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近青铜国宝,探寻“何以中国”(文化中国行)

2024-11-04 08:2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我们时时感悟:何以中国?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金秋时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游人如织。慕名而来的人们驻足在展柜前,国宝上的厚重铭文与繁复纹饰令人惊叹。自汉代以来的2000多年里,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以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之重享誉世界。“藏礼于器,以器述史,宝鸡青铜器不仅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艺术和科技交融的产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

  防震展柜里的何尊最引人注目。这一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最近登上了人教版新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封面。器型上圆下方,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李岐介绍,为充分展示镇馆之宝何尊的魅力,博物院单独辟出整间中厅进行展示。从器型到纹饰,从铭文到释文,从何尊大事记到“中国”一词的存续,从文物展示、展板布置到研学互动,展览围绕何尊与“中国”的故事展开。

  一南一北两个展厅里青铜器的故事同样精彩。来自西周晚期的逨盘,内底铸铭文372字,印证了《史记》记载周王世系的可靠性。四十三年逨鼎的内壁有铭文316字,呼应《周礼》中的“六廉”。大型打击乐器秦公镈,器身上有135字铭文,让史书里关于秦人开拓精神的记载立体而丰富。一件件青铜国宝,是“礼”的鲜活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据了解,逨盘、秦公镈等“明星”国宝经常“出差”,越来越多人有机会品读博大精深的青铜文明。

  一座博物院,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放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就成为了解周秦青铜文化的打卡地。48万余件馆藏文物,展示着泱泱中华的文明密码。随着“青铜史书”承载的历史信息被不断揭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活化利用中激发新的创造。

  今年6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合作实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经过精心修复,38件(套)珍贵文物将“重焕新生”。修复人员王子昱说:“三维技术、3D打印技术、高光谱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文物携带的信息更清晰地展示出来。”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保管部副主任崔睿华介绍,从去年6月开始,该院为宝鸡15家文博单位采集了491件珍贵文物的三维数据、898件珍贵文物的二维数据,使珍贵文物拥有数字身份,便于进行数字化保护。

  一座博物院,也是一座开放的大学校。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近年围绕青铜文明“写”出精彩文章。通过展陈、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历经岁月洗礼的国宝重器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

  “青铜文化可以与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李岐介绍,他们策划的龙年主题展览,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龙元素,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还向社会征集海报、文创等作品。“两大系列、60余个研学项目,已覆盖百余所学校的近10万名师生。代表性课程‘青铜乐坊欢乐行’‘铜趣古今’等将青铜器的器型之美、纹饰之美、工艺之美传达给受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翟慧萍说。文物展示、文化旅游、馆校合作相得益彰,古老青铜器与当下观众的距离被不断拉近。

  何以中国?青铜国宝,提供了一份来自数千年前的答案,也展示出熔铸古今的文化包容力、精神塑造力和情感凝聚力。从发现“宅兹中国”到理解“何以中国”,一代代中国人正用强烈的自信、满腔的热爱,不断为“何以中国”增添新的注脚。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4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李强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座谈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杨金志、许可)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座谈,新思科技、蔡司医疗、海克斯康、通用电气、SK集团、默沙东、中国一汽、小米等企业负责...

    时间:11-04
  • 台风“康妮”致台湾农损逾13亿元新台币 菜价涨11.5%

      中新社台北11月4日电 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4日公布,截至当天17时,受台风“康妮”影响,全台农作物及民间设施损失13.17亿元(新台币,下同)。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和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受损最严重的...

    时间:11-04
  • 浙江海盐擦亮“同心荟”品牌 打造新阶层人士实践基地

      中新网嘉兴11月4日电(胡丰盛 卫佳锋)沙龙分享、直播培训、咖啡交友、创意插花、巡游踩街……这段时间,浙江海盐一座老粮仓内,一系列个性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提升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的社会...

    时间:11-04
  • 从资源之城到创新之城 解析河南三门峡市转型之道

      中新网郑州11月4日电 (杨大勇)走好转型之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文旅融合,城市名片更加靓丽……11月4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三门...

    时间:11-04
  • 前三季度中国各级民政部门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659家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李京泽)记者4日从中国民政部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各级民政部门共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659家,其中取缔152家、劝散383家、引导登记124家;发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105个。  据了解...

    时间:11-04
  • 宁夏构建“一河三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

      中新网银川11月4日电 (记者 于晶)11月4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宁夏自然资源厅、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时间:11-04
  • 当硬核工业邂逅诗和远方 中国解锁旅游“新玩法”

      中新社柳州11月4日电 (林馨)“当中国硬核工业邂逅诗和远方,旅游业有了新场景、新动能与新挑战。”11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琰在广西柳州市表示。  当天,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工...

    时间:11-04
  • 《北京论坛共识2024》发布 凝聚中外专家学者四点共识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曾玥)第二十一届北京论坛11月1日至11月3日举办。《北京论坛共识2024》于此间发布,凝聚中外专家学者四点共识。  本届论坛会期3天,设有13个分论坛、2个专题论坛和3个海外论坛。来自...

    时间:11-04
  • 台湾高校“繁星推荐”和“申请入学”名额创新低

      中新社台北11月4日电 台湾“大学甄选入学委员会”4日公告显示,2025学年度大学“繁星推荐”与“申请入学”两种渠道招生名额均较去年减少,分别创近十年及十一年新低。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ETtoday新闻云...

    时间:11-04
  • 《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意见》首发 打造万亿产业

      中新网杭州11月4日电(林波)11月4日,在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新闻通气会上,《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发布,旨在为数字文旅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新闻通气会...

    时间:1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