媒体负责人围绕“金砖国家媒体在推动多极世界稳定与合作中的作用”开展研讨,为促进多极...

    时间:09-18
  •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中秋,和古人来个“千年共月饼”

    中秋节到了唐代人申请交换一张月饼的图片??唐代人吃的月饼啥馅儿?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可能是你和唐代人在中秋节会同频做的事这块宝相花月饼出土于新疆吐鲁番是目前仅有的一件唐代月饼式食物文物外观以八瓣莲花纹为...

    时间:09-17
  • 感受中秋佳节的时代意蕴(今日谈)

    9月15日,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京彩灯会”对公众开放。记者 潘俊强摄丹桂飘香、银月光满,我们迎来又一个中秋佳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一轮明月寄托着悠长的人文情感。“月出皎兮”的美好、“千里共婵娟...

    时间:09-17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 中国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光明日报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邱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在全部59个项目中,共获得了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

    时间:09-17
  •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节日市场供应充足

    又是一年中秋时,人们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迎接佳节。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消费市场活力涌现。文旅市场显活力立足传统民俗、构建文化场景,中秋佳节,各地积极打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时间:09-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