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24北京文化论坛|智能催生新业态 看静态作品如何摇身一变成动态场景

2024-09-22 16:01: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阳娜、魏梦佳)《黑神话·悟空》大量采集中国古代建筑数据,以数字技术搭建神秘的东方神话世界;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开发的“古文今问”功能,通过学习古代方志和家谱数据助力海外华人文化寻根;快手推出“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携手9位导演打造由大模型生成的AIGC电影短片……于9月19日至21日举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分享的鲜活案例展现了我国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新潮流和新趋势。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黑弓BLACKBOW创始人王志鸥举例,企业在贵州打造的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用数字科技手段讲述长征故事,让大家在行走中体验长征精神;其在洛阳打造的“寻迹洛神赋”,将数字博物馆和传统演绎改造成了行进式演绎,已成为洛阳的重要文旅项目。王志鸥说:“希望通过数字科技,让全球人民感受中国的千年文化底蕴。”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分论坛“文化潮流:新兴业态与技术融合”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输入一部《红楼梦》著作,就能输出一部电视剧?静态作品可以摇身变成会动的样子?多智能体在物理空间的交互可以生成完整的场景故事,还原古代城市和生活?这些有的已成为现实,有的或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介绍,苏州薛氏刺绣传承人张雪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合作,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温感装置等,创作了会动的苏绣《玉兰花开》。感知到人体温度后,记忆金属就会动起来,达到花开蝶舞的效果。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分论坛“文化潮流:新兴业态与技术融合”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根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到“十四五”时期末,中国将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建设。上海市聚焦数字文创和元宇宙赛道,建设上海数字文创智算中心……

如今,我国各地积极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数字文化项目和产业。比如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集成语音识别、多模态交互等技术为游客提供虚拟导游;上海在虚拟引擎上营造异次元空间场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新空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座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通过前沿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紧密结合,多维度展示中原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

北京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让文化数字化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社会大众。以科幻产业为例,北京创建了科幻产业集聚区,过去五年全国约五成科幻影视产品和四成科幻图书产生于北京。目前,北京拥有3000多家文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论坛上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数字文化新产业。科技创新快速应用于文化产业链各环节,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未来文化业态将呈现智能化、数据化、场景化、游戏化等特点。”祁述裕表示,要加强文化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的前沿科技含量,强化多技术集成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

  • 相关阅读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王毅表示,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把两国...

    时间:09-24
  •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

    时间:09-24
  • 中外专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跨学科研究院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

    时间:09-23
  •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它们的栖息乐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央视网消息:最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蒙古野驴,为广袤的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机。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

    时间:09-23
  • 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举办 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9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为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9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9位专家作大会报告...

    时间:09-23
  • 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在昆明成立

      中新网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缪超)23日,云南开放大学与民革云南省委携手,在昆明共同成立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旨在进一步促进云南与台湾两地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云台交流...

    时间:09-23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孙卫东表示,中日两国领导人就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达...

    时间:09-23
  • 回顾20年 官员学者共话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理念与方案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曾玥)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21日至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时间:09-23
  • 云台两地代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胡远航)23日,来自云南、台湾两地的黄埔军校同学及亲属代表在昆明恳谈,共同探讨“黄埔精神”。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包括辛亥先驱李根沄之曾孙、...

    时间:09-23
  • 东西问|倪培民: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中新社旧金山9月22日电 题: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专访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倪培民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儒家思想...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