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塞铁”小哥读《孟子》:文化交流搭建跨国友谊桥梁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⑦

2024-10-15 21:06:47

来源:新民晚报

菲利蒲

(塞尔维亚)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当塞尔维亚帅小伙面对镜头背诵起儿时学习的“《孟子》二章”,他想起多年前父亲带他漫步在复旦校园的草坪上,向他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光。如今,菲利蒲与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求学的留学生一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

菲利蒲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8岁时,他就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小学二年级就当上了留学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了中国语言、了解了中国文化,亲眼见证了中国城市的繁荣发展,还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随着近年来中塞“铁杆友谊”结出更多果实,作为一名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菲利蒲希望在学术和外交领域,成为中塞“钢铁友谊”的桥梁。在菲利蒲看来,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从历史中学习,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答案,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令它同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许多全球南方国家拥有共性,能够成为各国传统文化中全新的注解,推动各国真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文化交流推动多边合作

在上海长大的菲利蒲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来中国读书,在中国长大,让他能从学理上和实践中真正地了解中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理解。他撰写过很多论文、报告,也翻译过许多中文文献,通过这些实践,努力地认识中国。在菲利蒲看来,中国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国所具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以及中国所特有的自信、包容与智慧,是前无古人的,极其特别。”

菲利蒲说,在塞尔维亚如今有两类机构活跃在中塞文化交流第一线,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中心提供一整套“沉浸式”课程,帮助普通民众零门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制造业大国,鲁班工坊的出现则让更多希望用劳动与双手改善国家,推动国家发展的青年群体拥有实践平台。

最近回家乡探亲的同时,菲利蒲还体验了“中塞”合作的标杆落地的高铁项目。“前几天,我搭乘火车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去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这条铁路就是由中国建造的。这种建设高铁的能力与经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的体现。”让菲利蒲特别感动的是,两国在双边层面签署了很多重要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方将在未来3年支持50名塞尔维亚青年科学家赴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学习。“我们将看到学生们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向世界各地,推动当地的发展。”

在菲利蒲看来,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沟通、相互学习。“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种交流和沟通将使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我期待有一天能成为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所有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抱负。”菲利蒲认为, 中国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对于全球发展而言,“这是件好事,是个好兆头”。

见证发展讲述中国故事

菲利蒲已经不记得是谁给他起了这个中国名字。有时他也会纳闷,“别人的‘菲利浦’都是三点水的浦,为啥我是草字头的蒲?”尽管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更有中国味道的名字。“我叫菲利蒲,蒲松龄的蒲。”遇到新朋友时,他总会这样自我介绍。

菲利蒲在旧照片中看到二三十年前的五角场,它曾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现在,五角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街区,夜晚车水马龙、灯火通明。“透过五角场的建设,其实可以看到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经历了这种飞速发展。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一旦亲眼见证这种发展,你就必然会对它肃然起敬,希望向面临同样问题的国家分享这一份故事与经验。”

他分享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和’,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人与人交往的和睦、处事中的和善,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早已渗透到了国人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是当代中国对‘和’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如今全球范围内和平尤为珍贵,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一起努力。”菲利蒲说。

菲利蒲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虽然现在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他告诉我们,年轻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键桥梁。他希望,除了自己能够成为多边交流的“桥梁”之外,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桥梁”,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多边交流作出贡献。

新民晚报

记者:戴天骄

视频:孔明哲

摄影:陶磊

海报:蒋玉涛

  • 相关阅读
  • “两弹一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新网合肥10月16日电 (刘爱华)1964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划破了新疆罗布泊的宁静,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此为起点的“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让新中国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创造出非凡的...

    时间:10-16
  • 国台办:高度赞赏和肯定台湾艺人祝福新中国75周年华诞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众多台湾艺人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很多台湾演...

    时间:10-16
  •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民进党当局“驻美代表”俞大㵢日前接受美媒专访时称,为缓解美对台军售延滞,台美已就共同生产及研发武器展开对话,拟在台生产或组装对美...

    时间:10-16
  • 国台办:广大台湾同胞要认清赖清德“台独工作者”“和平破坏者”的真面目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岛内有政治人士和舆论指出,赖清德主张所谓“新两国论”,追求“台独”路线,是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陈斌华...

    时间:10-16
  • 民进党当局不断兜售“新两国论”等分裂谬论 国台办:不得人心 必遭唾弃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近日,岛内媒体“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四民众认为赖清德“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绝不接受‘九二共识’”等论调...

    时间:10-16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两面手法才是“最坏示范”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商务部日前公告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台“行政院经贸办”对此称,要求大陆方面遵循WTO协商解决争端的规范,不要被...

    时间:10-16
  • 国台办发言人介绍近期两岸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情况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近期两岸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情况提问。  发言人陈斌华介绍,在影视交流方面,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10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平潭成功举办。共有...

    时间:10-16
  • 国安部:境外公司用这种手段非法获取测绘数据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机关加大对非法测绘活动的打击力度,部分境外组织逐步转向与国内企业开展所谓项目合作逃避监管,非法采集我国原始测绘数据,威胁我国家安...

    时间:10-16
  •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视频: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

    时间:10-16
  • 国台办:福建是台胞最主要祖籍地 闽台关系档案立法非常必要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10月1日,首部文化领域涉台专项地方性立法《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请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