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这个事关中国饭碗的百分点提升,意味着什么?——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②

2024-10-02 16:41:42

点击查看原图

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提高了2.71个百分点。数据印证着粮食生产向“绿”而行的变化。

眼下正值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各粮食主产区大田里处处可见“绿色田管”的景象:

在湖南浏阳,稻田中装上害虫诱捕器,绿色防控“牵手”统防统治;在四川洪雅,种植户们用有机肥、生物农药替代化肥和化学农药;在河北武邑,高效节水滴灌面积较去年新增近1万亩;在黑龙江望奎,农民们给玉米地除草,不用除草剂而是把大鹅赶进田里……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当我们的粮食生产已经迎来“二十连丰”,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提升2.71个百分点这个事关中国饭碗的新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点击查看原图

——意味着我们的粮食生产更加注重节约资源。

粮食生产天然受水、土、光、热等资源影响。虽然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但长期以来,高消耗、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让水土资源透支较为严重,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正视我国人均农业资源不足状况还将长期存在,必须用绿色的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这些年,培育节水品种、以水定产,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有力举措支撑资源利用方式不断转变,粮食生产的资源底座不断夯实。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8300万亩,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72,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意味着我们的粮食生产更加注重环境友好。

绿色是农业底色,生态是农业底盘。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最为相融,稻田其实就是人工湿地,菜园就是人工绿地,乡间沃野的绿色脉动构成华夏大地生态画卷中亮丽的风景。但是,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肥药的不当投入也导致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亮起“红灯”。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粮食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趋势。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把该做的“减法”坚决做到位。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行农机绿色节能、农田碳汇提升……

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较上年减少2.15%,已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既重生产,更重生态,让农业绿色发展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支撑。

——意味着我们的粮食生产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需求侧的变化,客观要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从“虾在稻下游、稻在虾中长”的生态循环种养,到开展粮食、蔬果绿色有机种植,瞄准更安全、更健康、更优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成为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新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18221个,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约1.77亿亩,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41个,全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8%。

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要在保障稳定安全供给的前提下,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让农业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独立自主铸就“解放牌”辉煌 自主创新擦亮“复兴号”名片

      央视网消息:“解放”二字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曾经是革命先辈的信念与理想,是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被命名为“解放”牌,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

    时间:10-03
  • 护卫我心中的国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

    时间:10-03
  • 文化中国行丨捕鸟人→护鸟人 他用非遗鸟哨守护东滩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崇明东滩是我国五个新入选的候鸟栖息地之一,这意味着上海有了第一个世界遗产。  眼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

    时间:10-03
  • 30亿千瓦、460万公里、102.44万户……多维度“数”读发展成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各地各部门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资金和要素保障。“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显著。  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完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间:10-03
  • 路的变迁见证新中国“史诗般的进步”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央视网消息: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国庆假期第二天,各地节庆氛围正浓,人们乐享假日时光。历经七十五载发愤图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

    时间:10-03
  • 全球约25%新增绿化面积,由中国贡献!

      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固碳神器”  沿着北回归线一路向东,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但在中国的华南地区,一片罕见的绿洲,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北回归沙漠带”上。...

    时间:10-03
  • 追梦七十五载 中国人饭碗装满丰盛的中国味道

      央视网消息: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追梦七十五载》从见证国家粮食匮乏时期的一枚枚方寸粮票出发,探寻中国人如何创造粮食生产的发展奇迹,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跨...

    时间:10-03
  • 假期出行热度持续!民航、铁路、公路交通情况一览

      进入国庆假期第三天,全国交通出行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铁路部门在热门方向和区间灵活增加运力投放。  今天,假期第三天,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30万人次,安排加开旅客列车852列。截...

    时间:10-03
  • 台风“山陀儿”登陆台湾高雄 已致2死219伤

      中新社台北10月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气象部门3日介绍,今年第18号台风“山陀儿”当日12时40分在高雄小港区登陆。据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统计,截至当日15时,台风已造成全台2人死亡、219人受伤,另有1人失踪。...

    时间:10-03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出入境外国团队旅客逾33万人次 创新高

      中新网红河10月3日电 (赵国骁)记者10月3日从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截至10月2日23时,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旅客达401.3万人次。其中,出入境外国团队旅游人数达33.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图为旅客...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