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终于见到你!

2024-10-22 16:40:00

来源:西部网

终于见到你!

记者眼中的延安是什么样?

10月底的陕西延安,层林尽染。10月20日,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的百余名全国媒体编辑记者、网络大V满怀崇敬之心,走进延安革命旧址,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寻历史记忆,感受圣地魅力。

编辑记者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延河东岸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段段红色故事,全面系统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延安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这令编辑记者、网络大V深受感动。

编辑记者瞻仰周恩来旧居

编辑记者参观新华社旧址

而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不远处,则是万众瞩目的清凉山革命旧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清凉山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和边区群众报社的所在地,因此,延安清凉山又被称为“红色新闻山”。大家瞻仰了新华社、解放日报社等新闻先驱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在这方土地上,仿佛能听到新闻前辈们奋笔疾书的声音,感受到他们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周盛说,清凉山是新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祥地,见证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新闻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令他感动。

青海新闻网记者赵旭说:“我们的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记录下非常多的精彩的新闻,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闻人,我为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我也更加应该学习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利用好现在的多媒体矩阵,创造出更多的对得起时代的新闻作品。”

编辑记者采访小讲解员

清凉山上一览延安新面貌,不少媒体记者发出感慨,终于到了延安!

“‘延安’这个名字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今天来到这里,我感觉像是在跟理想奔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丹凤说,来到延安后发现,这里也并非历史资料中所说的“黄沙漫天”,“这里青山绿水、银杏十月泛黄,感觉很亲切,没有陌生感。”

“在我的印象里,延安是古朴的老人,却站在历史的潮头。”浙江在线记者戴凯霖说,延安是革命圣地,这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提到延安,她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历史课本、红歌、影视作品,站在清凉山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延安不仅有红色文物,也有干净、整洁、绿色的环境,还有香甜可口的苹果。这次我也会跟随采访团,走一走先辈们走过的路,再感受延安这座城市的新气息。”戴凯霖说。

记者赞叹:

黄土高坡上种出的稻米不输东北大米

金秋十月南泥湾稻谷飘香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穿过南泥湾的稻香门,经过党徽广场,再往前去,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里虫鸟鸣唱,千亩稻田处处稻浪起伏,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10月21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延安南泥湾。在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地方,大家脚穿胶鞋、手持镰刀,体验水稻收割的喜悦。

媒体记者体验水稻收割的喜悦

走进南泥湾水稻种植区,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装满了车箱。在体验收割水稻后,媒体记者们纷纷拿着刚割下的稻穗拍照合影。

媒体记者品尝南泥湾稻谷蒸出来的白米饭

品尝完工作人员递来的由南泥湾稻谷蒸出的白米饭后,东北网记者许诺说,今天实地走到这片土地上,终于真切感受到了南泥湾的“好地方、好风光”。“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南泥湾强强联合了北大荒集团,积极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让革命老区有了新的产业特色,让大家在延安也能吃到不输东北大米的米饭。”

金秋十月南泥湾稻谷飘香

南泥湾千亩优质水稻位于南泥湾核心区,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40年代初,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开始种植水稻。经治地打坝、修渠引水,水稻种植面积达7000亩,南泥湾大米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后因劳动强度大、效益低、水源不足等原因,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面积最少时,仅种植300多亩政治田。

自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以来,为发展水稻产业,再现“陕北好江南”,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引进优质东北大米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打造标准化样板田,对南泥湾水稻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媒体记者采访延安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浪

2024年,南泥湾水稻种植面积1000亩,预计亩产稻谷达600公斤以上,年产稻谷50万公斤。同时,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采取稻-鱼综合养殖模式,人工除草,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有机大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年产值200万元。

“这些水稻田就是当年359旅老战士在这里面开垦、生产留下的,有一种精神一直都在,就是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好,保护好,发扬好。”延安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浪说。

编辑:张娟

  • 相关阅读
  • 民政部:截至2024年9月底 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1.6万对

      中新网10月23日电 民政部23日举行“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朱玉军在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1.6万对。  朱玉军表示,五年...

    时间:10-23
  •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10月23日9时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

    时间:10-23
  • 台盐子公司台绿涉弊 前董事长陈启昱等5人声押禁见

      中新网10月23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台立法机构民众党团先前指控,台盐子公司台盐绿能前董事长陈启昱等高层涉弊案,台南检调部门22日搜索,讯后将陈启昱、台绿前总经理苏坤煌等5人声押禁见。  经侦讯,陈启昱、苏...

    时间:10-23
  • 废弃电器、“新三样”固废治理路在何方?答案在这里

      生态环境部昨天介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非法转移倾倒案件高发态势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  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 郭伊均:自202...

    时间:10-23
  • 中欧联合《专利合作条约》试点项目进入第二阶段 国际检索更便利

      中新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该局与欧洲专利局(EPO)10月22日共同发布关于《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检索单位试点项目进入第二阶段的联合公报称,双方联合开展的PCT试点项目...

    时间:10-23
  • 上百国在联合国支持中方立场 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

      中新网联合国10月22日电 第79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联大三委)22日举行人权问题一般性辩论。针对澳大利亚、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在会上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无端指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场予以严厉驳斥。100...

    时间:10-23
  • 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有哪些政策调整?国家税务总局解读

      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国家税务总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

    时间:10-23
  • 今天,我们为何探索太空

      【新闻随笔】  作者:张田勘(科普作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

    时间:10-23
  • 何以中国|都尔汗·拉齐尼: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

    都尔汗·拉齐尼在“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演讲。人民视频供图 人民网吐鲁番10月23日电 (记者郝萍、杨睿)“作为戍守边疆的牧民后代,我无比骄傲。这枚勋章,是我们整个...

    时间:10-23
  • 何以中国|马军武: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马军武在“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演讲。人民视频供图 人民网吐鲁番10月23日电 (记者郝萍、杨睿)“一座了望塔、一个哨所、一面国旗,这就是我的家,军武哨所。” 近日,...

    时间:10-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