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创一流学科 育拔尖人才(深聚焦)

2024-10-20 08:3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教育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进行技术实验。
新华社记者 王 松摄

北京邮电大学多频微波通信技术团队的刘元安教授(右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唐玉婵摄(人民视觉)

访谈嘉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高东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  沈  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永智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  沈  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如何围绕科技发展规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本期教育周刊特邀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编  者  

立足顶层设计

优化学科布局

记者:如何加快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东锋: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战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体系化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在教育教学的组织模式、培养机制、内容方法、理论实践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和急需领域,布局建设了12个未来技术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8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特色学院,分批布局4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有针对性、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取得积极进展,牵引带动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改革。

沈冰:“嫦娥”奔月,“天问”落火,“天宫”览胜……我国航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服务于国家航天强国目标和“双碳”目标,以“深地—深空—深海—地球系统”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提出建设“地球与行星科学”学科群。学院将3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整合为4个交叉学科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持续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记者:高校专业优化调整需兼顾多重逻辑,如何平衡政府、市场、高校三者关系,如何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李永智:高校专业优化调整需平衡好政府与高校的职责、市场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政府负责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管理,统筹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分级分类制度,合理控制特设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的布点数量和招生人数,进一步缩短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周期,激发不同类型、层次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动力,实现学科专业调整动态平衡。高校是学科专业实施的主体,要立足原有优势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条件,以优势的学科专业发展集群带动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沈红:职业是丰富多彩且变化的,专业层面的“冷”与“热”是相对的。学科专业调整工作涉及院系建制变化,影响教师个体发展,可在人事政策上给予积极协调方案,运用与财政拨款挂钩的学科专业评估方案和相应指标匹配政策予以监督和调整。

跨越专业壁垒

创新组织模式

记者:学科建设既包含学科知识结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也涉及政策模式和管理体系构建。如何办出名副其实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避免“新瓶装旧酒”“千校一面”?

李永智: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加强培养方案的设计。专业课程宜精不宜多,要系统化不要碎片化,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强化新知识的动态贯入。

此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相融相生。一要夯实基础研究,注重新兴学科自身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基础学科对新兴学科的支撑力度;二要以重大科技问题为牵引,大力强化新兴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多学科交叉支撑新兴学科建设;三要给予高校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更多自主权,使其能够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新兴学科,避免新兴学科建设同质化、“千校一面”。

沈冰:办好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组织模式,灵活调整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方式。比如,去年起,北大新增了一个本科专业——行星科学,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我们召集不同学科、不同学部的老师集思广益,从培养方案到教学大纲都精心设计,避免“新瓶装旧酒”“简单做拼盘”。

沈红:在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方面,南方科技大学以学科门类建院、以一级学科建系,扩大院系学科口径,使有相近学科知识背景但不同学科发展追求的教师在同一个学术组织中工作,并尽可能在工作空间上提供便利。这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院组织,有利于有组织科研的进行和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注重学段衔接

构建自主体系

记者:拔尖人才需要怎样的自主培养体系?如何构建这一自主培养体系?

沈红:首先要思考什么是拔尖人才,肯定不是单纯看GPA(平均学分绩点)。拔尖应是品德出众、思维出众、能力出众,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出众,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鉴于此,高校培养学生,首先需要培养其思维能力,如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不仅关注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对拔尖人才成长也非常重要。此外,需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激励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上。

高东锋:教育部依托高水平大学累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强化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医学、经济学等9个领域实施“101计划”,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建设了一批荣誉学院、书院等“育人试验区”,逐渐形成了“选拔设通道、培养留空间、评价长周期、协同聚合力”的有效模式。

记者:不同学段在培养拔尖人才上如何衔接?

李永智:拔尖人才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复杂过程。幼小阶段是启蒙期,要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启迪培育。中学阶段是关键期,要注重发掘和培养兴趣,加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能力培养。大学阶段是成型期,要加强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习,培养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

沈冰:针对当前中学、大学地球学科教育“一体化”尚不够的现状,今年8月,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了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希望联合兄弟院校与各地中学进行互动,加强科普方面的交流合作。活动中,我们杜绝知识灌输和刷题,希望以大自然的奇妙现象来吸引中学生,主动引导其从基本科学原理出发,对复杂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并逐渐形成地球系统观,为我国培养未来地球学科拔尖人才提供思路。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0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东部战区回应美、加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全程跟监警戒,依法依规处置

      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10月20日,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加拿大“温哥华”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

    时间:10-21
  • 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

      中新社厦门10月20日电 (黄秋雅 汪桢)据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20日透露,10月19日,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87.6%。  今年以来,受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班次加密、节假日集中...

    时间:10-20
  • 千余名中外嘉宾赴会解题:如何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千余名中外嘉宾赴会解题:如何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新社记者 曾玥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为的是基于各自的经验和分析,探讨2030年、2050年的发展愿景。”  10月18日至20...

    时间:10-20
  • 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杭州举办

      中新社杭州10月20日电 (鲍梦妮)10月19日至22日,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下称“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此为AIPPI成立127年以来,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首次落地中国。  大会主题为“...

    时间:10-20
  • 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 博士生教育以质图强最新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

    时间:10-20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钟声被查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南方电网纪检监察组、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钟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南方电网纪检监察组和贵州省毕节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10-20
  • 中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全面运行

      中新网成都10月20日电 (陈选斌)10月20日,中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以下简称中心库)在成都邛崃宣布正式全面运行。据悉,种质资源在中心库的保存期最高可达50年,能够满足四川未来3...

    时间:10-20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土耳其籍专家居萨尔: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就令人惊叹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10月18日,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10国外籍专家走进榆林府谷,在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参访时,外籍专家们被这家取得多项“世界首创”的电厂所震撼。“从这家电厂可以看出,...

    时间:10-20
  •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外企高管看好中国的哪个领域?

    10月18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启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嘉宾聚焦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外企高管看好中国的哪个领域?和小新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迟瀚宇 郎佳慧 北京报道...

    时间:10-20
  • 外国高管谈中国经济:中国“龙”已经崛起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全球企业家联盟副总裁Mark Parish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外商在享受来华免签政策后,有更多机会来中国观光,并考察投资环境。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日益崛起将给人们的生活...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