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财政增量政策来了,这场政策“及时雨”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2024-10-13 12:44:2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公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时雨”,将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什么是逆周期调节?在此时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何重要性?这场发布会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总的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我国财政有足够韧劲,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包括哪些内容?

近期将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蓝佛安介绍,一是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蓝佛安表示,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等。

什么是“逆周期调节”?

发布会重点聚焦的内容是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也多次提到逆周期调节。什么是逆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周期阶段,通过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平缓,更好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在下行周期,政府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和市场流动性,以防止经济过分下滑;而当经济过热时,则会采取相反的政策,适当收紧政府投资和市场流动性。在这个时候强调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怎样的重要性?来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解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加大逆周期调节不仅具有重要性,还具有紧迫性。财政政策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与前期已经出台的金融政策、就业政策等政策协同发力,将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政策“及时雨”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在12日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进行了介绍,并公布了下一步政策安排。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推动债务风险较低的北京、上海、广东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在债务风险较高的县区开展化债试点,地方政府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动用资产资源等方式积极偿还债务,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今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下一步,财政部还将采取加力措施。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具体资金数量安排问题经过法定程序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开。 ”

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667亿元

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经费保障关注度较高。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1—9月,全国教育支出超过3万亿元。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廖岷还表示,正在积极研究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研究出台政策措施 促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据介绍,目前已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中,包括需求端、供给端和化解风险三个方面,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下一步将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项政策既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此外,廖岷表示,还将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考虑到当前已建待售的住房相对较多,将主要采取两项支持措施,即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能够优化保障房供给。

廖岷表示,一项是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另一项是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原来这个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以新建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现在财政部对支持的方向作出优化调整,适当减少新建规模,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同时,廖岷介绍,财政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发布会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这场针对“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发布会,此时召开释放了怎样的信号?继续来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解读。

董希淼表示,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突出的特点是统筹考虑稳增长、化风险、扩内需、惠民生等需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向市场传递了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信心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决心。这次发布会最大的亮点是财政部提前预告未来政策空间和优化方向,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在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指出,逆周期调节不仅包括已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他两次强调“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同时表示,拟在今明两年集中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如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市场对具体的、量化的刺激政策较为期待也较为有感,但增加国债发行额度、提高赤字率等需要全国人大批准。所以,财政部的相关表态在符合决策机制和流程的前提下,提前释放积极信号,回应了市场关切,有助于更好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 相关阅读
  • 我国10余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45万

      我国大约有2780万的听力残疾人群,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耳聋的有效方法。然而,植入人工耳蜗动辄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人工耳蜗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45万  近年来,已有上海、江苏、...

    时间:10-14
  • 东部战区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

      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台岛南部、台岛以东,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

    时间:10-14
  • 学者:赖清德“双十”讲话是“玻璃糖纸包毒丸”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学者:赖清德“双十”讲话是“玻璃糖纸包毒丸”  作者 张杨彬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近日发表的所谓“双十”讲话持续受到两岸各界批评。  多位学者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

    时间:10-13
  • 以慢投垒球会友 两岸青年宁夏展热忱

      中新社银川10月13日电 (记者 刘玥晴)黄绿色的垒球平飞向场内,左外野手洪璇智一记扑接成功防守,收获一片喝彩。13日,凭借出色发挥,他获评2024海峡两岸(宁夏)青年慢投垒球邀请赛塞上组MVP(最有价值球员)。  当...

    时间:10-13
  • 台湾学者:“罢梁”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李雪峰)台湾基隆市市长谢国梁罢免案结果13日出炉,未能通过。岛内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表示,整个事件不过是民进党发起的一场政治闹剧,绿营政客罔顾民生福祉,台湾民众要认清...

    时间:10-13
  • 台舆论关注“罢梁”案 吁停止政治恶斗

      中新社台北10月1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湾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13日未获通过。关注这场持续数月罢免案的政党、媒体和学者等,呼吁停止政治恶斗。  中国国民党当晚发布新闻稿表示,该罢免案充满赤裸裸的恶质政治...

    时间:10-13
  • 台湾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未获通过

      中新社台北10月1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湾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13日举行投、开票,不同意罢免票数超过同意票数,该案未获通过。  2022年11月26日举行的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谢国梁击败...

    时间:10-13
  • 财政部重磅发布!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将推出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明确...

    时间:10-13
  • 文化中国行丨600多岁“高龄”风姿不减 被这样的嘉峪关长城惊艳到了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目前已经形成了关城与南北两翼长城相互守望、墩台与烽燧遥相呼应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如今,600多岁“高龄”的嘉峪关依然熠熠生辉,离不...

    时间:10-13
  • 文化中国行丨上西安城墙 “穿越”去大唐迎宾礼现场

    陕西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近年来,西安城墙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古老的城墙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夜幕降临,西...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