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候鸟翔集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2024-10-02 22:55:02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文化中国行】

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5处提名地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滩涂上翻飞的“鸟浪”奇观。(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光明图片)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位于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兼具大陆与海洋性气候特征,这一独特环境孕育了内陆湿地与海岸带湿地、海洋生态的复合生态系统。图为在滩涂觅食的斑尾塍鹬。(徐谭 摄/光明图片)

其中,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北部,提名地内充沛的底栖动物和各种渔业资源,每年为二十万到四十万只候鸟提供了关键的能量补给来源,是重要的候鸟停歇地和补给站之一。图为在滩涂觅食的大批鸻鹬。(徐谭 摄/光明图片)

潮间带湿地是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到最低位期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是湿地的一种类型。附着或者生活在其中的种子、块茎,以及浮游动物、鱼虾螃蟹和贝类,支持着众多鸟类在此停歇、换羽、越冬或繁殖。图为在滩涂觅食的大杓鹬。(徐谭 摄/光明图片)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遗产地总面积17244.9公顷,包括大洋河片区和二道沟片区,位置与保护区两个核心区基本重合,包含了保护区完整的潮间带体系,水鸟分布集中,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最完好的区域。退潮后的栖息地航拍图。(徐谭 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鲁婧 徐谭 刘勇)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独立自主铸就“解放牌”辉煌 自主创新擦亮“复兴号”名片

      央视网消息:“解放”二字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曾经是革命先辈的信念与理想,是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被命名为“解放”牌,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

    时间:10-03
  • 护卫我心中的国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

    时间:10-03
  • 文化中国行丨捕鸟人→护鸟人 他用非遗鸟哨守护东滩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崇明东滩是我国五个新入选的候鸟栖息地之一,这意味着上海有了第一个世界遗产。  眼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

    时间:10-03
  • 30亿千瓦、460万公里、102.44万户……多维度“数”读发展成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各地各部门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资金和要素保障。“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显著。  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完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间:10-03
  • 路的变迁见证新中国“史诗般的进步”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央视网消息: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国庆假期第二天,各地节庆氛围正浓,人们乐享假日时光。历经七十五载发愤图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

    时间:10-03
  • 全球约25%新增绿化面积,由中国贡献!

      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固碳神器”  沿着北回归线一路向东,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但在中国的华南地区,一片罕见的绿洲,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北回归沙漠带”上。...

    时间:10-03
  • 追梦七十五载 中国人饭碗装满丰盛的中国味道

      央视网消息: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追梦七十五载》从见证国家粮食匮乏时期的一枚枚方寸粮票出发,探寻中国人如何创造粮食生产的发展奇迹,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跨...

    时间:10-03
  • 假期出行热度持续!民航、铁路、公路交通情况一览

      进入国庆假期第三天,全国交通出行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铁路部门在热门方向和区间灵活增加运力投放。  今天,假期第三天,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30万人次,安排加开旅客列车852列。截...

    时间:10-03
  • 青春华章 | 响彻时空的“爱国三问”

    南开大学校园,首任校长张伯苓1935年提出的“爱国三问”再次响起。“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从风雨如磐走到阳光灿烂,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