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稻花香里说丰年|大丰收,科技范儿!

2024-09-23 21:20:55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又是一年丰收时

吉林大地

风吹稻浪遍地金黄

颗粒归仓

少不了农田里各式各样的

硬核“黑科技”

来看农业大省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AI海报由中国吉林网 王丽华制作

秸杆还田 变废为宝

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

将秸秆变废为宝

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

将秸秆翻耕入土

深翻还田实现全部秸秆深层还田

0-40cm有机质含量提高18.6%

促进根系“纵向延伸”

玉米平均增产7.5%以上

净增收1200元/公顷左右

视频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滴灌水肥一体化破解玉米增产答案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玉米占据着吉林粮食作物的“C”位

玉米如何增产?

半干旱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破解了答案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历经18年的技术攻关与生产实践

建立了以“群体增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秸秆还田耕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产效双增技术模式

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要粮油作物主推技术

亩增产玉米200公斤以上

该技术也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模式

已成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重要支撑技术

视频来源于吉林新闻联播

从田间到云端

在梨树县许多村屯的田间地头

能看到一座座数米高的监测装置

通过这些监控监测设施和农业信息系统等

“智慧农业”装备

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之下

种地正从以前费神费劲的“苦差事”

正变成省时省力起来

借助遥感技术

合作社社员们在办公室的电脑上

就能查看每块地的作业情况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吉林正依托“吉农云”等数字农业管理平台

让智慧农业贯穿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

中国吉林网资料图

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科技改变农业发展

如今

从“破茧成蝶”到“以蜂治虫”

在吉林各地田间已经打响了“生物防治战”

不用农药而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已经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高月波带领的团队攻克

“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环境友好,它可以替代化学农药, 直接降低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治效率高。”

AI海报由中国吉林网 王丽华制作

在公主岭吉农绿色农业公司使用植保无人机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视频来源于吉林新闻联播

盐碱地薄田变肥田

在干安县大遐畜牧场盐碱旱作农田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刘慧涛研究员带领团队

创新盐碱地秸秆全量翻埋还田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使盐碱地薄田变肥田

低产田变高产田

破解吉林西部

土地生产能力难以提高的障碍

从2019年开始

这里的面积从1.5万亩发展到7万亩

单产从每亩不到500公斤发展到了800余公斤

比周边农民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0%以上

AI海报由中国吉林网 王丽华制作

无人收割机来收割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

向后备耕地资源要产量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AI海报由中国吉林网 王丽华制作

眼下

吉林省西部的盐碱地喜获丰收

无人收割机来帮忙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

技术负责人介绍

“我们通过北斗导航,提前在系统里设置好收割机的工作路线, 无人收割机就自动下地作业了。我们在田边喝着茶水, 它就把农活干完了。 比起人工收割,它干得又准又快。”

视频来源于吉林新闻联播

今年

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即将突破94%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以及智慧农业

正为粮食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于长春市委网信办

满目皆“丰”景

处处秋收忙

科技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成为丰收密码

吉林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正向1000亿斤目标迈进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志文

视频来源于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视频制作 明鑫睿

海报制作 王丽华

  • 相关阅读
  • 联合国代表点赞在中国设立的泥沙中心:已成国际合作典范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23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成立四十周年泥沙与土壤侵蚀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

    时间:09-24
  • 家国同庆 共赞盛世华典

    大美山河奏响和鸣之音,伟大祖国见证百年之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场盛大的中式集体婚礼将千万家庭连接在了一起。 9月22日,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军...

    时间:09-24
  • 司法部发布第三批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司法部网站消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上半年全国共新收行政复议案件29.2万件,同比增长150%,达到同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2倍;纠正违法和不当行...

    时间:09-24
  • 王毅会见黎巴嫩外长哈比卜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会见黎巴嫩外长哈比卜,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  王毅说,中黎有着长期友好传统。中国坚定支持黎巴嫩维护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无论局势如何...

    时间:09-24
  • 谢锋:中国有必须维护的利益、必须坚守的底线

      中新社华盛顿9月23日电 (记者 陈孟统)中国驻美大使谢锋22日表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冲突对抗害人害己、世界遭殃。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中国有必须维...

    时间:09-24
  • 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东盟专线】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中新社南宁9月24日电 题: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2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

    时间:09-24
  • 亚洲水理事会第21次董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亚洲水理事会第21次董事会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双重作用下,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更趋严峻的水安全...

    时间:09-24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中新社联合国9月23日电 (记者 王帆 廖攀)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王毅表示,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

    时间:09-24
  • 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活动  9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

    时间:09-24
  • 100秒速览嫦娥六号月背征途

    2024年5月至6月,历时53天,嫦娥六号从“广寒宫”携土而来,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月背征途,勇毅前行,带你100秒速览。编辑:张宝亢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9-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