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深阅读·文化和科技融合)

2025-02-18 06:14:00

来源:人民日报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中的“无名英雄”与参观者“同行”;机械帷幕矩阵展开,参观者重回遵义会议现场见证伟大转折;模拟寒流与机械传动装置配合,让“爬雪山、过草地”有了实感……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记者探访了弘扬长征精神的新探索。

  静态展陈动起来

  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国际机场旁,一座红色建筑宛如飘带,于天地间蜿蜒舒展。这是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也被形象地称作“红飘带”。

  步入“红飘带”,序厅名为“无名英雄”。全息影像亮起,一个个红军战士的身影浮现眼前,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倾听他们的故事。

  “无数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胜利,他们大部分人都没留下名字,但每一位英雄都应该被记住,要有人讲出他们的故事。”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西告诉记者,这也是设计展陈的初衷。

  长征时,红军为贵州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传统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红飘带”总设计、总导演王志鸥介绍,“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时空界限,以沉浸式体验让长征精神‘活’起来,激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情感共鸣,让历史可感、可触、可参与。”

  这种沉浸式体验有何不同?不同于传统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文物、展板等静态展陈红色历史,“红飘带”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以及空间定位和动作捕捉等技术,将长征历史转化为一个个动态场景。王志鸥介绍,游客不再是“置身事外”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从进入场馆开始,就随演员们在虚拟空间中“参与”长征。

  伴随战士们的身影,“长征路”徐徐展开,蕴含科技与巧思的场景调动着感官,令参观者沉浸其中。

  历史事件有了参与感

  眼前雪山高耸,耳畔寒风呼啸;雪山上,是艰难前行的“红军战士”。参观者踏上栈道,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鞋底与地面摩擦的阻力,模拟的寒冷气流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雪山。

  “为了提升互动深度,我们在技术上做了许多尝试。”刘亚西介绍,当进入“砥砺征途”厅,游客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低温、强风、雪花与声光电共同搭配的特效,让人身临其境进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步履维艰的雪山场景中。“通过技术手段还原当时的环境,让游客真实感受到红军战士所面对的艰苦环境,进而对红军行军过程中的挑战有更直观的感受。”刘亚西说。

  如何让技术更好赋能?创作团队也碰到过技术“喧宾夺主”的问题。“比如在‘血火洗礼’厅,我们曾通过场景式多维影像声场还原战场场景,但由于技术效果太过炫目导致游客注意力分散。”刘亚西和团队经过思考,决定简化体验形式、设定演员带领游客进入场景当中,强化历史语境引导。刘亚西认为,在合适的时机发挥适度的效果,技术才能与演出内容相得益彰。

  如何巧妙运用空间设计展开“长征路”?“红飘带”按照长征历史脉络,结合场馆建筑结构划分了不同的主题区域,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高度还原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遵义会议”展项中,场馆就利用机械帷幕矩阵,巧妙地构建出会议现场的空间布局。当观众走进这个区域,四周的帷幕缓缓拉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在内容编排上,我们结合历史资料和情景演绎,希望让参会人物在会议现场‘重现’,灯光聚焦在关键人物和讨论的内容上。”刘亚西介绍。然而,在人物建模过程中,兼顾真实性与艺术性成了难题。团队联合高校专家收集分析了大量史料,并运用人工智能图像修复技术,对人物的面部特征、服饰细节等进行反复校准,最终实现高精度还原,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确保文化内核不偏离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认为,科技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守文化内核,平衡好“技术炫酷感”与“文化严肃性”之间的关系。

  因此,创作团队建立了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邀请党史专家、文化学者对选取的元素和展示内容进行把关。

  湘江战役的浴血奋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爬雪山过草地的万般艰险……一条条生动鲜活的故事线被精心构建出来。“故事线并非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深度挖掘长征途中那些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从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到军民鱼水情深的温暖瞬间,这些都细腻地编织其中。”柳启阳介绍。

  科技手段有效拉近了年轻游客与红色历史的距离。“‘红飘带’游客以年轻人及学生为主,仅2024年就接待学生超20万人次,占到当年观演游客总人数的30%。”柳启阳介绍。

  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红飘带”接待省内外游客超120万人次、观演游客超90万人次,收获不少好评,彰显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吸引力。“‘红飘带’注重参与感与情感连接,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有效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柳启阳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美说与俄会谈达成四点共识

      新华社华盛顿2月18日电(记者邓仙来)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于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说,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

    时间:02-18
  • 东西问丨林毅夫: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  ——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作者 庞无忌 尹倩...

    时间:02-18
  • 调查称台湾上班族逾九成二不满当前薪资

      中新社台北2月18日电 (记者 杨程晨)台湾18日发布的一份职场调查显示,92.1%的受访上班族不满意目前工作的薪资待遇,比例高于2024年同期,当时表达不满意者占91.4%。  此次调查源自台湾yes123求职网。在不满薪资待遇...

    时间:02-18
  • 中国北京与泰国曼谷生态环境部门开启合作 助力空气质量改善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8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在双方外事部门见证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与曼谷市政府环境局局长帕拉帕斯·卢安瑟纳帕以视频方式签署了为期三年的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合作...

    时间:02-18
  • 青海检方: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省检察履职优先方向

      中新网西宁2月18日电 (记者 李江宁)“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省检察履职优先方向,依法从快从严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深化更好服务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的检察路径,合力守护大美青海。”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时间:02-18
  • 台湾税收超征创新高 舆论指特别预算吃空财政

      中新社台北2月18日电 台当局财政事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台湾税收实征超过预算5283亿元(新台币,下同),创历史新高。岛内舆论忧心,超征反映出预估失准等问题;更因“失控”的特别预算,台湾财政收支核计后连...

    时间:02-18
  • 多位高校领导被查,有人主动投案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邵萌)近日,各地高校陆续迎来新学期,高校反腐也引发公众关注。  据江苏省纪委监委2月16日消息,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建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

    时间:02-18
  • 外交部发言人就乌克兰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邵艺博、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8日就乌克兰问题答记者问。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美国和俄罗斯18日在利雅得就乌克兰危机开始谈判。乌总统泽连斯基称,乌方...

    时间:02-18
  • 福州市台协会换届 将力促“以商引商、以台引台”

      中新社福州2月18日电 (记者 闫旭)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18日举办换届交接仪式,福建连江桃园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佩琪当选新一届会长。2月18日,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举办换届交接仪式,福建连江桃园体育娱乐...

    时间:02-18
  • 台媒:因台中爆炸事故负伤的澳门女童存活概率大增

      中新社台北2月18日电 据中时新闻网18日报道,日前在台湾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货商场爆炸事故中头部受重伤的2岁澳门女童脑压出现降低趋势,存活概率大大增加。  报道称,目前伤者生命体征相对于入院时更稳定,虽因脑肿胀仍...

    时间:0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