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慧眼”天空地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发布

2024-10-19 12:34: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19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中科空天数字研究院、安徽大学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慧眼”天空地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空天信息与植物保护理论的深度结合,改变植物保护领域关键国产检测器件缺乏、地理空间信息未能有效利用的现状,为智慧植保提供国产化关键技术,推动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进入数智化时代。

  此次发布的“慧眼”系统集成了近地智能原位探测、低空智能遥感监测以及大范围智能监测预警等多项技术,克服了传统植物保护调查测报技术田间调查识别难、低空监测精度低、区域预警能力弱等行业痛点。

  在近地尺度上,自主研发了融合图谱信息和人工智能检测算法的芯片级病虫害智能检测装置,实现了适应实际植保场景的病虫害快速精准检测;

  在地块尺度上,开发了低空病虫害巡检专用无人机遥感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地块级病虫害智能遥感的动态监测与高效管理;

  在区域尺度上,构建了基于遥感、气象、植保等信息的“全球-洲际-全国-热点区域”多尺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林草20余种重大病虫害多尺度动态监测预警,为全球病虫害的前哨预警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有利于推动被动防控向主动预防转变。

  “慧眼”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意味着由人工智能技术和空天信息引起的技术变革给植保领域注入了新的力量,通过智能化的硬件研发、算法模型开发以及系统构建,实现了传统植保测报工作的数智化赋能。这种变化可能会逐渐改变现有的植保测报和防控工作模式,逐步实现重大病虫害多尺度动态监测和前哨预警,对指导大范围病虫害精准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 相关阅读
  • 何以中国 | 在新疆,体验原始的速度与激情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郎朗)空气一冷,雪就不远了。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斯兰别克·沙合什的工坊里堆放着红松木、白桦木,8月份就开始准备的马前腿毛皮妥妥停停,泛着光泽,一排已经制作好的、一人多高的毛皮...

    时间:10-20
  • 何以中国|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

    天山花海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天山伊犁河谷腹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这里还是世界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薰衣草基地。园区建设面积6万亩,整合粮、果、花、田、山、草、居等...

    时间:10-20
  • 何以中国|西域“长安” 古韵悠长

    中国日报10月19日电(记者 王成孟)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木头沟河绿洲上,有一座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的巨大古城遗址——高昌故城。《北史·西域传》中记载:“地势高敞,人数昌盛,因名高昌。”因城镇的设计、建筑...

    时间:10-20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劲头足足的(秋收进行时)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师生正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秋收时节,上午10点半,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凌凤楼带着几名学生走进稻田。村民于东雪家的水稻近一米高,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头。“今年收成不错。”凌凤楼笑着说...

    时间:10-20
  • 联调联试!检测列车最高时速达385公里!

    10月18日经过半个多月紧张有序的联调联试新建南宁至珠海高速铁路南宁至玉林段(以下简称南珠高铁南玉段)开启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当天南珠高铁南玉段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达到时速385公里的试验目标速度值这是该线路...

    时间:10-20
  • 焦点访谈:“组合拳”“加减法” 稳增长强信心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从9月24日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场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涉及10个部委和部门,聚焦的是一件事:一揽子增量政策。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一揽子增量政策含...

    时间:10-20
  • 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政策解读)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流动,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截至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4.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2.1%。工业和信息...

    时间:10-20
  • 新闻调查丨“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深中通道通车后大湾区“变小”了

    这一条条超过十斤重的草鱼,是广东省中山市的地理标志产品,脆肉鲩。经过当地特殊的养殖方式,鲩鱼的肉质变得更加结实,口感更加脆爽,成了广东地区餐桌上备受欢迎的一道特色美食。每天凌晨四点,梁志红和他的同事们...

    时间:10-20
  • 秋收正当时 处处好“丰”光

    风吹麦浪遍地黄、万亩高粱别样红、稻鱼共生绿意浓......截至10月16日,全国秋粮已收69.5%。分作物看,玉米已收72.6%,一季稻已收69.4%,大豆已收83%。大部分地区进入收获高峰期,今年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绘说现...

    时间:10-20
  • 聚焦三季度经济形势|新华社经济随笔: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我们从中读出什么?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我们从中读出什么?新华社记者陈炜伟10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厅内,中外媒体记者早早排起长队,争相领取新鲜出炉的中国经济...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