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数”看75载现代农业谱新篇

2024-09-22 16:59:0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此后连续9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增长5.1倍。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连续多年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食物供给丰富多元,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悠远的农耕文明、特色生态资源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呼应,催生出一批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我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2024年,我国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当前,秋粮即将进入收获高峰期,这也意味着我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我国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2024年,我国夏粮大获丰收,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增产72.5亿斤,是近9年里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一年。

2024年夏粮呈现出面积稳、单产提升的特点。各地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紧密结合,有利助推了夏粮丰产丰收,小麦亩产提高了10公斤,增产幅度达2.6%。

早稻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二季,2024年全国早稻面积7132.2万亩,比2023年增加32.5万亩,增长0.5%,亩产395公斤,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稳定。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西南地区中稻、玉米正处于收获高峰期。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长江中下游中稻、南方双季晚稻也将在10月上旬陆续展开收获。

大豆玉米复合种 “黄金搭档”迎丰收

在湖北省荆门市,这里的大豆玉米一起迎来丰收,田野里黄绿相间、景观独特。2024年,湖北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万亩,覆盖45个县市区。

在荆门,当地因地制宜调整了种植行比,将玉米大豆的比例从4:2变成了6:4,不仅利于实现全程机械化,也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亩产。经过测算,2024年当地平均亩产大豆120公斤,玉米550公斤,平均亩产值达到1792元,比单纯种夏玉米多出648元。

马铃薯破土而出 个头饱满色泽鲜亮

眼下,陕西榆林50万亩沙地马铃薯陆续迎来收获。联合收获机在田垄上驶过,一个个饱满鲜亮的马铃薯从土地里翻滚而出。有了机械的“加持”,采收变得轻松许多,农户们只需跟在车后打包、装运即可,整个收获期将持续到10月中下旬。

榆林地处北纬38°世界马铃薯黄金产业带,是马铃薯优产区和高产区,全市常年种植马铃薯260万亩。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规模化高效设施农业,提升产量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狝猴桃缀满枝头 “致富果”喜迎丰收

瓜果飘香季,喜获丰收时。现在,福建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狝猴桃已经进入成熟期,种植基地绿意盎然。圆润饱满的狝猴桃缀满枝头,果农们穿梭于藤架之下,采摘新鲜狝猴桃,然后装箱打包发往各地。

这里主要种植红心狝猴桃和黄心狝猴桃,2024年,红心狝猴桃大果每斤能卖出大约20元。近年来,寿宁县将狝猴桃作为山地综合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培育项目。目前,寿宁县种植的7000多亩狝猴桃,年产量可达7000吨,小小狝猴桃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致富果”。

  • 相关阅读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王毅表示,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把两国...

    时间:09-24
  •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

    时间:09-24
  • 中外专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跨学科研究院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

    时间:09-23
  •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它们的栖息乐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央视网消息:最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蒙古野驴,为广袤的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机。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

    时间:09-23
  • 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举办 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9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为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9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9位专家作大会报告...

    时间:09-23
  • 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在昆明成立

      中新网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缪超)23日,云南开放大学与民革云南省委携手,在昆明共同成立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旨在进一步促进云南与台湾两地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云台交流...

    时间:09-23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日本外务副大臣柘植芳文,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孙卫东表示,中日两国领导人就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达...

    时间:09-23
  • 回顾20年 官员学者共话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理念与方案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曾玥)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21日至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时间:09-23
  • 云台两地代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中新社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胡远航)23日,来自云南、台湾两地的黄埔军校同学及亲属代表在昆明恳谈,共同探讨“黄埔精神”。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包括辛亥先驱李根沄之曾孙、...

    时间:09-23
  • 东西问|倪培民: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中新社旧金山9月22日电 题:如何从“功夫”角度诠释儒家思想?  ——专访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倪培民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儒家思想...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