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稻熟虾肥、果园飘香 金秋时节各地“硕果累累”迎来好“丰”光

2024-09-19 19:14:02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广东韶关始兴县近年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生态种养的新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迈进。眼下正是收稻捕虾的时节,我们去现场看看。

在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的稻虾共生立体生态种养基地,一根根水稻挺立于水田中,普遍都有1.8米—2米以上,尽管身处水深近2米的水田中,金黄的稻穗还是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基地引进试种的“巨型稻”,稻田旁边的一片水域就是罗氏虾的养殖区,眼下正是稻熟虾肥的丰收季节。

稻虾共生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光福介绍:“虾生活在水深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种植这种高的水稻,虾可以排泄粪便滋润巨型稻,所以这种巨型稻里面生态比较循环。”

随着村民们的渔网缓缓收拢,一只只体态饱满的鲜虾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据了解,这个基地原本是村里的撂荒地,今年试种“巨型稻”,开展“稻虾共生”的种养模式,实现了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的双重目标。

张光福介绍:“水稻现在亩产能达到将近1000斤,罗氏沼虾亩产能达到500斤左右。”

河北元氏:太行山上石榴红 万亩果园迎丰收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接下来一起到各地的果园里去看看。近期,河北石家庄元氏县的万亩石榴开始大量成熟上市,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分装,果园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石家庄元氏县北正乡的石榴种植基地,饱满、鲜艳的石榴挂满枝头。元氏县石榴种植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丘陵一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石榴果大皮薄、色泽艳丽、味甜多汁的优良品质。这些还在树上的石榴已经有了订单和销路。

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目前,元氏县太行山前的20多个村形成了石榴种植产业带,石榴种植面积超过四万亩,年产值超过7500万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江苏滨海:葡萄丰收 助农增收

近期,江苏盐城滨海县的葡萄进入收获季,果园里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在滨海县滨淮镇的一处葡萄园里,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悬挂在枝叶间。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发往南通、上海等地。

近年来,滨淮镇利用当地沙壤土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等林果特色经济,葡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数千亩,品种也发展到十余种。当地采用连栋大棚种植模式,优选适销的优质品种,施用有机肥,葡萄亩均产量达到3500斤,每亩纯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 相关阅读
  • 台湾摄影师“陆漂”二十载 用镜头“回望”故乡

      中新社晋中9月20日电 题:台湾摄影师“陆漂”二十载 用镜头“回望”故乡  中新社记者 胡健  在大陆定居生活二十载的台湾摄影师何文凯,在与友人聊起台湾时,竟满是陌生。于是,他从2022年开始以“骑摩托车环...

    时间:09-20
  • “集体婚礼”圈粉万名青年 中式浪漫家国同庆

    马上就到婚礼了,来自江西吉安的一对新人肖文鹏和郭琼充满了期待:“即将参加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工作人员都帮我们操持好了,现在我们只等参加了。”言语间,二人喜上眉梢。 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民...

    时间:09-20
  • 山东齐河检察探索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机制

      山东齐河检察探索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机制  为罪错少年精准按下人生“重启键”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本报通讯员 高忠祥  “我现在的愿望是顺利度过监督考察期,以后去学汽修,有一技之长踏踏实实...

    时间:09-20
  • “翻开非中关系新的一页”

    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中非双方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回顾总结中非友好历程,高度评价论坛成果落实进展,就加强中非全方位合作达成明确政治共识...

    时间:09-20
  • 东盟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国际视点)

    泰国楠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图为当地民众在展示地方特色小吃。记者 章念生摄今年以来,东盟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东盟国家经济今年保持了韧性,实现普遍增长,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越...

    时间:09-20
  •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国际论坛)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将加大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自身竞争优势,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当前,人类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实现...

    时间:09-20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用心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福祉——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用心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福祉——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田晓航、李恒  75年,见证一个民族如何彻底甩下&ldquo...

    时间:09-20
  • 全国爱牙日丨这些有关牙齿健康的流言你信了多少?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科学辟谣...

    时间:09-20
  • 人民来论:发现最美铁路,从八达岭长城站看中国铁路时代变迁

    9月20日,跟随“发现最美铁路·探寻共和国印记”发现团的足迹将前往八达岭长城站。如今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恰似新与旧的低语,古与今的交融,吸引发现团探寻中国铁路的伟大征程,聆听那跨越时空的奋进之歌。传承...

    时间:09-20
  • “十一”假期长线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体育+旅游”激活文旅消费新引擎

    距离国庆假期还有一段时间,但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的出境游市场预订火热,来看报道。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旅行社的线下门店,前来咨询“十一”假期出行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随着“...

    时间:09-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