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引来洮河水 甘甜润旱塬

2024-09-16 08:1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压枝、剪花、分级……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村民曹丽君正忙着将成熟的玫瑰花打包。“能发展鲜花种植,多亏引来的洮河水。”曹丽君说。

  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肃省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跨流域引水工程,从黄河上游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洮河调水,干支渠总长达1069.83公里,惠及近600万群众,约占甘肃省总人口的1/4。

  打通“千山万壑”,解了燃眉之急

  “小时候缺水,衣服脏到看不出颜色了,也舍不得用水洗。”曹丽君回忆,那时候,地下多是苦咸水,吃水主要靠挖窖收集雨水。

  定西所在的陇中地区干旱缺水。洮河虽水量充沛,却与陇中相隔“千山万壑”。1958年,甘肃首次启动引洮供水工程,但受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3年后被迫停工。

  为解决陇中的缺水难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心下,甘肃于2006年再次启动建设引洮供水工程。工程沿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施工面临诸多难题。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长110多公里,超过87%为隧洞;二期工程总干渠95%都是洞渠。”参与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的甘肃水投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仕明回忆,“最难的是总干渠7号隧洞,进水口在洮河流域,出水口在渭河流域,85%以上都是第三系极软岩,施工难度极大。”

  施工单位尝试了七八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专家“会诊”后开出“药方”——“采用‘冻结法’,将液氮等注入隧洞,待岩体冻硬后再施工。”张仕明说,即便如此,每天也最多推进0.3米,220米的隧洞建设用了2年时间。

  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1.7万名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斗,接连克服涌水、涌沙、塌方等一系列地质难题。2014年12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21年9月,二期骨干工程通水,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沿线受益区近600万群众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用上了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在引洮总干渠6号隧洞的外墙上,“民生为上,治水为要”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服务经济发展,助力生态修复

  源源不断的洮河水顺着供水管道,流向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

  在定西市安定区,引洮灌区面积达16.1万亩,配套建设田间斗、农渠管线921公里。全区一改此前的单一种植结构,芹菜、紫甘蓝、红笋等多种高原蔬菜落地生根,销路良好。

  在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集中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检查纯水提取设备的运行状况。“芯片生产过程中要用水清洗、冷却。以前地下水水质不好,用水紧张时段还分区段限时供水,限制了产能。”该集团动力部部长杜在鹏说,自从用上洮河水,供水量稳定了,水中钙镁离子也显著减少,设备中的反渗透膜清洗频率降低一半,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引洮供水工程还持续向关川河、祖厉河、宛川河等7条河流生态补水。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受益区河流水质呈好转态势,生态涵养修复成效明显。荒芜多年的河滩、旱塬,因洮河水重焕生机。

  节约集约高效,提升用水水平

  引洮供水工程建成后,润泽陇中陇东地区的“水动脉”全面打通。从“用得上”到“用得好”,甘肃持续推进引洮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建设改造引洮供水工程大型灌区,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二期工程配套建设的现代化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体规划,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逐步改造一期配套工程,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水平。”定西市水务局农村水利水保科工作人员姜彬介绍。

  甘肃省构建以供水调度为重心的数字孪生平台,为引洮供水工程安全、精准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我们采取测控一体化技术,实现闸前闸后水位、流量采集的同时,对闸门进行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度、流量等模式的控制。这项技术能耗只有传统技术闸门的1/90,计量精度超过95%。”甘肃水投引洮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主任赵国荣说,截至目前,使用该技术的闸门在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安装186孔,覆盖60%以上区域的渠道控制节点。

  2023年全年,引洮供水工程漏损不到总水量8%。2024年2月,数字孪生引洮供水系统入选水利部全国数字孪生建设典型案例。

  未来,甘肃省将不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引洮供水保障率常年达到95%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6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时间:09-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时间:09-18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孙秀艳)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

    时间:09-18
  • 丰富优质供给 激发创作潜能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演进,网络视听文艺创作以融合创新展现蓬勃气象。近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举办。大会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为网络视听艺...

    时间:09-18
  •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图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外景。 吕继明摄 图②:逨盘。 图③:秦公镈。 图④:何尊。 图②、③、④均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核心阅读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

    时间:09-18
  • 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

    时间:09-18
  •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时间:09-18
  • 北京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潘俊强)近日,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本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委托本市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

    时间:09-18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东北虎豹国家公...

    时间:09-18
  • 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运输量突破一千万吨

    本报昆明9月17日电 (记者叶传增)9月16日,随着一列满载新鲜蔬菜、应季水果等货物的冷链国际列车从中老铁路磨憨站缓缓驶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累计运输货物量正式突破1000万吨大关。这一里...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