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借“两新”机遇 谋转型发展(经济新方位·“两新”政策发力显效)

2025-02-17 08:4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远智慧电控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组装机器人产品。

  仲从庆摄(人民视觉)

">

科远智慧电控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组装机器人产品。

仲从庆摄(人民视觉)

  格力电器正在测试空调在零下35摄氏度环境中的制热效果。

  格力电器供图

">

格力电器正在测试空调在零下35摄氏度环境中的制热效果。

格力电器供图

  宇通客车对即将出厂的新车进行涉水试验。

  资料图片

">

宇通客车对即将出厂的新车进行涉水试验。

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两新”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居民消费需求更好释放、企业投资意愿更好激发。数据显示,2024年,“两新”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共同推动内需扩大,政策成效逐步向供给端传导。

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面对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企业如何顺应需求侧的增长,进而实现销量与发展质量的提升,让生产线运转得更快更好?为此,记者走进3家制造业企业,看它们借政策机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科远智慧——

“让更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1万多个不同种类的元器件,“搭乘”无人搬运车,有条不紊地穿梭在218道环环相扣的产线中。“装配工”“操作工”“协调员”紧密配合,每天可生产150个“大脑”、800多只“眼睛”、300多条“胳膊”,组装起来的产品——工业机器人,经过“质检员”把关,就可以出厂了。

仔细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上的各色“工人”,也是工业机器人。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控生产车间内,从这里下线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现在,这条流水线上的‘工人’数量和种类还在持续增加!”科远智慧生产中心总经理乔熹介绍,设备更新政策实施以来,下游客户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公司也借此机会对产线上近一半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

“看,这就是我们产线上引入的两名‘新员工’。”乔熹向记者介绍,“机器人排产员可结合市场订单和机器人实际产能进行排产,减少原料积压或产线空档,排产效率提升37%。机器人质检员可在1秒钟内拍摄上百张照片,再用X光快速检测产品内外,将良品率由80%提升到97%。”

高端化设备带来高端化产品。今年,设备更新政策加力,科远智慧副总裁赵文庆充满信心,“‘升级版’政策,让更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将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帮助我们转型升级。”企业订单大幅增加,新客户占比近25%,今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超30%。

“今年又新招了120名现场服务工程师。”赵文庆言语中流露自豪,高端化产品受市场欢迎,业绩持续增长,这又给企业研发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预计超过11%——研发、生产与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江宁区工信局局长陈炳晖介绍,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共有30余家企业,涉及研发到生产全链条。“两新”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排产力度,良好的市场预期又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2025年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生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20%。

格力电器——

“智能空调来自智能制造”

广东珠海,格力高端智能电器(高栏)产业园智能生产车间里的生产线上,加工、装配、焊接、喷印、仓储、运输,一台台空调经机器人之手被生产出来,等待成为消费者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消费者黄思宇(化名)打开新买的格力空调,选择制热模式,很快,屋里就暖和起来。

“新空调好用多了,不仅性能好、能耗低,还有人工智能语音控制等功能,用起来更方便!”黄思宇说,“国家补贴叠加企业优惠,这台原价5000多元的中高端智能空调,我3800多元就买回家了。”

像黄思宇一样趁着以旧换新政策购买智能电器的居民不在少数,生产厂商怎样才能又好又快生产,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智能空调来自智能制造,总装线上,每15秒就可下线一台空调!”格力高端智能电器(高栏)产业园负责人陈政东介绍,公司顺应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产业园内打造“智慧大脑”,链接近万台设备、上万个业务端,日数据采集量破亿,让整体生产管理更可视化,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

“不仅效率提升、产能增加,更重要的是,智能制造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产品质量更稳定。”陈政东说。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不少消费者现在能以相同预算购买到品质更好、功能更丰富的空调,这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说,公司围绕消费者对智能、绿色、舒适等方面的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

“比如,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空调根据使用环境,自动找到节能省电的运转模式。此外,针对以往空调‘怼脸吹’的问题,我们设置上下两个出风口,让冷暖风不吹人,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朱磊告诉记者,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公司将抓住需求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推动智能化转型,为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

“以旧换新政策是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销售、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新一轮‘换新’热潮已到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空调销量稳步增长,实现政策与智能化需求的双向奔赴。”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

宇通客车——

“努力将新能源公交车打造成绿色出行新名片”

最近,河南南阳市民李凤鸣挺高兴,常坐的公交车用上了新能源:“新车用电,没有汽油味。车门处的踏板高度也低了,上车不费劲!”

“新车用了新技术,充一次电能跑300公里!”一旁,司机王师傅插话,“车辆还有驱动防滑、盲区监测等多项驾驶辅助功能。”

让司机和乘客都颇为满意的新车,是南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宇通客车订购的新能源公交车。去年以来,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启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加速;今年初,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在系列政策带动下,南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宇通客车订购了50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市991辆公交车都用上了新能源。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绿色化转型。‘两新’政策的实施,为转型提供了市场机遇。”宇通客车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李高鹏介绍,2024年,公司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售13795辆,同比增长93.26%,市场份额占比达24.06%。

更多的需求,更高的要求:续航更长、补电更快、运营更安全……目前,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1.2%,如何解决城市新能源公交车的使用痛点,拓展绿色产品增量市场,并挖掘存量市场中的新增长点?

在郑州经开区宇通客车的研发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对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开展研究。宇通客车国内营销总监任小飞介绍,新技术优化了续航和补电等方面的使用体验,但新能源公交车还面临着适老化改造、定制化生产等方面的挑战,“我们正努力解决不同使用场景中的技术难题。在城市里,推出观光巴士、网约巴士等特色产品;在县域,加强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结合客货邮融合发展等方向,加强产品创新。在政策支持下,我们要努力将新能源公交车打造成绿色出行新名片。”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合作打击网赌电诈犯罪 中泰双方深入沟通

      近日,驻泰大使韩志强在会见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和与外交部长玛里接触中,就合作打击妙瓦底等地网赌电诈犯罪和解救受困中国公民问题同对方深入沟通。  韩大使指出,日前佩通坦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取得圆满成...

    时间:02-18
  • 从外资大项目看引资新变化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推出。此后,负面清单不断“瘦身”,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已缩减至29条。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景。  ...

    时间:02-18
  • 敦促美方停止发出任何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的错误信号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柴逸扉)美国务院官网近日修改“美台关系”内容,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民进党当局表示感谢。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7日答问表示,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

    时间:02-18
  •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王政、刘温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

    时间:02-18
  • 2024年我国海上油气钻井超千口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总数突破1000口,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特点。“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钻完井...

    时间:02-18
  •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王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7日发布数据: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

    时间:02-18
  • “这是一条致富路”(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汽车行驶在中企承建的公路上。">  汽车行驶在中企承建的公路上。  维尼西奥·加利亚多向记者展示成熟的可可果。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时元皓摄">  维尼西奥·加利亚多向记者展示成...

    时间:02-18
  •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深阅读·文化和科技融合)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中的“无名英雄”与参观者“同行”;机械帷幕矩阵展开,参观者重回遵义会议现场见证伟大转折;模拟寒流与机械传动装置配合,让“爬雪山、过草地”有了实感……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

    时间:02-18
  • “唯流量”抹黑企业行为需担责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魏哲哲)客观的信用评价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案例涉及传统产业、...

    时间:02-18
  • 国台办:敦促美方停止发出任何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的错误信号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美国务院官网近日修改“美台关系”内容,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民进党当局表示感谢。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7日答问表示,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

    时间:0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