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稳步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生态论苑)

2024-09-16 08:2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注入新动力

  

  近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了首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涵盖了碳汇造林、红树林营造、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并网光热发电等类型。首批项目计划减排量超过7000万吨,充分彰显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绿色发展的潜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的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强制碳市场,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的是“碳排放配额”,也就是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自愿碳市场,今年初在北京启动,交易的产品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经营主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减排项目,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过第三方机构量化核证后,登记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在市场上销售获得收益。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一项制度创新。自愿碳市场突出自愿原则,激励更多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根据有关规定,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企业和个人也可以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助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自愿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带来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约有3400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配额清缴履约。这不但为控排企业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带来直接经济激励约20亿元。据专家测算,随着碳市场不断扩容与碳价机制逐渐成熟,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望增长至数百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巨大。

  相比强制碳市场,自愿碳市场涉及的范围更广,参与的经营主体更多,项目业主、第三方机构、金融机构等都可以参与。从长远来看,个人通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减排量,在经过统一核算后,也有可能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将为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注入新动力。

  自愿碳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前自愿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持续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不断加强有关政府部门、市场参与主体能力建设,在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布更多方法学,逐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稳步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激励各方护绿、降碳、减排,必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6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时间:09-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时间:09-18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孙秀艳)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

    时间:09-18
  • 丰富优质供给 激发创作潜能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演进,网络视听文艺创作以融合创新展现蓬勃气象。近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举办。大会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为网络视听艺...

    时间:09-18
  •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图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外景。 吕继明摄 图②:逨盘。 图③:秦公镈。 图④:何尊。 图②、③、④均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核心阅读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

    时间:09-18
  • 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

    时间:09-18
  •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时间:09-18
  • 北京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潘俊强)近日,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本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委托本市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

    时间:09-18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东北虎豹国家公...

    时间:09-18
  • 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运输量突破一千万吨

    本报昆明9月17日电 (记者叶传增)9月16日,随着一列满载新鲜蔬菜、应季水果等货物的冷链国际列车从中老铁路磨憨站缓缓驶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累计运输货物量正式突破1000万吨大关。这一里...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