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七十载

2024-09-16 12:48:42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加孜拉·泥斯拜克

“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们家很多荣誉,现在又授予我这么崇高的荣誉,我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9月13日晚,在祖国西陲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对前来看望慰问他的基层干部和亲朋好友说。

当日,巴依卡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成为雪域高原上人们最开心的事。

9月1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家中介绍父亲当年的巡边经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境线长888.5公里、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护边七十载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72岁的巴依卡尽管一身病痛,却仍然有着高原雄鹰般的豪迈:“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就把护边当作无比重要的任务,70多年来,这个任务在我们家一代代传了下来。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护边的任务永远扛在肩。”

路再险,不退缩

“我们这个地方叫达坂,国门铸在心里面;我们这个地方叫高原,生命禁区守边关……”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文化墙上,《红其拉甫之歌》道出了高原雪域的艰险苦寒和戍边卫士的忠诚勇毅。一旁展示的“守防足迹”图片里,少不了向导巴依卡和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一次执行巡边任务出发前,整理携带的物资装备(资料图翻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巴依卡父子和我们一起巡逻,体现了军民守边稳疆鱼水情深。”9月9日,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冯康佶说。每年新兵下连,连队就给他们讲述巴依卡一家和边防官兵巡边的故事。

巴依卡家的客厅里,挂满了边防官兵为他拍的照片:冰河里,他骑着牦牛冲在巡逻队伍前面;雪山上,他的胡子和衣帽挂满冰霜;国旗下,他行注目礼深情唱国歌;界碑前,他把“中国”两个字描红。

这位始终把党员徽章戴在胸前的高原牧民,举手投足间尽显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情。

“这是我爸爸在给解放军带路巡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巡边,这是经过吾甫浪沟最危险地段,这是翻越再勒阿甫达坂……”巴依卡深情地介绍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护边30多年,身上的伤痛和病痛,已不允许巴依卡站立或端坐太久。记者从他的目光里看出:他在流连走过的每一条路,身边的每一名伙伴,逝去的每一段时光。

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们说,这里的巡逻线是全军目前唯一一条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有些地方,只能从宽约50厘米的狭窄处通过。山上碎石翻滚,人员无法躲避。

从1972年到2009年,巴依卡共巡逻700多次,行程3万多公里,多次在危难之中解救边防战士。而他自己,却负伤6次。2004年和2021年,他分别做了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手术。

是什么力量支撑巴依卡一次次迎着艰难险阻为边防官兵带路巡边?

巴依卡凝视一张黑白照片中的父亲良久,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当年的教导言犹在耳:“巴依卡,党是我的爸爸,祖国是我的妈妈。边防线我走不动时,你得走,你走了我才心里踏实。”

1949年底,凯力迪别克成为民兵后,主动给巡边的解放军当向导。他常常感慨,共产党和牧民一起劳动,牧民盖房子或有什么困难,解放军都会赶来帮忙。共产党来了,他们才过上了好日子。

“孩子,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巡逻路上确实有很多危险,但我们必须要做好国家的事。”巴依卡年迈时,对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嘱托道。

事再难,不放弃

从红其拉甫边防连出发,到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沟口,海拔逐步攀升,9月初的天气随时会降雪。10余公里的柏油路,已让记者深深尝到了“行路难”的滋味。

“再往前走就没路了,我们每次巡逻,都是沿着这条河到乌什达拉达坂。河道在变动,每次行走的路线也不一样,有经验的巴依卡每次带路都是走在最前面,提醒哪里有危险。”红其拉甫边防连二级上士王利军指着脚下的吾甫浪河说。

1972年,20出头的巴依卡跟着年迈的父亲参加了巡边任务后,父亲便把向导的“接力棒”交给了他。

巴依卡发现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非常艰难,除了风餐露宿、爬坡过坎,应对雪崩、滑坡、泥石流等险情,还要默默记下每一块界碑、每一个有特点的石头。

“年复一年巡边,遇到的困难太多,爸爸是怎么做到的?”巴依卡当时不理解父亲。父亲告诉他:“当你真正把护边刻在脑子里,你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1986年7月,罹患肺病的凯力迪别克不让儿子在家陪护,不让他耽误巡边。等巴依卡完成任务回家,父亲已经去世5天。“我的爸爸很了不起!他让我懂得了党的恩情报答不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教会了我怎样像帕米尔雄鹰一样不惧艰险、守土有责。”

在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不远处,是新建不久的拉齐尼军警民联合执勤工作站,站内最年轻的护边员是00后。护边员夏克尔·吾斯曼江小时候听长辈们讲过,以前巡边时道路交通、物资保障等条件可不像现在,常常是一难接一难。

夏克尔当上护边员后,询问巴依卡当年巡边情况,巴依卡讲述着那时的艰难,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在艰难困苦、风霜雨雪的一次次洗礼中,巴依卡越来越坚强。1995年他巡边时腿部受伤,1999年巡边时头部受伤,2001年肋骨被滚石砸断5根……

巡边生涯中,巴依卡家先后有14头牦牛在巡边路上被石头砸死或摔死,每次边防连给他赔偿,他都摆摆手说:“党和国家给我们办了那么多事,解放军给我们帮了那么多忙,我损失牦牛算什么?如果真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只有一个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七一”,满头白发的巴依卡,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心再痛,不悲观

巴依卡家客厅的四壁就是一面面“荣誉墙”。

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巴依卡记得上小学时,父亲因巡边护边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民兵”。当时,父亲对他说:“如果我不在了,你要保管好我的奖状。”

9月1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家中仔细擦拭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的雕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看到父亲对冒着生命危险而取得的荣誉这么重视时,巴依卡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巡边生涯里,巴依卡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不仅是父亲。1987年,他的妻子因难产去世;1994年,身患高原肺水肿的母亲去世。因跋涉在巡边路上,巴依卡都没能见她们最后一面。

让巴依卡心痛不已的还有英年早逝的儿子拉齐尼。

“拉齐尼从小就很懂事、很善良,看到谁有困难就想去帮助。”巴依卡说。2004年,拉齐尼从部队退伍后,饱受病痛困扰的巴依卡把赶牦牛的鞭子交给拉齐尼:“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走下去。你在部队历练过,身体又好,又有经验,一定能带好路。”

曾和拉齐尼一起巡边的夏克尔说,拉齐尼和他的父亲、爷爷一样,是出色的向导。每次执行巡边任务,他总是确定前方路况安全后,才让边防战士通过。

“我这辈子要一直做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护好祖国的边境线。”“如果身体允许,我再干护边员40年。我干不动了,由儿子干;儿子干不动了,由孙子干。”拉齐尼生前接受采访时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在雪域高原上回荡。

2021年1月4日,已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的拉齐尼,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提到拉齐尼,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无不流露出敬佩和惋惜之情。提孜那甫村党支部书记米尔卡米力·拉力比克说,生死考验面前,拉齐尼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是提孜那甫村的骄傲,也是新疆的骄傲,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每当想起儿子不在了,心里会很疼,但也很为他自豪。”仔细擦拭拉齐尼雕像的巴依卡说。现在,他并不寂寞,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很多人关爱着他。他们中有边防官兵,有年轻的护边员,有隔三差五来看望他的干部,还有慕名而来听他巡边故事的游客。

  • 相关阅读
  • 陆军某团 实弹考核特情多难度高

      本报讯 李尊民、特约通讯员高群报道:沙尘漫卷,战车驰骋。近日,陆军某团防空分队实弹射击考核在高原腹地拉开帷幕。  侦察班组与雷达操作手密切配合,构筑立体防空警戒网,对目标实施精准搜捕,并将战场态势实...

    时间:09-18
  • 携手推进现代化 促进共同繁荣

      携手推进现代化 促进共同繁荣(国际论坛)  非中双方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非中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本月初举行。非中领导人时隔6年再次聚首...

    时间:09-18
  • @慢阻肺患者:请收下这份运动处方 | 运动是良医

    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复杂,55~64岁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达到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达62.3%。“运动是良医”理念将运动疗法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不仅能更有效地管理疾病,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时间:09-18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100亿港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

    新华社香港9月1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16日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简称加速计划),为从事策略性产业的企业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设施提供资助,欢迎合资格企业提交申请。创新科技署发言人表示,为推动下...

    时间:09-18
  • 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能充沛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近日在香港举行,共吸引近6000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与会,包括逾80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政商领导人。与会各方在论坛期...

    时间:09-18
  • 学习中文,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我和中国的故事)

    我一直都很喜欢学习外语,除了葡萄牙语,我也会说法语、英语和德语。2008年退休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我在地图上看了一圈,一下子想到了中国。我曾到访过澳门,了解到中国拥有悠...

    时间:09-18
  • 携手推进现代化 促进共同繁荣(国际论坛)

    非中双方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非中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本月初举行。非中领导人时隔6年再次聚首北京,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团结协作,共同书写构建高水...

    时间:09-18
  • 在欧洲最大消费电子展感受“中国智造”活力

    薄如纸张的透明电视、会爬楼梯的扫地机器人、蔬菜保鲜三个月的冰箱、能听会说的智能眼镜、轻轻一敲自动开门的洗碗机、识别菜肴自主烹饪的烤箱……2024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一件件家用电器被脑洞大开的灵感和智能...

    时间:09-18
  • 英国女孩给月饼拍开箱视频:月饼好吃 汉字很美

    在英国也能感受到中秋的节日氛围和浓厚的中国文化。总台记者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遇到一位当地姑娘,告诉我们她和中国的故事。和琪瓦见面是在一家中国超市,她说要买月饼带给家人。琪瓦是北爱尔兰奥斯特大学的大二学...

    时间:09-18
  • 【光明时评】践行大食物观,让食物供给更多元化

    【光明时评】作者:唐薇(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初秋时节,在江苏溧阳南山,满山栗树已挂起毛茸茸的“小刺球”,这些收获的板栗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当地因地制宜开发以板栗为代表的森林食物,广袤山林成为“绿...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