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易贡茶场:门前老茶树发新芽

2024-11-04 20:09: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这是一本有半个手掌厚的册子,纸张泛黄、页脚起卷。虽然不知有多少页,但从密密麻麻且工工整整的目录可以看出,当初编撰者的用心程度。

册子名为《有机茶管理手册》。直到现在,这本册子都是易贡茶场生产运营的“金规铁律”。这本手册的作者叫李国林,是四川人。

9月初,报道组来到西藏林芝波密县易贡茶场。

易贡茶场,西藏第一块规模种植的茶田,全球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61年前,雅安蒙顶山的茶苗来到这里,开启了西藏种茶的历史。

从蒙顶山到“小江南”

跨越半个世纪的茶叶“情愫”

“我们现在坐的地方,海拔2280米。林芝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气候宜人。”易贡茶场总经理邓学均是四川人,来西藏30余年,他认为林芝的气候和海拔是最舒适的。

舒适的气候,也适合茶叶生长。

车辆行驶在易贡茶场的山路上,茶田里,绿油油的茶叶茂盛生长。易贡茶场生产部部长桑顿罗布介绍:“整个茶园面积5350亩,目前能采摘的面积为3200亩,都是从雅安蒙顶山引进的中小叶群体种。”

这一派绿油油的景象形成并非易事。

1961年,易贡农场设立,开始试种茶叶;1964年,四川雅安蒙顶山的茶籽被带到这里,采用茶籽育苗,成活率高达85%,开启易贡茶时代;1993年,易贡农场因此更名为易贡茶场。

去年,易贡茶场总营业收入创新高。

“我很欣慰。”李国林年近八旬,在易贡茶场,大家都尊称他“李师父”。作为留在茶场的《有机茶管理手册》的作者,他与这里有着深厚的情缘。

1994年,对口援藏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易贡茶场的改扩建。为把茶业做精,时任易贡茶场场长的帕甲来到雅安,把李国林“借”到易贡茶场做援藏干部。此后的数十年,李国林成为这里的技术负责人,多次往返于川藏两地,为易贡茶场带来最新的技术。

在李国林眼中,“雪域上的茶叶”是金字招牌,但易贡茶场不管是种植还是制茶,工艺都较为粗放。

“用先进的技艺进行精细化生产,才能打开市场。”在他的建议下,茶场安装了先进的制茶设备,并对茶叶进一步发酵,制作成更易保存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黑茶纪念茶饼。

设备有了,更重要的是工艺流程。记者翻开《有机茶管理手册》,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污染控制,甚至生物多样性保护都记录其中。“雪域高原上要生产出好茶,整个环境生态是大基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李国林说。

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李国林对生态的重视程度——高原种茶,最让人头疼的是除杂草。“这里杂草长得很快,它们会吸收本该属于茶树的营养。”一块茶田里,桑顿罗布指着茶树根部的杂草说。“尽管麻烦,但在李国林的建议下,我们还是以人工除草为主,最大程度保证茶园的‘原生态’。”

老传统和新工艺相结合

老茶树正在这里抽枝发新芽

茶田的管理是重点,制茶的工艺更是重中之重。

来到易贡茶场的制茶车间,一堆茶叶被平整地铺在地上渥堆发酵。“之后我们还要再一次翻堆筛查,挑选出最优质的茶叶。”桑顿罗布说。

车间的墙上,贴着四类制茶流程。绿茶、红茶、白茶、藏茶,各不相同。“每种制茶方式,光是粗流程,就在10步以上。”他带着记者来到藏茶的制作车间。

这里,依旧保持了柴火烘烤的老传统。

“我们跟李国林老师试验了很多次,还是传统方法最合适。”一方面,柴火烘烤的温度、湿度更适合藏茶加工;另一方面,果木本身的香味也能融入茶叶中,形成易贡藏茶的独特风味。

当然,制作流程上仍采用了许多蒙顶山制茶的新工艺。“两地方案相结合,就是现在我们的最佳方案。”桑顿罗布说。

新工艺和老传统的结合,让这里的茶香更浓郁。

目前,易贡茶场创建了“雪域茶谷”和“易贡茶场”2个茶叶品牌,并开拓了“甄选”“特选”“精选”和“易贡砖茶”“纪念茶饼”等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其中,“雪域茶谷”牌特级茶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易贡臻选系列荣获第十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特金奖”。

“下一步的重点是一、三产业联动,把茶文化和旅游消费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易贡茶的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邓学均说。

采访的最后,桑顿罗布带着记者来到了茶场里最早的老茶园。一棵棵老茶树长得高大茂密,树枝上部合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人行隧道”。

“这一片,就是张国华将军亲自带人种植的茶树。最早的易贡农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建成的。”这片老茶树的茶叶,是易贡茶场高端品牌“老茶树”的原料。“一根树枝上,我们只采3到5片最优质的茶叶。”桑顿罗布说。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老茶树”的品质也在不断升级。“这片区域,我们也正在进行文旅融合打造,让红色文化也‘有机’地融入到茶园之中。明年5月再来采茶时,相信会是一片新的景象。”桑顿罗布说。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入高原,为这里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雨水。以茶为路,连接起半个多世纪的川藏“情愫”,也正在这里抽枝发新芽。(四川日报川藏线报道组)

(记者 唐泽文 王眉灵 文露敏 兰珍)

  • 相关阅读
  • 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晚稻产量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中新网贵港11月5日电(林浩 黄文莲 周琳梅)1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介绍,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晚稻首次完成测产验收,广粮香2号品种的稻谷产量达458公斤/亩,再生稻...

    时间:11-05
  • 山西提出2025年总供水能力达97.6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2450万

      中新网太原11月5日电 (杨佩佩)山西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水网将建成骨干供水管线1200公里以上,省级水网覆盖率达86.3%,惠及2450万人,全省总供水能力可达97.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山西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5日...

    时间:11-05
  • 学习新语丨“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记者:张梦洁  编辑:廉奇达...

    时间:11-05
  • 中国和土耳其将举行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第二次会议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和土耳其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中方主席张国清邀请,土耳其国库和财政部部长、机制土方主席希姆谢克将于11月6日至8日访华。双方将共同主持召...

    时间:11-05
  • 2024国际海岛论坛在福建平潭举行

      中新网平潭11月5日电 (记者 闫旭)2024国际海岛论坛4日在福建平潭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共同主办。  论坛以“共筑蓝色梦想 共促海岛繁荣”为主题,设...

    时间:11-05
  • “优化服务+智慧装备” 让农民“少跑路” 确保粮归仓、钱到账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当前全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记者在安徽、青海、山东采访时发现,随着秋粮收购不断加快,各地优化服务,确...

    时间:11-05
  • 受贿6197万余元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原党委书记段彦修获刑14年

      中新网11月5日电 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11月5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原党委书记、代表段彦修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段彦修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

    时间:11-05
  • 主播说联播丨“去中国化”?去中国!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在忙着清空自己的购物车?每年的购物车里,都会“上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尖货”。这就要说到5日开幕的进博会。点击视频↓↓↓视频:主播说...

    时间:11-05
  • 337项中国标准外文版今日发布 涉及20余个领域

      进博会期间,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强标准国际合作 共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今天(11月5日)下午在上海举行。  本次分论坛由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制造业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

    时间:11-05
  • 中国科研团队构建全球首份多器官衰老时空图谱

      中新社深圳11月5日电 (记者 索有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携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于11月5日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华大自主研...

    时间:1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