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杨浦:人民城市幸福样本“炼成记”

2024-11-04 20:20:38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1月3日消息(记者冯丽)提起上海杨浦,过往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里深深嵌入的工业基因。岁月变迁,奋楫者先,曾经的“杨树浦”正悄然变身“杨数浦”,曾经的“工业锈带”蝶变成“生活秀带”“创新秀带”,曾经孕育“麒麟之才的摇篮”正变为越来越“YOUNG”的人民之城。

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雕塑(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上海杨浦区得名于杨树浦路和杨树浦港。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这里生于江畔,长于创新,立于人民,正奋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最佳实践地。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金秋时节,央广网记者走进上海杨浦,从细微之处感受杨浦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生活秀带“乐享city”

杨浦滨江,花开正艳。上海杨浦滨江秀带广场附近的大片粉黛乱子草正值花期,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粉红色的云雾笼罩在绿地之间。

杨浦滨江秀带广场附近的大片粉黛乱子草吸引市民驻足拍照(央广网发 杨浦区新闻办供图)

“我就住在附近,以前遛弯经常要乘坐公交车去远处的人民公园,不夸张地说我一天至少来这逛一两次,滨江就像自家的‘后花园’。”年过七旬的市民陈阿姨感叹着:“现在环境变好了,生活在这里很舒服的!”

陈阿姨指着黄浦江笑着说,现在家里亲戚朋友来了,都要带他们来杨浦滨江走一走,拍拍照,“我们从来不去外滩,从这里就可以看到黄浦江最美的江景。”

“以前,这里是一个码头,沿江还有很多工厂。这条路也是没有的,想来江边吹吹风、看看码头工人更是不可能的。”陈阿姨的老伴吴叔叔是土生土长的杨浦人,他一边细述着“滨江故事”,一边指着不远处的渔人码头,“那时候就在想啊,杨浦滨江啥时候能让我们过来吹个江风散个步呢。”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杨树浦区域是近代上海城市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都在杨浦诞生。

市民在杨浦滨江跑步(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天热的时候,滨江早晚人更多,小朋友玩滑板车,老年人结伴散步或座椅上休息,像我一样的上班族就来这里运动健身,有时候也喜欢在这里放空一下……”在附近工作的周先生一边做运动拉伸,一边讲述着他眼中的滨江。

漫步于杨浦滨江步道,阵阵江风夹杂着淡淡的江水鱼腥味拂过,江面上时不时传来货船的汽笛声。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三带”融合。曾经人民城市理念诞生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了广大市民游客的“乐享地”。

在工人新村感受“城”就美好

从“锈带”到“秀带”,变得不仅是“风景独好”,还有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的“两万户”工人新村蝶变就是一个缩影。

杨浦长白228街坊一隅(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我是2015年到路二居民区担任书记的,当时参与了我们228街坊‘两万户’全程的‘3个100%’的协商征收工作。”提到228街坊焕新,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长白路第二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李芳说。

“以前别人问住哪,居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住在工人新村‘两万户’。现在他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住长白228街坊’。”李芳全程参与并见证了228街坊从老破小,变成现在像花园一样美丽的街坊,用她自己的话说:“作为一个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不愿意说自己住两万户”到主动介绍“我就住在228街坊”,背后折射出居民对杨浦人民城市建设的认同感。

“只见一轮落日照红了半个天空,把房屋后边的一排柳树也映得发紫了。和他们房屋平行的,是一排排两层楼的新房,中间是一条宽阔的走道。”在小说《上海的早晨》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工人新村。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诞生的城市。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两万户”工人住宅之一。曾经这里是产业工人向往的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低低矮矮的两层楼“两万户”工人住宅环境日益变差,空间也越发逼仄。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设置什么。”李芳回忆说,228街坊整体风貌的改建过程中,杨浦区以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为引领,坚持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搬迁交房率“3个100%”,三个指标少一个都不能算成功,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植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人民城市样板间。

午饭时间,市民在杨浦熊猫饭堂排队选择菜品(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不出长白,不开心就去食堂。”这是很多生活在长白街道的居民开玩笑时常说的一句话。

焕新归来的228街坊,各项功能一应俱全。长白新村街道广泛听取居民建议,在保留城市肌理、留住“乡愁”的基础上,引入社区食堂、便民超市、平价健身、公共绿地等多项普惠民生功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228街坊老居民王莉敏笑着说:“社区的长者食堂(熊猫饭堂)吃饭很方便也很实惠,我们老年人有优惠卡,餐餐不重样,营养又健康。不想做饭的时候,还可以带一点回去吃。”

熊猫饭堂负责人朱凯忠表示,“为了让利百姓,社区长者食堂每餐大概有130种品类,所有菜品晚上8点后全部6.8折出售。”

如今一个写着“跨越70年,我在228等你”的指示牌,立在228街坊大门不远处,很多慕名而来的人纷纷到此“打卡”一游。老居民说这里变美变宜居了,新“客人”感叹这里太“YOUNG”太方便了。

在“杨数浦”见证创新“YOUNG”气

行走在创智天地,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南接五角场商圈,北达新江湾,坐落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之间,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高校、老旧小区、大学路生活街区错落有致。目之所及,遍地潮流小店,绿树成荫花相伴,年轻时尚之感扑面而来……

杨浦大学路附近集聚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创智天地是杨浦大创智创新示范园区(简称“大创智”)的核心地带。大创智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科创社区,自2004年开工建设,如今已成为了上海的知识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2014年,听闻上海杨浦大创智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服务,几个年轻人在杨浦大创智孵化器租下了几个工位,钻研实时音视频技术。2020年,这家“浦生浦长”的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今,工位数量已经从“几个”变成了“几层楼”。

这家企业叫声网,专注于音视频互动底层技术的研究,全球集成RTC能力的App中超过一半使用过声网技术,服务已经覆盖了社交、娱乐、医疗等20多个行业的200多种场景。

起初为了走国际化路线,声网创始人兼CEO赵斌本想把研发中心放在硅谷,但在硅谷挖了一圈人,发现实时音视频领域的人才并不多,反倒是自己“记在小本本里”的技术大牛多数在国内,而大创智恰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大创智8.2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上,聚集了4600余家大大小小的“双创”企业,区域总营收超3000亿元,字节跳动、哔哩哔哩、叠纸科技、AECOM、声网、商米科技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此“星罗密布”。

“我们是不会离开杨浦的。”声网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宝金笑着说,杨浦有非常好的产业生态,数字经济集聚,为声网等实时互动云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还能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我们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很多企业就像朋友一样,从青涩初创期一路相扶走向发展壮大,有交流也有合作”。

杨浦大学路街景(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公司楼下就是大学路,有很多潮玩美食,晚上没事报名KIC夜校充充电,周末参加大学路市集‘逛吃’city一下,工作、生活两不误。”远望谷今年7月刚刚入驻创智天地,李明璇跟着公司一起“搬家”杨浦,在她看来,杨浦很有朝气,对年轻人也非常友好。

截至目前,杨浦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已经超过7000家,广泛分布在工业设计、云原生、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营收2600亿元,增幅达18.7%。

从前“闻江不见江”,如今“潮平两岸阔”。五年来,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凸显工业美学与海派风貌的打卡点越来越多,随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也“水涨船高”,杨浦正在奋力做好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

  • 相关阅读
  • 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晚稻产量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中新网贵港11月5日电(林浩 黄文莲 周琳梅)1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介绍,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晚稻首次完成测产验收,广粮香2号品种的稻谷产量达458公斤/亩,再生稻...

    时间:11-05
  • 山西提出2025年总供水能力达97.6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2450万

      中新网太原11月5日电 (杨佩佩)山西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水网将建成骨干供水管线1200公里以上,省级水网覆盖率达86.3%,惠及2450万人,全省总供水能力可达97.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山西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5日...

    时间:11-05
  • 学习新语丨“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记者:张梦洁  编辑:廉奇达...

    时间:11-05
  • 中国和土耳其将举行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第二次会议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和土耳其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中方主席张国清邀请,土耳其国库和财政部部长、机制土方主席希姆谢克将于11月6日至8日访华。双方将共同主持召...

    时间:11-05
  • 2024国际海岛论坛在福建平潭举行

      中新网平潭11月5日电 (记者 闫旭)2024国际海岛论坛4日在福建平潭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共同主办。  论坛以“共筑蓝色梦想 共促海岛繁荣”为主题,设...

    时间:11-05
  • “优化服务+智慧装备” 让农民“少跑路” 确保粮归仓、钱到账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当前全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记者在安徽、青海、山东采访时发现,随着秋粮收购不断加快,各地优化服务,确...

    时间:11-05
  • 受贿6197万余元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原党委书记段彦修获刑14年

      中新网11月5日电 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11月5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原党委书记、代表段彦修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段彦修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

    时间:11-05
  • 主播说联播丨“去中国化”?去中国!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在忙着清空自己的购物车?每年的购物车里,都会“上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尖货”。这就要说到5日开幕的进博会。点击视频↓↓↓视频:主播说...

    时间:11-05
  • 337项中国标准外文版今日发布 涉及20余个领域

      进博会期间,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强标准国际合作 共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今天(11月5日)下午在上海举行。  本次分论坛由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制造业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

    时间:11-05
  • 中国科研团队构建全球首份多器官衰老时空图谱

      中新社深圳11月5日电 (记者 索有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携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于11月5日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华大自主研...

    时间:1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