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八闽千姿)“摆塔”迎中秋 两岸同节俗

2024-09-15 20:0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9月15日电 题:“摆塔”迎中秋 两岸同节俗

作者 叶秋云

传统中秋佳节将至,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道观——福州裴仙宫内,两岸同根同源中秋佳节话民俗活动登场,现场展示福州特有的中秋“摆塔”民俗文化。

与此同时,隔着海峡对望的台湾基隆代天宫,也有源自福州的“摆塔”节俗同庆中秋。

9月13日,福州裴仙宫开始展示福州特有的中秋“摆塔”民俗文化,福州裴仙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向参观者讲解福州中秋“摆塔”民俗的历史。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旧时的福州城,每逢中秋佳节,就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摆塔、摆鳌山”。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摆塔”,顾名思义,摆的就是很多的塔,因为福州自古就是多塔的古城。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从宋代谢泌《福州即景》诗中可见,塔在当时的福州是一道非常醒目的风景。

福州缘何“摆塔”过中秋?方向红说,“摆塔”和“摆鳌山”据传源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将军率领他的戚家军来闽抗击倭寇,取得节节胜利。一次胜利正逢中秋,老百姓纷纷把家里的珍藏拿出来摆在厅堂上,或是在室外摆垒搭自然风景,营造欢庆胜利、欢度中秋佳节的气氛,后相沿成俗。

在福州,旧时中秋“摆塔”,农家娃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射。城里人则摆泥塑或陶瓷人物形象,如关羽、张飞等,还会摆上烛台、花瓶、香炉等。

谈及“摆塔”和“摆鳌山”的差异,方向红给出了解释:“摆塔”一般在室内进行,而“摆鳌山”则在室外;“摆塔”比较微型,而“摆鳌山”相对巨型。以前,福州台江空地多,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到了中秋佳节,在田垱(中平路)、海防前(延平路)等处“摆鳌山”尤其热闹。

福州裴仙宫内,中秋“摆塔”展示区摆出的物品琳琅满目。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裴仙宫一隅的中秋“摆塔”展示区内,乌塔、白塔灯光璀璨,供桌上供奉着民间广为流传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等“八仙”,也少不了用瓦片砌的瓦塔。

“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宝塔,彩色辉丽、雕镂精工,小则数寸高,大则如塔或高七八尺,作十三层,燃灯其中,层层照灼,名曰光明塔。”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补遗》中如是记载、描绘了清代福州人中秋摆塔的景象。

“20世纪80年代,中秋‘摆塔’习俗已接近断层,我父亲意识到这点后,重新拾起了这个传统。”年过六旬的福州裴仙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接力父辈传承“摆塔”节俗,也已二十余年。

每逢中秋,裴仙宫都会“摆塔”。在陈锦丰看来,供桌上的摆件从最早的泥塑到现在的木雕作品,后又增加了消防车、救护车等新元素,将“摆塔”传统习俗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如今,福州展示中秋“摆塔”习俗的还有福州大饭店等各处。而且,台湾基隆代天宫将中秋“摆塔”习俗带到了台湾,并连续多年展示。

就在此次两岸同根同源中秋佳节话民俗活动的“榕台连线”环节中,福州裴仙宫与台湾基隆代天宫共同展示中秋“摆塔”习俗,引得直播间网友热议。

“福州裴仙宫与台湾基隆代天宫建立友好宫观已十余年。”陈锦丰说,近年台湾同胞虽未能亲临福州裴仙宫,一同参加中秋“摆塔”活动,但都通过网络连线的形式,共同展示中秋“摆塔”民俗文化。

欢度中秋,福州人不仅要“摆塔”,还吃礼饼、鲤鱼饼及捡月华。陈锦丰感慨道,这些传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需要年轻一辈继续沿袭下去。(完)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时间:09-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时间:09-18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孙秀艳)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

    时间:09-18
  • 丰富优质供给 激发创作潜能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演进,网络视听文艺创作以融合创新展现蓬勃气象。近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举办。大会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为网络视听艺...

    时间:09-18
  •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图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外景。 吕继明摄 图②:逨盘。 图③:秦公镈。 图④:何尊。 图②、③、④均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核心阅读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

    时间:09-18
  • 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

    时间:09-18
  •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时间:09-18
  • 北京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潘俊强)近日,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本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委托本市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

    时间:09-18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东北虎豹国家公...

    时间:09-18
  • 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运输量突破一千万吨

    本报昆明9月17日电 (记者叶传增)9月16日,随着一列满载新鲜蔬菜、应季水果等货物的冷链国际列车从中老铁路磨憨站缓缓驶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累计运输货物量正式突破1000万吨大关。这一里...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