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际观察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贡献

2024-11-22 20:15: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库11月22日电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贡献

新华社记者安晓萌

近年来,中国将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社会生产和生活,不仅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行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期间,各国人士高度肯定中国绿色发展成果,同时探讨以中国经验为蓝本,因地制宜绘制本国可持续发展路径。

11月1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人们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的标识合影。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碳减排

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减排行动。中国政府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巴库气候大会期间介绍,1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中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累计投资居全球第一,是世界风电、光伏和电池设备主要供应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现在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力量中不可或缺的国家,世界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中国。太阳能、风能、水电、蓄电池、电动汽车等每一个绿色经济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的突出贡献。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杰弗里·萨克斯认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不仅增加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能,快速推进自身能源转型,也出口先进绿色能源技术,促进世界其他国家实现低碳发展。

2023年,中国在能源转型上的投资达6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COP29首席执行官埃尔努尔·索尔塔诺夫表示,中国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驱动力。

这是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中国角的展台。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作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不仅走在绿色发展的前沿,而且积极分享能源转型经验,协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赵英民表示,中国政府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积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秉持“授人以渔,自主发展”的原则,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行动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低碳示范区、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培养人才等。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执行主任豪尔赫·莫雷拉·达席尔瓦说,中国不仅将清洁能源转化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通过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转变。

中国生态环境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合作备忘录。自去年9月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以来,中国已经与布隆迪、乍得等非洲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利用中国光伏产业优势,帮助数万非洲家庭解决用电难题,助力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是11月13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拍摄的聚焦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的中国角边会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孟菁摄

引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并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中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全面深入落实《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基于自身发展情况和国情,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巨大努力,在国际社会发挥引领作用。继2019年底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后,中国2020年更新和强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致力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就全球气候治理,中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OP29期间,中国生态环境部呼吁各方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的原则,体现发展中国家行动与发达国家支持相匹配,兼顾公平与效率。中方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责任义务,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共同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危机。

当前,全球气候行动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实际行动与《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和承诺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认为,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各方应积极捍卫和坚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进程,坚持公正、有序、公平的理念,继续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开展气候治理和合作,同时加强交流磋商,确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和调动资金,以支持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

  • 相关阅读
  • 台湾台南发生多起地震 最大规模里氏5.4级

      中新社台北11月22日电 台湾气象部门报告显示,台湾台南市22日晚间接连发生多起地震,其中最大规模为里氏5.4级,不少台湾民众表示“有感”。  据台湾气象部门公布的信息,台南市22日18时45分、20时22分、20时40分、20时...

    时间:11-22
  • 台湾台南市发生4.7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震感明显

      中新社福州11月22日电 (记者 龙敏)台湾台南市11月22日20时40分发生4.7级地震,福建沿海多地感受到明显震感。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2日20时40分在台湾台南市(北纬23.21度,东经120.23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

    时间:11-22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

      近期,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已正式接到台当局相关单位通知,同意马英九基金会邀请清华大学等七所大陆大学师生访台。访台团计划27日抵达,将访问台湾九天八夜。成员包括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和东京奥运会射击冠军...

    时间:11-22
  • 98岁台胞31载助力家乡教育:这是四代人守护的“事业”

      中新社绍兴11月22日电 题:98岁台胞31载助力家乡教育:这是四代人守护的“事业”  作者 钱晨菲  百年校舍,书声琅琅。在位于浙江绍兴诸暨市东白湖镇的斯民小学内,98岁台胞斯孝坤望着“孝坤楼”露出笑容,缓缓说着“我...

    时间:11-22
  • 首届中哈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黄钰钦 谢雁冰)首届中哈智库论坛21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发展与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山水相连、命运与共...

    时间:11-22
  • 东西问丨柴荣:苏轼官箴法律文化中有何“人权”因子?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苏轼官箴法律文化中有何“人权”因子?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柴荣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存在着怎样的人权理念?官箴文化作为中国古代...

    时间:11-22
  • 东西问丨庞安安:儒家人权观和西方人权观如何实现互鉴?

      中新社长沙11月22日电 题:儒家人权观和西方人权观如何实现互鉴?  ——专访美国斯克兰顿大学哲学系教授庞安安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

    时间:11-22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新网成都11月22日电 (记者 张浪)“廉洁四川”22日发布消息,泸州市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泸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资料显示:曹阳,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四川古蔺人,省委党...

    时间:11-22
  • 广东深圳、云浮两名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中新网广州11月22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南粤清风网”22日通报,广东省深圳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毅,广东省云浮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巍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称,日前,经...

    时间:11-22
  • 台湾台南市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中新网11月22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2日20时40分在台湾台南市(北纬23.21度,东经120.23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图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博...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