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万里山河路 | 在偏关,你要写黄河,就不能只写黄河

2024-11-02 21:54:39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地方,黄河与长城在此交汇,这里不仅是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便是山西偏关。在这里,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同样,长城也不仅仅是一道屏障,而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方人民的骄傲,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这片土地上,要写黄河,就不能只写黄河。要写,就写黄河的波澜壮阔和长城的雄伟壮观共同见证的偏关故事。

黄河与长城共振

偏关,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县,拥有长达32公里的黄河流域。黄河不仅哺育着这片土地,更孕育了这里灿烂的文明。这里的黄河水碧绿沉静,温顺娴美,与历史上浑浊、奔腾、咆哮的黄河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里与黄河首次相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线。

偏关县境内长城蜿蜒126公里,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是中国长城古堡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县份之一。在这里,长城类型多样,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等四种基本类型,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这些长城不仅展示了守边将士的勤劳和智慧,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挺拔。

黄河与绿色共生

偏关这片土地,曾经黄沙漫天、荒凉干旱,如今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通过长达近46年的植树造林全民植树运动,偏关县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提升至48.6%,国土绿化率由10年前的27%增加到现在的40%。坚持不懈治山治水、治穷致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里实现了从“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鸟无窝”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嬗变,让母亲河持续造福偏关儿女。

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绿”战略以及“三北”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恢复、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用天蓝水清绘就发展底色,建成黄河沿线、内外长城沿线集生态、景观、康养融合发展的“生态廊道”,稳步筑牢偏关段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动黄河流域偏关段“好风景”和“绿经济”同步提升,成就了一条“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生态综合治理的“偏关路径”。

黄河与公路共舞

不久前,投资千亿历时7年建设的山西省太行、长城、黄河的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为偏关县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公路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偏关县的交通条件,也打通了制约旅游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把建好旅游路、推动交通大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沿线的农家乐、高端民宿等经营主体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路也成为展示偏关文化底蕴、秀美风光的重要窗口,推动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偏关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初步构建起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公路即景,景在途中!在偏关,一条条蜿蜒的旅游公路不仅是连接景点的通道,它们本身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路。作为自驾游爱好者,我们穿越这些公路来到老牛湾,一路感受了偏关的自然之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历史,这里的旅游公路,让我们这趟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移动,而是对黄河和长城的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一位打卡偏关老牛湾的自驾游爱好者如是说。

一路风景、一脉文化。在偏关,黄河与长城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文化符号,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万里山河路,已经成为偏关的生态路、发展路、致富路、振兴路。(摄影:侯婷)

  • 相关阅读
  • 从黄河之滨到莲花秘境 他们的支教生活这么过!

    自2016年起,连续8届34名山西师范大学学子背起行囊,肩负责任和使命,跋山涉水来到3000多公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支教。目前,山西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5位成员正在墨脱县完全小学进行着他...

    时间:11-03
  • 广交会观察:中国玩具业创新产品“玩”出新天地

    中新网广州11月3日电 (记者 蔡敏婕)“今天天气如何”“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外表可爱的毛绒玩具被植入AI“心脏”,具有智能语音聊天、拨打电话等功能,支持识别中文、英文、法文与日文等语音......“这款智能...

    时间:11-03
  • “四叶草”准备就绪 静候八方宾朋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四叶草”举办。记者在探访中看到,主场馆外观绿化、各展区展位搭建已基本完成。记者:狄春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03
  • 新华视点|进博会效应显著 全球好物共赴中国之约

    七年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吸引全球参展商的目光,成为他们探索并深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途径。从初涉中国市场的小规模展台,到如今的常设场馆,参展商们见证了进博会带来的无限商机。随着参展面积的逐年扩大,越来...

    时间:11-03
  • 四川举办两岸青年就业交流会 发布近五千个实习就业岗位

      中新社成都11月3日电 (袁牟知博)两岸(川渝)青年就业创业发展交流会(下称“交流会”)3日在成都启幕,8个台青创业项目现场签约,447家在川两岸企业发布4901个台青实习就业岗位。  此次交流会以“蓉通两岸·逐梦天...

    时间:11-03
  • 全球15城市长(代表)相聚浙江台州:叙情谊 话发展

      中新网台州11月3日电(傅飞扬)10月31日至11月3日,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举行。在其间举办的“友好城市合作分论坛”中,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13个国家15座城市的市长(市长代...

    时间:11-03
  • 台风“康妮”致台湾农损约7.8亿元新台币

      中新社台北11月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3日介绍,截至当天11时,台风“康妮”造成全台农业损失约7.8亿元(新台币,下同)。  其中,云林县和花莲县农业损失较严重,分别达约2.48亿元和约2.35亿...

    时间:11-03
  • 东西问丨邵长专:一座中国竹桥为何在国际桥梁大会获奖?

      中新社福州11月3日电 题:一座中国竹桥为何在国际桥梁大会获奖?  ——专访中国竹产业协会理事邵长专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IBC)相关奖项评审结果日前揭晓,位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

    时间:11-03
  • 13.45亿立方米、超1600万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润”民生

      央视网消息:记者11月2日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2023—2024年度调水工作于10月31日正式结束。这期间,北京市南水北调干线管理处调水量达到13.45亿立方米,超额2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调水任...

    时间:1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