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60年前的今天,“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2024-10-16 07:40:26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国之振奋

60年前的今天,下午3时,

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金光喷发、火球凌空,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代号为“老邱”的国家最高机密,

终于向全世界展露真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晚, 新华社发出核爆蘑菇云照片(左图) 《人民日报》发布号外(右图)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举起的拳头,

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民族脊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

核垄断和核讹诈,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这一天,

“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

付出艰苦努力,

筑起新中国的安全屏障。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东方巨响”的背后,

是无数卓越的科学家,

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钱三强

“两弹”元勋钱三强,

面对异国优厚的待遇,

毅然选择在战乱时回国。

他说:

“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钱三强 来源:共青团中央

1960年,

中国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

钱三强担任技术上的

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他一边从事大量科学研究,

一边四处奔波、招揽人才。

在他的组织下,

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获“两弹一星”功勋

科学家荣誉的23人中,

有15人是由他动员回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天,

正好也是他51岁生日。

他说:

“中国原子弹研制

绝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

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王承书

她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也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

王承书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虽然在外求学,

但她心系中国。

1958年,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

面对钱三强的邀请,

王承书毫不犹豫地说出:

“我愿意!”

1961年,

原子弹的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进展缓慢。

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

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

这一次王承书再次说出:

“我愿意!”

王承书 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三强希望她继续从事核事业研究

钱三强问她:

“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

“那你愿意继续在这工作吗?”

“我愿意!”

她一生清贫,

临终前将毕生积蓄十万元

捐给了“希望工程”。

来源:央视新闻

我愿以身许国!

  ——王淦昌

“两弹元勋”王淦昌,

面对国家的核武器研究需要,

毅然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

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

为研制核武器改名时,

王淦昌果断写下了“王京”,

并掷地有声地说:

“我可以,我做得到!”

“我愿以身许国!”

王淦昌 来源:央视新闻

17年内,

连他的家人,

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原子弹爆炸那天,

他随着沸腾的人群从掩体里跑出来,

激动地挥动着双臂,

流着热泪欢呼:

“成功啦!我们成功啦!”

一年除夕夜,

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

邓稼先对他说,

“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

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

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做好了这件事情,

  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

  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邓稼先

1958年,钱三强找邓稼先谈话,

神秘地说“我们要放个大炮仗”,

邓稼先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一重任,

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理论设计负责人。

邓稼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出发前,邓稼先辗转反侧

夫人许鹿希问他怎么了

他答:“我要调动工作。”

“调哪?”

“不能说。”

“干啥?”

“也不能说。”

“我跟你通信?”

“不行。”

他嘱咐妻子: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情,

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

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关于工作的秘密,

他一藏就是28年……

弥留之际,

他执意从医院“溜”出来,

乘公交车到天安门广场。

在国旗下,

他对警卫员说: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

你都84岁了,

那时,我们国家富强了,

你可一定来看我啊 !”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像 新华社发

邓稼先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问道:

“30年后,

人们会记得我们吗?”

如今六十年过去,

这些英雄的名字

早已响彻祖国大地,

你们的事迹无人不晓。

你们将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大国重器

60年来,

“大国重器”密集列装,

上天下海的国之重器,

见证自立自强的中国。

1966年10月27日,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如今

人民陆军进入“合成时代”

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人民空军进入“20时代”

……

今日强军,如您所愿!

向先辈的奋斗致敬,

向奋进的中国致敬!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 “两弹一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新网合肥10月16日电 (刘爱华)1964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划破了新疆罗布泊的宁静,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此为起点的“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让新中国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创造出非凡的...

    时间:10-16
  • 国台办:高度赞赏和肯定台湾艺人祝福新中国75周年华诞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众多台湾艺人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很多台湾演...

    时间:10-16
  •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民进党当局“驻美代表”俞大㵢日前接受美媒专访时称,为缓解美对台军售延滞,台美已就共同生产及研发武器展开对话,拟在台生产或组装对美...

    时间:10-16
  • 国台办:广大台湾同胞要认清赖清德“台独工作者”“和平破坏者”的真面目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岛内有政治人士和舆论指出,赖清德主张所谓“新两国论”,追求“台独”路线,是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陈斌华...

    时间:10-16
  • 民进党当局不断兜售“新两国论”等分裂谬论 国台办:不得人心 必遭唾弃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近日,岛内媒体“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四民众认为赖清德“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绝不接受‘九二共识’”等论调...

    时间:10-16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两面手法才是“最坏示范”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商务部日前公告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台“行政院经贸办”对此称,要求大陆方面遵循WTO协商解决争端的规范,不要被...

    时间:10-16
  • 国台办发言人介绍近期两岸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情况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近期两岸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情况提问。  发言人陈斌华介绍,在影视交流方面,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10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平潭成功举办。共有...

    时间:10-16
  • 国安部:境外公司用这种手段非法获取测绘数据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机关加大对非法测绘活动的打击力度,部分境外组织逐步转向与国内企业开展所谓项目合作逃避监管,非法采集我国原始测绘数据,威胁我国家安...

    时间:10-16
  •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视频: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

    时间:10-16
  • 国台办:福建是台胞最主要祖籍地 闽台关系档案立法非常必要

      中新网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10月1日,首部文化领域涉台专项地方性立法《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请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