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飞越江河,太阳神鸟撒播的是稻作文明

2024-10-26 21:39:16

来源:潮新闻

来到成都,有两个图案,是你走到哪里,都免不了会跟它打照面的。

一是国宝熊猫,二是太阳神鸟。

金沙遗址博物馆屋顶上的“太阳神鸟”图案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火车南站、成都地铁站内,以及成都大运会的主场馆透光屋顶,都能看到“太阳神鸟”的元素。它已经融入成都人的精神脉络成为城市形象标识。

太阳神鸟的影响力也不仅限于成都——2005年,在专家们的联名推荐下,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全国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图形标志,成为我国数以万计的灿烂文化遗产的代表和象征。

这件文物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我想说,它的神秘精致、美轮美奂远超你的想像。

到达成都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去金沙遗址博物馆“朝见”这件国宝。

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在金沙遗址发掘的第18天,考古队员进行地毯式搜索时,被一块已经揉成团的小泥块吸引,泥块露出的一角在阳光下异常耀眼。

剥落外层泥土后,里头竟是一团金器。经修复后,灵动传神的“太阳神鸟”舒展旋转,如同重获新生。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的展柜设在“千载遗珍”厅的正中。

陈列在“千载遗珍”厅里的太阳神鸟金饰

薄薄的一片,斜躺在透明展台上,缓缓做360度旋转。它的大小跟一张CD差不多,由含金量高达94.2%的金箔片制作,厚度仅0.02厘米。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分布由等距的12条象征太阳的光芒组成,内层由4只首尾相接的逆时针飞翔的太阳神鸟组成。整个图案均衡对称,充满动感。

中华大地上的先民,自古有太阳崇拜与鸟灵崇拜,甚至在远古传说中,太阳就是一只金乌。

在很多出土文物上,这两者更是频频组CP,总是合体出现。比如大汶口遗址的“飞鸟负日”,安徽凌家滩遗址的玉鹰(鹰-猪-太阳合一)、良渚玉璧上的“鸟日合体”,还有石家河遗址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的玉团凤,以长尾凤鸟作首尾相接的圆环造型,也类似玉璧的形态或太阳的某种表现。

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国稻作民族地区,几乎都是“太阳鸟”的天下。

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它从何处来?提到“太阳鸟”,年代最早的是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出土了那件标志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作为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还有“双鸟捧日”“双鸟共日”“双鸟拱嘉禾”等饰纹的文物。

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3000年,这只诞生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太阳鸟”,伴随着稻作农业的大传播,飞越江河,掠过长江、黄河两岸,更溯源而上,飞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

太阳神鸟金饰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在长江上游成都平原的古蜀文化中,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完成了体系化的过程,蕴藏着稻作农耕文化更丰富经典的密码——有专家认为,内层的十二道光芒可能代表12个月份或12个时辰;外圈的四只鸟,可能代表4个季节或4个方向,体现着先祖基于稻作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金沙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稻作最大的特点是离不开耕耘。

金沙遗址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农耕之祖”——木耜(si),朴素的样子很容易让人错过它。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一件木质农具,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

“农耕之祖”木耜

这件农用工具看上去很像现在的铲子,长1.42米,由一块整木制成,是一种翻土的农作工具。这么完整的发现非常难得,它出土于金沙遗址生活区的一个废弃的“水塘”中,深埋细腻的淤泥之中,因为隔绝空气得以保存下来。

《易经·系辞》记载,“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意为,神农砍削树木制成尖头,揉弯木杆制成曲柄,发明了中国最古老的农具耒。人们又在耒的基础上改造,将耒的尖头变成扁头,发明了耜。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耒耜确实是耒与耜结合的工具。而最早的木耜发现于长江下游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但出土时已并不完整。

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的大禹画像

这件木耜,只是用来做农活吗?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大禹画像,来自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出自东汉。大禹右手拿着的短柄工具,就是耒耜。耒耜可以做农活,亦可用于治水。

金沙遗址博物馆屋顶上的“太阳神鸟”图案

也许,当年的先民一边在稻田里,琢磨着天象自然的规律辛勤耕耘,一边要提防着赖以灌溉稻田的河流突发洪水,及时治水。美到极致的太阳神鸟与素到极致的木耜,是当时的“高科技”,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兴盛标志。

金沙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十节琮,高22.2厘米,全器分十节,每节有四个简化的神人面纹,在上端的一面还阴刻有一神人图案。这件玉琮的质地与金沙遗址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其造型风格、纹样图案、制作工艺都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一致,应是早于金沙1000多年的良渚人的产品。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所在地,也是2001年2月8日金沙遗址的发现地,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更是目前金沙遗址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出土遗迹最为丰富、遗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 相关阅读
  • 来自顶尖科学家的“科学第一课”:“我们不知道”

      中新网上海10月27日电 题:来自顶尖科学家的“科学第一课”:“我们不知道”  中新网记者 李姝征  10月25日至27日,在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举行期间,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共聚上海,开...

    时间:10-27
  • 吕彦直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巡展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新网广州10月27日电 (程景伟 刘慧鹏)记者27日从广州中山纪念堂获悉,“致敬大师——吕彦直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巡展近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启动,旨在纪念近代建筑巨匠吕彦直先生的卓越贡献与不朽成就。展览将...

    时间:10-27
  • 新疆这个社区艺术团,收获外国自媒体创作者们连连赞叹

    10月24日,参加“中国有约·相约新疆”2024国际媒体采访活动的外国自媒体创作者们来到库尔勒市朝阳街道团结社区,在这里观看了社区石榴籽艺术团的演出。“感动”、“羡慕”,是大家说得最多的两个词。10月24日,库尔...

    时间:10-27
  • 一生一事|创业在兵团

    ...

    时间:10-27
  • 国际人士分享新疆之旅:多元文化令人神往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26日电 (苟继鹏)“中国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地方,新疆尤其令日本人向往。”日本知名文化学者高桥惠子26日说,她曾多次到访新疆,这里的多元文化与葡萄干最令她难忘。当日,以“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兴盛...

    时间:10-27
  • 浙台文学周在衢州启动 促文学力量滋养两岸后代

      中新网衢州10月27日电 (张斌)27日,第二届“浙台文学周”暨浙台儿童文学交流活动在浙江衢州启动,80多位两岸作家将开展为期近一周的采风、研讨等活动,旨在创新两岸文学交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活动现场。衢州市...

    时间:10-27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31千米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7日18时21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97度,东经121.78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31千米。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博...

    时间:10-27
  • 滇黔桂三省(区)共管库区水上搜救联合应急演练举行

      中新网南宁10月27日电 (钟叶 黄艳梅)广西海事局27日介绍,2024年滇黔桂三省(区)共管库区水上搜救联合应急演练近日在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马蚌镇八大河渡口对开水域举行,滇黔桂三省(区)共有20家单位、8支搜救志愿者队...

    时间:10-27
  • 国台办:“台独”分裂行径和外来干涉动摇不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意志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国台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有记者提问,美方日前宣布新一轮售台武器计划,民进党当局表示感谢,并称将持续强化自我防卫。对此有何评论?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应询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

    时间:10-27
  • 宁夏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宁夏大学开班

      中新网银川10月27日电 (记者 李佩珊)10月27日,为期30天的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宁夏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宁夏大学拉开帷幕。开班仪式现场。 于光建 摄  此次研修班邀...

    时间:10-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