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峡大坝:以大国重器的巍峨守护长江之美

2024-10-13 16:48:04

来源:央视社教

湖北位居于长江中游,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江水奔流,勾勒出“极目楚天舒”的壮阔图景。两江千湖,成就了“九省通衢”的繁荣,造就了灿烂辉煌而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今天,《绿水青山的中国》走进湖北,感受长江文化带上的荆风楚韵。

乘坐“长江文化促进号”,泛舟三峡,长江美景一览无余。宜昌水能资源丰富,因此水坝数量众多,被称为“世界大坝博物馆”。在众多水坝中,三峡大坝可以说是“最闪耀的明珠”。

三峡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电站建筑物、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工程组成。拦河大坝长2309米,最大坝高181米,像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横卧在长江之上。坝后的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一年的用电量,为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承船厢加水最大提升重量达155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五级船闸就如同巨大的水上楼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控制不同闸室的水位,让船舶逐级上升或下降,最终翻越三峡枢纽。

天门中断楚江开,登临坝上,远眺雄江,本期节目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鹏,为广大观众带来了《长江之美》思政课。

三峡工程,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它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历史文化的承载地,三峡工程以大国重器的巍峨,守护着长江之美。

湖北作为长江文化关枢之地,历史厚重地位独特。曾侯乙编钟是二十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在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国外学者认为十二律由西方传来的说法。

长江独特的地质形成过程,气候、地理、地貌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江湖关系,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区之一。中华鲟是长江现存体型最大的鱼,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扩大,中华鲟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三峡地区素有长江流域“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之称,拥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从1992年开始,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定期对三峡库区珍稀植物进行跟踪观测。通过不懈努力,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106种特有珍稀植物通过科学培育,在这里重焕生机。

长江水孕育了武汉近代工业。从1958年炼出第一炉铁水,到2019年停炉退役,整整61年,武钢一号高炉见证了中国钢铁事业的长足发展。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制造,武钢的创新,不光提升了生产效益,还带领着中国钢铁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武汉是“钢之城”更是“未来之城”。中国制造的空轨列车“光谷光子号”不占路权、环境适应性强,兼具通勤和观光功能。全自动无人驾驶、270°全面观景,光谷空轨与水道、绿道一起,完美实现光谷生态大走廊“三道布局”,打造流动“空中观景平台”。

长江,是湖北流动的灵魂。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长江中心的地理位置,赋予湖北融合上下游、调和南北的文化通融性,荆楚文化因此兼容并蓄、绚丽多彩。荆楚儿女的独特创造,更不断丰富着长江文化的内涵,让荆楚文化在波澜壮阔的长江文明图谱中,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10月13日,《绿水青山的中国》将走进锦绣湖湘,探访历史文化圣地,感受泱泱湘水奔腾下的长江文化之美。

《绿水青山的中国》(长江篇)播出时间:

CCTV-12 10月8日-15日 每天11:30

CCTV-10 10月9日-16日 每天08:48

  • 相关阅读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

    时间:10-14
  • 全力铺好群众“出行路”“致富路”

    早上8点,湖南沅江的郭红旗在家里把擂钵、茶叶、小米以及新鲜采买的烧烤原材料搬上三轮车。不一会儿,1公里左右的路程跑完,老伴王丽华就张罗着在胭脂湖村的一片沙滩前摆开摊位。沙滩边,一碧如洗的胭脂湖,波光潋滟...

    时间:10-14
  • 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广交会各项筹备工作准备就绪

    央视网消息: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东广州分三期举办。记者10月13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10月12日,已有来自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万境外采购商预注册。此外,还有223家全球零售...

    时间:10-14
  • 遗址增活力 城市添魅力

    欧亚媒体考察团成员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本报记者 陈 斌摄远眺都江堰。韦洪涛摄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与俄罗斯》杂志社社长奥列格·别列日内赫全程直播“古蜀3000年”,并与远在俄罗斯的网友实时互...

    时间:10-14
  • 前三季度“两新”发展势头良好

    本报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王观)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

    时间:10-14
  • 我国10余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45万

      我国大约有2780万的听力残疾人群,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耳聋的有效方法。然而,植入人工耳蜗动辄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人工耳蜗入医保  最高报销可达45万  近年来,已有上海、江苏、...

    时间:10-14
  • 东部战区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

      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台岛南部、台岛以东,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

    时间:10-14
  • 学者:赖清德“双十”讲话是“玻璃糖纸包毒丸”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学者:赖清德“双十”讲话是“玻璃糖纸包毒丸”  作者 张杨彬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近日发表的所谓“双十”讲话持续受到两岸各界批评。  多位学者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

    时间:10-13
  • 以慢投垒球会友 两岸青年宁夏展热忱

      中新社银川10月13日电 (记者 刘玥晴)黄绿色的垒球平飞向场内,左外野手洪璇智一记扑接成功防守,收获一片喝彩。13日,凭借出色发挥,他获评2024海峡两岸(宁夏)青年慢投垒球邀请赛塞上组MVP(最有价值球员)。  当...

    时间:10-13
  • 台湾学者:“罢梁”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李雪峰)台湾基隆市市长谢国梁罢免案结果13日出炉,未能通过。岛内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表示,整个事件不过是民进党发起的一场政治闹剧,绿营政客罔顾民生福祉,台湾民众要认清...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