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低价”出租公房商铺,干部为何被容错(干部状态新观察)

2025-01-15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洪 琥绘(人民视觉)

">

洪 琥绘(人民视觉)

醒狮表演精彩纷呈,沿街店铺人流熙攘,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热闹非凡。

人气足,消费旺,一条老街焕发新活力,这让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原副局长李俊(化名)打心里高兴。

“为了这热闹的场面,我和同事还差点受党纪处分,多亏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容错纠错机制。”李俊说。

事情还要从2021年说起。当年,审计部门发现荔湾区住建局违规低价出租一部分区直管房,并将线索移送至荔湾区纪委监委核查办理。“我们组成了办案组,采取直插一线的方式开展深入调查,包括李俊在内的荔湾区住建局多名干部被立案。”荔湾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刘明(化名)告诉记者。

根据广州市2007年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应实行公开招租,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公开招租的,需要报经市财政局审批后采取其他方式出租。对于需要采取协议出租的新租赁房屋租金不得超过最新市场参考价的±20%,如超过修正幅度需报经市相关部门审定。对于协议续租房屋则应按房屋类型以特定比例上调租金,直至达到最新市场租金参考价。

对照政策规定,事实很快查明。刘明告诉记者,对于上下九步行街上的区直管房,一是没有按照市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合约到期的铺面公开招租,而是通过单位内部的直管公房租赁会审小组来议定租赁事项,很多铺面跟原有承租人直接续租;二是在没有得到上级审定的情况下,会审小组对一些铺面定下了低于市场参考价20%的房屋租金。

李俊先后担任荔湾区原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荔湾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务,主管直管房租赁业务有关工作。同时,他还曾担任单位直管公房租赁会审小组组长。对此,办案组认为,李俊违反工作纪律,没有正确履职,导致上述非住宅直管房以低于市场参考价出租,公开招租工作缓慢、成效不佳,应负主要领导责任。

违规低价出租直管公房,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为查明真相,办案组开展了深入调查,涉案人员面临的两难困局也渐渐展现。

让李俊和同事们为难的,是“租金不得超出最新市场参考价±20%”的规定。市相关部门制定的租金标准是按地段确定,并没有区分同一地段内不同物业的新旧程度、内部结构等情况。荔湾区直管的铺面情况千差万别,若是都严格按照不低于20%的市场参考价出租,一些“条件较差”的铺面很可能租不出去。

李俊曾多次与上级部门沟通,但市里规范性文件的硬杠杠摆在眼前,谁也不敢松口,只给出了“依照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工作实际研处”的答复。两难之下,李俊决定通过会审小组来集体审议租赁事宜。

李俊说的是事实吗?刘明带着办案组来到上下九步行街走访。办案组发现,数十间租金远低于政策规定的铺面,要么楼层较高、位置偏僻,要么因为户型窄长而只能“前店后仓”。不少商户还向办案组提出,“生意难做,希望进一步降租”。

办案组审慎考虑,得出新的结论——市场参考价与实际出租价的差额,不能简单认作国有资产遭受的损失。

“房屋租金参考价是对于某一区域租金水平的整体评价,并不等同于该区域内某一具体铺面的租金水平。一些不那么优质的铺面以低于参考价的价格出租,避免空置浪费,恰恰有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刘明解释。办案组综合各方面信息,也未发现利益输送问题。

荔湾区纪委监委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按照容错纠错机制有关规定,对李俊等涉案人员不正确履职问题作第一种形态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李俊等6人采取诫勉处理,对其他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李俊等人遇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导致工作成效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应当予以容错。”刘明说,“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工作效果。”

广州市纪委监委从个案出发,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公有物业包容性监督管理措施,让更多干部免除后顾之忧。“容错纠错机制的健全,让我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干事创业!”李俊心里热乎乎的。

“实施容错纠错,关键是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注重看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依规依纪依法合理确定减责或免责的幅度。”广州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推动“三个区分开来”规范化,广州市纪委监委制发关于适用“三个区分开来”的《法规工作提示》,从5个方面分类归纳出12种容错情形,并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动机态度上是为推动发展而造成的失误错误;程序方法上履行了集体决策程序等的;客观条件上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后果影响上真诚认错改错、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等。

“容错纠错不是搞‘纪律松绑’,我们将把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让敢作善为的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广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5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科技部:实现科普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有机统一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谢雁冰 吴约)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李昕介绍了新法对推动新兴技术科普作出的相关规定,他指出,要在科普中用好新技术,实现科普发展和新技术...

    时间:01-15
  • 科技部: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谢雁冰 吴约)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李昕表示,将研究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科普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  2...

    时间:01-15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介绍新修订的科普法八大亮点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谢雁冰)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介绍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据知,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

    时间:01-15
  • 浙江交通观察:高速如何为山区发展添活力?

      中新网丽水1月15日电(奚金燕 吴祖方 谢莉莉)近年来,随着多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投运,一些山区乡镇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过去,受交通闭塞、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大漈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无论是从温州文成、泰顺...

    时间:01-15
  • 浙江省两会观察:高等教育如何向“新”而行?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林波 张益聪)作为科技活动参与者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无疑是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纵观长三角地区,就高等教育而言,江苏高校林立,数量名列前茅;上海尖端高教,前沿领域百尺竿头。同在长三角地...

    时间:01-15
  • 创新浙江观察:向新而行 积蓄发展新动能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童静宜 奚金燕)开年之际,在浙江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10亿元的高纯钽铌新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现场施工正酣。该项目正式建成后,可形成年产4000吨高纯钽铌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助力提升我国在该领...

    时间:01-15
  • 向新而行 “创新浙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 (张煜欢 王潇婧)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14日,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以高频出现的“创新”二字,向外界传递出浙江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积极信号,描画出浙江向“新”...

    时间:01-15
  • “两区”建设来,北京累计实施120余项突破性政策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获批在全国首批开展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全国首家“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布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时间:01-15
  • 美国限制中国网联车在美使用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无理打压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郭超凯)针对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在美使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的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

    时间:01-15
  • 2025年中国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明确,2025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14日至15日,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

    时间:0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