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小谟:自力更生,中国人能做成!

2024-09-18 15:30:3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王小谟院士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他提出世界首创新型预警机方案,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他培养出一大批年轻专家,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2023年3月,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开创的事业依然在发扬光大。

在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的这间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3架预警机的模型,它们在静静地讲述着王小谟院士辉煌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1938年,王小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在他心里种下了军工报国的种子。

1961年,王小谟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

立志要为国家站岗的王小谟全身心的投入到雷达的研制中,相继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等先进雷达。并在之后承担了我国预警机装备的论证与研制。

预警机是将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控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引导指挥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小谟说,那么大的空域,哪个地方有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那就等于“瞎子”。超低空目标是我们防空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预警机。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各军事强国都把预警机作为发展的重点。但由于预警机研制涉及机载预警雷达、指挥控制、通信、电子对抗等众多尖端领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难度极大。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的问题。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他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把研制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王小谟同事、电子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云介绍,王小谟院士事先在国内已经组织了队伍,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步研制。因为他经常讲一个观点,他说预警指挥机打起仗,飞机上了天如果就因为一两个配件供不上,指挥机就失灵了,那个仗就没法打。所以,一定要把这种自主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证明,王小谟的未雨绸缪在后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0年,在西方大国的阻挠和施压下,外方选择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在这个我国预警机装备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有人建议直接从国外购买,而王小谟坚持自主研制,大力推动国内立项。

在王小谟的坚持和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之下,国家最终决定,不再购买国外预警机,全力自主研制更加先进的预警机。2000年,预警机的地面样机全面完工。2001年,预警机的试验样机飞上了天空。就在预警机工程的关键时刻,王小谟不幸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诊断出淋巴癌。

王小谟学生、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山峰介绍,住院期间,王小谟院士还在一边指导工作,一边笑嘻嘻,说没什么事。他说做事情往往感觉最难要挺不过去的时候,基本就是要成功的时候了。

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是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带队长机是空警2000预警机,“蓝天娇子”携雷霆之势展空中雄姿。

这是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场景。领航机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这也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观众面前公开亮相。

王小谟说,最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再也没有人怀疑说我们中国人自己不能搞了。国家总是需要有人站岗放哨,我们搞雷达的人,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从自力更生这条路,比较早的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空警2000”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是当时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今天,中国除了“空警-2000”外,还拥有“空警-200”“空警-500”等先进预警机,并且依然在不断地改进升级中。

张云说,王小谟院士去世以后,电科院的很多员工不能提小谟的名字,就不能提这三个字,提起心里就很难受,舍不得这个老先生。王小谟院士就是我们的根和魂,他虽然走了,但是大家要继承他的遗志,要发扬预警机精神,把王小谟院士没干完的事情带领电科院把它干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 相关阅读
  • 自然资源部: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超过1000家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表示提到,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超过1000家、省级绿色矿山超过3100家。  吴海洋介绍,近年来...

    时间:09-19
  • 自然资源部: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50多起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50多起,及时组织6700多人提前转移避险。与上一个十年相比...

    时间:09-19
  • 如何优化土地管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自然资源部回应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项目的实施和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如何优化土地管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对...

    时间:09-19
  • 世贸组织发布报告强调: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更包容的全球贸易

      近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24世界贸易报告》。报告指出,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贸易在缩小各经济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困和实现共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前言中建议,制定一项将...

    时间:09-19
  • 大国重器如何唤醒“深海油龙”?探秘作业现场

      “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两大国之重器同时投产,将流花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大国重器是如何唤醒深海油龙,打造出这一深海“超级工程”的?记者走进流花油田投产现场,为您揭秘。  中国海油海基二号平台...

    时间:09-19
  • 中国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9月19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Sigma Geography),旨在推动地理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9月19...

    时间:09-19
  • 中非多领域合作持续“向新”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中方愿同非方在未来三年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等十大领域。  近年...

    时间:09-19
  • 自然资源部: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请问,自然资源部将推出哪些...

    时间:09-19
  • 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中国文化,并选择在中国工作生活。他们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不遗余力。  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籍研究员史瀚文...

    时间:09-19
  • (中国新貌)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具有感召力?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具有感召力?  作者 国璇 梁晓辉  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民众,为海外人士观察中国式...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