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走在前、做示范”(连线评论员·身边的改革故事)

2024-09-19 08:3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话人:

李  拯  本报评论员

陈立民  新华日报评论员

 

李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到“走在前”,就不能不提江苏昆山。昆山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县域经济的成功典范,而今年恰逢昆山开发区创办40周年。

从苏州的垫底县,一跃成为全国的最强县,“昆山之路”引人瞩目也引人深思。背靠上海、位于长三角,特殊的区位优势固然重要,但具有区位优势的地方不在少数,昆山率先脱颖而出,至今在县域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昆山之路”潜藏着哪些独特的成功密码?

陈立民: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成就,书写了“昆山之路”的动人篇章。1984年,不要上面给“名分”,不要国家给投资,昆山辟出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富规划、穷开发”的思路,自费建设开发区。主动改、大胆试,昆山凭借这个开发区很快就实现了工业从0到1的突破,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

如今,昆山集聚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个外资项目,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额。首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首创举办外商独资企业、率先实行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昆山以深化改革增强开放吸引力,以扩大开放激发改革行动力,形成了改革与开放的互促共进,通过自觉融入和服务发展大局,持续释放澎湃活力。

李拯:一城之内聚集千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无中生有”打造“国际咖啡产业之都”,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展现着昆山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这是昆山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座右铭。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问题上,昆山的经验是什么?

陈立民:昆山的发展一直被视为政府与市场“强强联合”的典型。政府的“强”体现在强服务上,体现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40年前,昆山引进第一家外商时,干部跑省进京累计100多次,为企业办成手续。从1998年起,昆山每年提出一个新的服务主题,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

新时代以来,“昆如意”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的办理模式,已经涵盖13个部门,369项服务事项;投资建设项目线上免证照、不见面一网办,线下面对面、肩并肩帮代办,审批周期压缩60%以上,实现“拿地即开工”。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让数以十万计的经营主体如繁星颗颗闪亮。

李拯: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昆山之路”三评》文章,总结昆山走出发展新路的启示,提炼出“向自己要钱”“都靠自己动脑子、花力气去办”等观点,让“昆山之路”为全国所知晓。其实,纵览昆山的发展过程,一直有那么一股子“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闯、敢干”的精气神,积极主动破难题、独立自主谋发展。从方法论上看,“昆山之路”的经验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陈立民:内部挖潜,主动作为,是刻在昆山人骨子里的基因。首先,没有等靠要的想法,而是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从最初的“星期天工程师”、合办联营企业,到抢抓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再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昆山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主动谋划、靠前对接,进而找到一地所长与国家所需的结合点。

其次,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做到扬长补短、发挥比较优势。昆山在发展之初把毗邻上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并积极补足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短板,随着产业升级而不断锻造新的竞争优势。

最后,矢志创新、超越自我、永不僵化。如今昆山早已不是代工厂的代名词,而是持续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李拯:更好服务国家大局、把握国家政策,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获得“万物皆备于我”的主动性。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就大在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那就会把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都激发出来,汇聚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陈立民: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重大使命。昆山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以科技创新的“领先一步”,实现产业发展的“领先一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理念上,昆山“想他人没有想过的招,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继续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的难题,实现固“本”兴“新”;在路径上,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开放上,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以积极主动的状态、久久为功的定力、一往无前的决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一定能把“昆山之路”延伸到未来,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9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黑龙江省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又是丰收年

      中新网哈尔滨9月19日电 (记者 王妮娜)“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19日,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庞海涛说。  当日,黑龙江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

    时间:09-19
  • 台胞大陆深耕汉服市场 爱情事业双丰收

      中新社漳州9月19日电 题:台胞大陆深耕汉服市场 爱情事业双丰收  作者 廖珍妹  领证结婚、度蜜月、重装汉服体验馆、办汉服秀、接商演……过去一个月,对于47岁的台胞李弘文来说,是爱情、事业齐头并进的好日...

    时间:09-19
  • 首届台胞法律工作者研习营开幕 聚焦交流合作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黄欣欣 卢诗纯)以“法治中国·共建共享”为主题的首届台胞法律工作者研习营19日在北京开幕,常住大陆的台胞律师、台胞调解员、仲裁员等30余人共话交流与合作。  全国台联党组书记纪斌在开...

    时间:09-19
  • 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杨程晨)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19日在北京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西藏工作、新疆...

    时间:09-19
  • 赵乐际会见韩国国会韩中议员联盟代表团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9日在北京会见韩国国会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年一行。  赵乐际表示,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双方要坚持睦邻...

    时间:09-19
  • 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开幕 聚焦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李百加 张晓曦)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19日在北京开幕,吸引两岸科技产业界相关人士、公协会负责人、企业家及台商代表近500人参与。  本届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聚焦深化京台经...

    时间:09-19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日本纪录片导演盐滨雅之:说说我拍摄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纪录片的那些故事

      中新社东京9月19日电 题:说说我拍摄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纪录片的那些故事  ——专访日本纪录片导演盐滨雅之  中新社记者 朱晨曦  近年来,日本纪录片导演盐滨雅之一直致力于中国珍稀动物保护题材的纪录片创作...

    时间:09-19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吴志华:博物馆当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

      中新社香港9月19日电 题:博物馆当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  ——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记得,在大学读历史时,印象最深的是清末洋务运动中一...

    时间:09-19
  • 报告:去年中外文化交流呈快速回暖态势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 上官云)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发布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直面挑战与机遇、把握安全与发展、注重合作与互惠,呈现...

    时间:09-19
  • 高校纪委书记,主动投案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邵萌)“象牙塔”反腐持续发力,近日,又有多名高校领导被查。  高校纪委书记,主动投案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9月19日消息,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少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