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服务送到家门口 老年生活更温馨(深阅读)

2025-02-17 08:4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

沈阳市是一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来自沈阳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占比约30.6%。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率上升趋势,沈阳市坚持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民生大事,形成了以“居家、社区、机构”为载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架构,全力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户一案——

适老设施改到户,暖心服务送上门

走进皇姑区梅江东社区78岁老人肖宗汉的家,只见卧室安装有呼叫器,床边立着起身扶手和四角拐杖,卫生间摆放着助浴扶手椅。“我因关节病变导致行动不便,以前下床走路、上厕所都离不开人。”肖宗汉说,“国家政策好,免费帮我们进行适老化改造,现在我不用老伴搀扶也能在屋里散散步。”

四脚拐杖、坐便椅、护理床……看似简单的用具,却实实在在解决了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难题。“结合老年人家庭环境、身体状况,我们按照‘一户一案’服务标准,对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住所免费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打造安全舒适的居家养老环境,截至目前已实施改造1万余户。”沈阳市民政局养老保障和促进监管处副处长崔梦介绍。

为稳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当地还努力增强上门服务能力。下午3点,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的助浴员王华如约来到浑南区彩霞社区,帮助68岁的重度失能老人王斌沐浴。洗完澡,老人拉着王华的手再三道谢。

“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80岁以上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至45小时免费上门服务,包括室内清洁、起居照料、陪同代办等。”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张葛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突破140万人次、160万小时,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沈阳还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生成“电子服务卡”,通过手机线上点单和传统电话点单的形式,实现“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一站式”对接——

打造“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走进和平区和平新村社区食堂,明厨亮灶,干净整洁;翻开菜单,菜品荤素搭配、物美价廉。“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400多名,他们吃饭是个难题,诉求比较集中。”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明伟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社区招募居民志愿者自主运营社区食堂。

今年90岁的居民孙素兰一个人居住,平日三餐几乎都在这里解决,“一份一荤两素套餐只要12元,经济实惠,而且饭菜软烂适口、少油少盐,适合我们老人的口味。”

近年来,沈阳深入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养老社区培育制度,推进服务设施、服务主体、服务项目进社区,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培育品质养老社区995个,“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

“2019年以来,全市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10个增至20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从400个增至942个,老年助餐点发展到224个,2024年我们还培育了20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张葛说。

沈河区五里河街道多福乐居养老服务中心,原本是一家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民营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指导下,我们把一楼改造成长者食堂,二楼改造成舞蹈、康复等功能区域,并对外提供助餐、助浴等生活服务,满足周边老年人家门口的综合养老服务需求。”多福乐居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杨爽介绍。

此外,沈阳还推行“养老管家”服务制度,全市社区均指定专人担任“养老管家”,作为社区联系和服务老年人的专门力量,汇聚养老机构、社工机构、助餐助浴机构等资源,成立“养老服务联盟”,推动各类服务力量、服务资源在社区实现“一站式”对接。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引导养老机构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今天血压挺稳定,要好好休息,继续保持好状态。”在大东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伊魁清带着医护人员给老人们检查身体,“我们内部设有医疗站,每天早晚各查房一次,并免费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疾病诊疗等服务,破解传统养老院难以满足老人医疗需求的痛点。”

沈阳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77家、床位约4万张。近年来,沈阳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引导全市养老机构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设施设备老旧、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我们陆续对33家中心敬老院实施改造提升,其中,改造了7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能力。”崔梦说。

为促进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沈阳对全市养老机构实施星级培育行动,对照国家标准,以评促改指导各机构在硬件设施、照护水平、服务标准、安全规范等方面对标达标,目前,获评星级的养老机构占比已达70%。

此外,沈阳还出台了《沈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创新监管制度,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办法,全面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同时,在全省率先搭建智慧安防平台,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安装风险隐患智能监测设备,通过“线上技防、线下人防”,全面筑牢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底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美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 中方以四个“停止”敦促美纠正错误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国务院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一事提问。  郭嘉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

    时间:02-17
  • 中日学者撰写报告书:2024年中日关系整体向回暖方向发展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王广涛 张素)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中日两国一线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书《中日关系2024:不确定性中的“回暖”》近日正式发布。  报告书认为,2024年中日关系整体向回暖的方向发展...

    时间:02-17
  • 外交部针对网赌电诈再发声!正同泰国、缅甸等国积极开展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今天(2月17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在回答有关处置网赌电诈恶性案件的问题时,郭嘉昆表示,近期在泰缅边境一带发生的网赌电诈恶性案件,威胁包括中国、泰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干...

    时间:02-17
  • 去年前11个月受理26万余件!民事检察这样维护百姓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厅厅长蓝向东2月17日受访时介绍,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共受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6万余件,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   对民事生效裁...

    时间:02-17
  • 蓝营智库检讨民进党当局“非核”能源政策

      中新社台北2月17日电 (记者 杨程晨)中国国民党智库“国政研究基金会”17日在台北举办记者会,检讨民进党当局“非核家园”能源政策。该智库公布的有关民调显示,73.6%的受访者支持“核电厂延役”。  所谓“非核家园...

    时间:02-17
  • 三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  其中提出,适度发展农业生产。省级文物、自然资源和农业...

    时间:02-17
  • 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基本摸清资源底数,构建了智慧精准的保护管理模式,全国现有古树名木508.19万株,均录入数据库,初步实现精准保护管理。今年1...

    时间:02-17
  • 田畴沃野绘丰年 夏粮主产区抢抓农时夯实丰收基础

    “雨水”将至,我国夏粮主产区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正陆续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 春时短,农事不可缓。春节一...

    时间:02-17
  • 田畴沃野绘丰年 夏粮主产区抢抓农时夯实丰收基础

    “雨水”将至,我国夏粮主产区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正陆续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 春时短,农事不可缓。春节一...

    时间:02-17
  • 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形成四十五项制度性成果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倪弋)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狠抓中央部署的涉检改革任务落实。在推进检察改革过程中,最高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

    时间:0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