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听非遗讲故事丨西藏芒康:千年盐田的新故事

2024-09-23 21:06: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拉萨9月22日电 题:西藏芒康:千年盐田的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魏冠宇、侯韶婧、沈晓朦

9月,一年晒盐季进入尾声。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的高山河谷坡地上,加达村村民开始例行修补他们1300多岁的盐田。

2008年,芒康的井盐晒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群众敷设红土、维护盐田。新华社记者王洪流 摄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这里休息。仆从煮水烧茶时,连舀三桶泉水都是咸的。”一番劳作后,村民扎西拉姆讲起故事,“从此人们开发盐井,在陡坡上层层架木、敷泥浇卤,形成了盐田。”

山上取土 山下取卤

当前是盐田修补季。盐田底部涂有一种红土,卤水在田上蒸发,并部分下渗形成盐柱。红土须每年更换,否则卤水会全部下渗,颗粒无收。

“这种红土全在村民头顶陡峭的山坡上,光是爬个来回就要1小时。”加达村村民格松江错说。

盐从哪里来?沿一拃宽的泥道向江边走到底就是堡垒形的盐井。全村现存38口盐井,最早的已使用数百年。从井侧门道走下台阶,就能看到山体石缝中渗出的卤水汇集井内。

过去,人们用肩挑卤水。一桶30斤,肩上两桶就是60斤。“有时井里卤水少。为了抢卤,家家户户住在盐棚。”扎西拉姆说,睡在盐棚,盐柱滴水会打在被子上、滴进眼睛里,曾把她痛得直哭。

20多年前“盐忙”时,她和父母每晚只睡4小时。

2011年,电网铺设到盐田,利用潜水泵,卤水通过管网流进各家卤池,人们再也不用在泥道里挑卤、在盐棚里睡觉了。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千年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新华社记者王洪流 摄

黑屋子 泥房子 大院子

一块盐田10厘米深的卤水可结出约25公斤盐。从浇卤到析出盐晶,天气晴好时约需12天,可收三种盐粒。

“表层的白盐可以食用,中层的红盐可以足浴,就连下层的糙盐,牦牛吃了也会变壮。”扎西拉姆说。

扎西拉姆走向盐仓。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摄

盐晶装袋后,扎西拉姆爬上田坡,走向一座没有窗的石房。这是她和姑姑家的盐仓。仓内不到10平方米,一片薄板隔开两户盐堆。

“姥姥说,60多年前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扎西拉姆说,“里面挤着6户10几口人。冬天冷,6家人就缩在一起;夏天,大家宁愿在屋外住。”

曾经,盐井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是用刮下的旧红土和着卤水捏泥房子,和伙伴过家家,梦想着住更大的房子。

生活越来越好。经过多次翻建,扎西拉姆家2012年住进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外面还带一座300平方米的院子。

2023年,昌都市出台条例保护芒康盐井古盐田;同年,扎西拉姆耄耋之年的姥姥在幸福中安详离世。

“我晒了一辈子盐。前半生走泥路、睡盐棚,后半生住大房子,盐田也越来越好,没有遗憾。”老人留下这样的话。

盐井儿女的新花样

一块块盐田横连纵叠。在矿物质和微生物作用下,盐卤呈现不同颜色,仿佛山坡上的“调色盘”。

田下的盐棚,俨然溶洞。低矮幽暗的盐棚用西藏柏木架成,梁上挂满盐花,垂下的盐柱宛如冰锥,盐柱下方有滴卤结晶形成的盐笋。

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盐棚下,梁上垂下盐柱。新华社记者侯韶婧 摄

“洁白的盐柱也可食用,几个月才长一寸,每年春节前收一次。盐笋是工艺品,个头越大越值钱。”加达村村民曲珍说。

壮丽的盐田、幽美的盐棚、漫长的传奇,成为盐井儿女的增收新来源。

视频记者:王洪流

2016年,扎西拉姆在全乡中第一个接触电商。靠着介绍盐田、销售井盐、介绍风土人情,小有名气的“古盐田拉姆”每年收入10多万元。

“我在网上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对芒康盐田很有兴趣。”她说,村里不少村民开起藏家乐、当起讲解员,去年全村接纳游客约4.6万人次,村民旅游增收264万余元。

澜沧江畔,盐田倒映天光云影。新华社记者沈晓朦 摄

沐浴着阳光和清风,盐田反射天光。盐花形状像桃花瓣,色泽也微红,让扎西拉姆想起姥姥和一辈辈盐井乡民的脸。她说,盐是时间的味道,也是人间的味道。

  • 相关阅读
  • 联合国代表点赞在中国设立的泥沙中心:已成国际合作典范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23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成立四十周年泥沙与土壤侵蚀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

    时间:09-24
  • 家国同庆 共赞盛世华典

    大美山河奏响和鸣之音,伟大祖国见证百年之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场盛大的中式集体婚礼将千万家庭连接在了一起。 9月22日,全国妇联联合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军...

    时间:09-24
  • 司法部发布第三批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司法部网站消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上半年全国共新收行政复议案件29.2万件,同比增长150%,达到同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2倍;纠正违法和不当行...

    时间:09-24
  • 王毅会见黎巴嫩外长哈比卜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会见黎巴嫩外长哈比卜,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  王毅说,中黎有着长期友好传统。中国坚定支持黎巴嫩维护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无论局势如何...

    时间:09-24
  • 谢锋:中国有必须维护的利益、必须坚守的底线

      中新社华盛顿9月23日电 (记者 陈孟统)中国驻美大使谢锋22日表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冲突对抗害人害己、世界遭殃。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中国有必须维...

    时间:09-24
  • 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东盟专线】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中新社南宁9月24日电 题:21年携手同行 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未来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2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

    时间:09-24
  • 亚洲水理事会第21次董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亚洲水理事会第21次董事会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双重作用下,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更趋严峻的水安全...

    时间:09-24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中新社联合国9月23日电 (记者 王帆 廖攀)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应约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王毅表示,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

    时间:09-24
  • 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活动  9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

    时间:09-24
  • 100秒速览嫦娥六号月背征途

    2024年5月至6月,历时53天,嫦娥六号从“广寒宫”携土而来,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月背征途,勇毅前行,带你100秒速览。编辑:张宝亢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9-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