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向海图强,“蓝色引擎”动力澎湃(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2024-09-19 08:1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碧海无垠,“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迈向更高发展质量。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一朝咸水变淡水、优质海水鱼摆上餐桌……我国海洋产业欣欣向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

  向大海要能源

  更多“绿电”造福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6月,长达123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片,经由货运船送至福建平潭海域,准备安装于风机轮毂上。

  面对强风和复杂海况,金风科技的科研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密切配合,小心翼翼地操控设备,将叶片缓缓吊起至150米高空,把176颗螺栓分毫不差同时插入轮毂孔位,对位精度达到毫米级。经过后期调试并网,巨型“白色风车”随风起舞,将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陆地。

  这台令人瞩目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年均可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它创造了单日最高发电38.72万千瓦时的世界纪录,相当于10多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量,并且该型风机已在三峡集团福建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批量化应用。”金风科技福建公司总经理张哲介绍。

  为实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国产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金风科技联合三峡集团组建了30多个科研团队,集结近千名研发人员,历时18个月,攻克轻量化超长柔性叶片设计、主轴承和变压器的国产化设计、单叶片吊装设计等多项难题。

  自主创新、向海图强。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下,海洋可再生能源体系壮大、潜力无限。截至今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兆瓦级机组“奋进号”已连续运行超过28个月,累计送电超400万千瓦时,为潮流能规模化利用积累了工程经验;自主研发的单机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机组“南鲲号”成功海试并顺利实现并网试运行……

  新时代以来,我国海洋电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海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示范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28万千瓦。

  海上风能生生不息,波浪势能势不可挡,潮流动能用之不竭,创新突破加速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更多“绿电”造福千家万户。

  向大海要食物

  “蓝色粮仓”丰富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金鲳“晨海1号”、虎龙杂交斑……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亲鱼保种育种选种基地里,海水鱼品种丰富,令人眼花缭乱,3名科研人员抱起一条硕大的石斑鱼,进行杂交育种前的准备工作。

  “多年来,我们扎根海水鱼类科学繁养研究与应用,建立了热带海水鱼种质资源库、基因库,努力实现水产种源自主可控,让人们吃上品质好、价格低的海水鱼。”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春有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实现人工繁养热带海水鱼类52个品种,种鱼(亲本)保有量10多万尾,选育年限最长超20年。

  小小一尾海水鱼,“游”出一条产业链。

  不单育种,从养殖到推广,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立足优质高效苗种,形成了“保引育、繁选推、种养贸、研学游”一体化、农文旅三产闭环相结合的生态产业链。企业还在多地通过开展“公司+农户”“养鱼产业合作项目”等形式,累计带动上万名养殖户共同发展。

  福建自主研发的“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获国家新品种认定;广东自主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海茂1号”“海兴农3号”水产新品种打破国外种源垄断……沿海多地海洋渔业育种获得突破,正在把种业这个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做精做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蓝色粮仓”不断丰富着中国饭碗。新征程上,我国持续加强海洋渔业育种科技攻关与应用,藏粮于技,创新水产养殖技术,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有力支撑渔业“向岸上走、向深海走”。通过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助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耕海牧渔,逐梦深蓝,越来越多来自海洋的绿色健康优质食物,摆上了百姓餐桌。

  向大海要淡水

  积极为水资源开源增量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既关乎国家水安全,也直接影响民生福祉。

  走进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先达(天津)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的膜法海水淡化装备映入眼帘。13公里之外,近岸海水正被抽引、输送至这里的淡化装备,历经若干道精细复杂的淡化工艺之后,“变”成满足整个天津南港工业区需求的清澈淡水。

  “在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我们组建起完备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先达(天津)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宏飞介绍,其中一条生产线完全由国产设备安装建造,预计今年10月底落成,将成为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的又一示范项目。

  为实现海水淡化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围绕高压泵、增压泵、能量回收、反渗透膜等关键装备及材料进行不懈攻关,最终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淡化装备和产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淡水。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淡化海水能稳定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总包、产水运营、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77万吨/日增加到2023年的252万吨/日,为沿海石化、电力、钢铁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水”,也为偏远海岛居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民生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积极通过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高质量发展,海洋强国建设风帆正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9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推西藏、新疆发展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刘博通)记者19日从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获悉:全国民委系统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各类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

    时间:09-20
  • 宁夏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

      本报银川9月19日电 (记者徐元锋、张文)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提出自2024年至2026年,宁夏对被613处隐患点直接威胁到住房安全的群众实施搬迁安置,涉及4...

    时间:09-20
  • 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9月19日 (记者汪灵犀)由国务院台办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19日在北京开幕,吸引两岸科技产业界相关人士、公协会负责人、企业家及台商代表近500人参与。   本届论坛为期3天,...

    时间:09-20
  • 两项水处理装置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孔德晨)为进一步保障生活用水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14部分:饮用水处理装置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

    时间:09-20
  • 中国代表: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是彻头彻尾的核扩散

      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8届大会正在维也纳召开。在中国推动下,机构连续第15次以政府间讨论的形式审议美英澳核潜艇合作问题。9月19日,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作主旨发言,深入揭批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核扩...

    时间:09-20
  • 把好C919国产大飞机运行保障关

    9月18日,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航线维修部过站维修车间副主任刘立正在与同事维护一架自西安飞往上海的C919国产客机。“暑运高峰刚过,我们又将迎来国庆客流高峰。为此,我们加派人员投入到飞机的过站维护工作中,全力保...

    时间:09-19
  • 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推西藏、新疆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王明玉)记者19日从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获悉,全国民委系统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各类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

    时间:09-19
  • 黑龙江省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又是丰收年

      中新网哈尔滨9月19日电 (记者 王妮娜)“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19日,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庞海涛说。  当日,黑龙江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

    时间:09-19
  • 台胞大陆深耕汉服市场 爱情事业双丰收

      中新社漳州9月19日电 题:台胞大陆深耕汉服市场 爱情事业双丰收  作者 廖珍妹  领证结婚、度蜜月、重装汉服体验馆、办汉服秀、接商演……过去一个月,对于47岁的台胞李弘文来说,是爱情、事业齐头并进的好日...

    时间:09-19
  • 首届台胞法律工作者研习营开幕 聚焦交流合作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黄欣欣 卢诗纯)以“法治中国·共建共享”为主题的首届台胞法律工作者研习营19日在北京开幕,常住大陆的台胞律师、台胞调解员、仲裁员等30余人共话交流与合作。  全国台联党组书记纪斌在开...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