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矿业老城探新路(讲述·一线见闻)

2024-10-23 08:1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揭牌仪式在河南三门峡市举行。业内专家表示,实验室的建立将有力推进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

三门峡地质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加快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向材料新城、制造业之城的转变。

迎难而上,储备更足发展后劲

三门峡的优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拥有22种战略性矿产,黄(黄金)、白(铝)、黑(煤炭)均是当地优势矿产……

资源虽多,但由于此前粗采粗炼,浪费太多。炼金炼铜后的残渣中,还有许多稀有金属,都被忽略了。为何?理念落后、技术落后。

此外,无序开采还导致山体破坏、污水横流。一方面群众意见较大,另一方面也让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一家石墨生产企业就曾几次因尾气排放不达标停工整改,最长一次停产达3个月。

面对“发展中的烦恼”,三门峡的选择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也有人质疑:三门峡连一所独立的本科高校、一个科研院所都没有,并且缺乏高端产业支撑,高层次人才不愿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难度不小。

“要迎难而上,为三门峡储备更足的发展后劲。”面对质疑,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说。

创新发展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一块铜,能压多薄?走进三门峡灵宝市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比蝉翼还薄的铜箔。“这是我们研发的3.5微米超长极薄铜箔,目前已量产。”公司总经理李会东介绍。

以前,铜原料按吨卖;现在,新型材料按克卖。近年来,三门峡着力推进“两变”:一是变理念——更注重资源精细化利用;二是变技术——更注重创新驱动。

在三门峡,向科创要效益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数据显示,2023年,三门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企业发力科研创新,政府相关部门也推行多元化投入机制,给予最大力度支持。三门峡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国红介绍,近几年,市里每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不低于20%。同时,市里用足产业基金,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随时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如今的三门峡,传统产业变了模样——黄金、铝及铝精深加工、煤及煤化工三大产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黄金产量连年居全国前列,铜箔产能达7.8万吨、居国内第一。

推动研究成果快速产业化

没有独立本科高校、科研院所,缺乏创新平台,是摆在三门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门峡决定“借梯登高”,这个“梯子”就是郑州大学。2022年3月,三门峡与郑州大学共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基地”,打造金属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相较于实验室里科研成果的“小试”,要实现产业化,需迈过“中试”这一关卡。三门峡建设了一批中试基地,形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走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在超高纯镓、铟、硒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无尘车间内,一台台提纯设备正在运转。“此次中试的产品,已具备产业化条件。”说起近期工作成果,项目研究小组副组长李海军很高兴,“三门峡推行的‘产业研究院+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运行模式,可以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出去。”

目前,三门峡全市创新平台已达768个,省级以上平台达194个。创新平台数量较2020年增长57.7%。

建好平台,还有两个问题:如何引来更多人才?如何让人才愿意留下?三门峡多措并举:系统实施“1+8”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柔性引才”“人才飞地”等举措,推出“崤函英才计划”,滚动设置10亿元人才基金。

20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研发出一种新型钢材。三门峡根据人才政策,吸引何满潮团队落户当地,让他们在这里安心搞研发。目前,该团队研究成果在三门峡产业化落地,新材料项目成功投产。

2018年以来,三门峡市先后分4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142个。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357个,获得专利406个。全职工作的博士、高级职称优秀人才等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3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从黄河源到入海口 青海果洛牵手山东东营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

      中新网东营10月23日电(记者 胡贵龙)10月23日,由青海省果洛州委统战部与山东省东营市委统战部共同举办的“黄河同脉山海情 石榴花开铸同心”活动暨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启动仪式在东营宾馆举行。图为现场举行共注...

    时间:10-23
  • 外交部: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存在什么“国防部”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谢雁冰)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存在什么“国防部”,也不存在什么“国防部长”。  有外媒记者提问,台湾“国防部”称,正监测一艘中方的航...

    时间:10-23
  • 闪耀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 |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龙洞村实现致富新跨越

    央广网昭通10月23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 实习记者 谢宛均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石房景观别致,美丽赤水河绕村而过。10月21日,“闪耀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地球上的红飘带”主题采访活动于云南昭通举行。22日,记者探访...

    时间:10-23
  • 这个延安山村告诉你黄土高坡“换皮肤”的秘诀

    “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首流传在百姓间的打油诗,描述着今日的延安景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抬头看,满目青山,低头看,碧水汪汪,很难想象这是坐落在陕北的小...

    时间:10-23
  • 能源西部丨追风逐日 戈壁滩崛起“风光经济”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漫天黄沙、寸草不生,是昔日沙漠戈壁的固有面貌。如今,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荒凉之地正成为能源开发宝地,防沙治沙与风光工程正在内蒙古碰撞出新...

    时间:10-23
  • 凡人微光|我们约定好

    策划:郭依格统筹:崔莺馨、卓越制作:刘子畅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快手...

    时间:10-23
  • 长征故事|“红军万里长征”一词原来出自这里!

    程嘉馨 制图1935年5月,红军需借道彝族聚居地。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导致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比较严重。为消除彝族人民和汉人之间的误解,陆定一连夜撰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后由总司令朱德发布。这张布告沿用...

    时间:10-23
  •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霜降 山明天清澈 秋色美如画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山明、水净、天清澈,感受霜降时节的美丽如画。霜降反映气温变化,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时至霜降,层林...

    时间:10-23
  •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和音)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

    时间:10-23
  • 文化中国行·国宝说节气|霜降至,来文物里收获这份好“柿”头

    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意味着秋天结束,凛冬将至。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秋意愈加浓厚,丰收的季节也进入了尾声,金黄的柿子经过秋霜洗礼,也变得格外甘甜软糯,食用柿子也成为霜降的...

    时间:10-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