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人参与,让城市更有活力

2024-09-22 08:42:20

来源:人民日报

“无论何时,当你漫步在水塘公园,或是登上松山健康径,总有人在奔跑,互道早安、鼓励加油,健康乐观、融洽和谐的氛围感染着每个人。”从内地来澳门工作的林先生感慨。

澳门特区政府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体育之城”。“每个月至少举办两场国际赛事,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用体育盛事吸引八方游客。”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体育之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内涵,赋予休闲娱乐以更加积极、更富活力的特征。

赛事丰富,城市活力迸发

竞速、漂移、超车,惊险精彩;电单车、房车、F3(三级方程式)赛车,轮番上阵。2023年11月,第七十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以城市赛道的鲜明特色、连续70年从未中断的组织能力,不仅吸引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名赛车手竞速澳门,更有14.5万人次到场观看,创历史新高。这项创立于1954年的著名国际赛事,给“体育之城”写下生动注脚。“举办体育赛事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应该成为‘体育之城’建设的目标之一。”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局局长潘永权说。

不光是赛车,网球赛、排球赛、篮球赛、高尔夫球赛、斯诺克表演赛等,一年到头,在澳门举办的各类赛事频频登场,精彩不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澳门体育赛事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每一次体育赛事来临,运动潮流、健康之风都会从赛场吹遍整个澳门。”潘永权说。

“澳门要充分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体育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作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振宇认为,葡萄牙、巴西等葡语国家在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上具有优势,如果能加强体育交流合作,不但有助于发展澳门体育事业,还能扩展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功能,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氛围良好,群众基础广泛

早上8点左右,澳门松山晨运好友会的成员周杏花就会准时出发,热身、拉伸之后开跑,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都渐渐被她“征服”。周杏花不仅自己跑,还会带动跑友们一起跑。

澳门拥有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体育类社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最新统计,澳门约1.2万个社团中,体育类社团有近2000个,带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今年已两次站上领奖台。”同为跑步爱好者的陈清洪曾经练过武术,有良好的运动基础,现在是澳门田径总会的会员,“作为业余跑者,能有机会参与田径总会的赛事活动,很有成就感。”澳门田径总会每年为会员举办4个回合的城市赛道比赛,会员可按自己的能力参加不同距离的比赛。“运动更新了我的朋友圈,改变了我以前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陈清洪说。

广泛的群众基础,辅之以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澳门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竞技体育优势,比如空手道、武术等项目,澳门都有优秀选手。2023年底,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功绩勋章就颁授给了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空手道男子团体型队伍以及澳门空手道运动员郭建恒、武术运动员蔡飞龙。他们为澳门体育赢得荣誉,更彰显了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大力支持,服务日益完善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在服务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比如登录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政务服务平台的手机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了解各类运动场地的开放时间,进行购票、预约,还可以了解大型活动举办资讯等,并有机会了解运动医学知识、报名参加大众体育健身兴趣班等。

按照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局公布的体育运动设施情况,包括泳池、射击中心、网球场、篮球场等专门场地以及各类体育馆、综艺馆、体育中心等综合类场地在内,澳门可提供给大众运动健身的场地共计40处。行走在澳门,无论是海滨休息区、社区花园、各类公园,还是居民区附近的大型场馆,大多能随时免费健身,即便是收费场地也十分优惠。便利的设施场地,吸引很多居民在闲暇时光走进运动场馆,爱上运动健身。

“澳门特区体育发展基金每年为澳门体育总会联合会及其认可授权的各类体育社团等给予常规性开支的财政资助,包括举办比赛、聘请教练、社团运作费用等,帮助体育社团正常运作,开展活动。”周晓彤是澳门仅有的两位国际级篮球裁判之一,她表示,澳门“体育之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推动,只有将浓厚的社会氛围、居民的积极参与、政府的持续推动和周到细致的服务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体育之城”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 相关阅读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王毅表示,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把两国...

    时间:09-24
  •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

    时间:09-24
  • 中外专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跨学科研究院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

    时间:09-23
  •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它们的栖息乐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央视网消息:最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蒙古野驴,为广袤的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机。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

    时间:09-23
  • 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举办 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9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为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9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9位专家作大会报告...

    时间:09-23
  • 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在昆明成立

      中新网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缪超)23日,云南开放大学与民革云南省委携手,在昆明共同成立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旨在进一步促进云南与台湾两地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云台交流...

    时间:09-23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孙卫东表示,中日两国领导人就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达...

    时间:09-23
  • 回顾20年 官员学者共话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理念与方案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曾玥)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21日至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时间:09-23
  • 云台两地代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胡远航)23日,来自云南、台湾两地的黄埔军校同学及亲属代表在昆明恳谈,共同探讨“黄埔精神”。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包括辛亥先驱李根沄之曾孙、...

    时间:09-23
  • 东西问|倪培民: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中新社旧金山9月22日电 题: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专访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倪培民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儒家思想...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