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建设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2025-02-21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据统计,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面子”,不单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更是体现城市人文风貌和社会底蕴的文化景观。城市更新中对于公共空间的改造,不仅是公共设施的重建活动,而且是城市公共文化价值的再造行动,关系着市民对于城市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共鸣。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设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突出公共性,以文化联结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交往。生活的高度公共性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公共”来源于人们进入和使用共同空间,在此相遇和互动,并由此产生情感联结和文化共鸣。城市工作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在一个主要由陌生人构成的环境中,怎样把人与人之间自发的“萍水相逢”般的联结变成自觉的“唇齿相依”般的团结。重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要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激励人们在这片空间中进行不同活动,增进各类人群的空间集聚和在地情感联结。比如,设计建造于1932年的上海花园住宅“66梧桐院·天平邻里汇”在修缮过程中精心规划了庭院空间,设有可在此交流、会客或举办小型沙龙的会客厅,居民们惬意地坐在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打造设计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引导民众便捷参与、有序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各类人群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和谐共处,增强对城市公共属性的认同。

  强化功能性,以文化凸显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特色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特质的有机统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具有融合多元信息流、涵养文化精神、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功能,对传统空间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点进行修补式更新,可以有效焕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时代活力。比如,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经过改造成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园区在赛后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商业文化活动,实现了工业风貌、体育精神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北京的特色风貌。要着力统合标识、标语、图片、公共艺术品等多元媒介,挖掘、打造一批文化符号,开辟具有当地特色、品格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民众对城市文化、公共文化的自觉认同。

  重视传承性,以文化彰显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历史文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更新承载着联通文脉、修复记忆的重要功能,要把文化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行动,深度挖掘历史、民俗、传统等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乡土内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元素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创新融合、相得益彰。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可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比如,北京市提出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以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等为代表的“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在北京越唱越响,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节目,让百年戏台再现光彩,百年前会馆里“乡人欢聚看乡戏”的热闹场景得以重现。要充分用好城市这一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把握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一承载、展演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域,通过在城市更新中不断巩固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服务功能,引导市民感受城市魅力、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民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凸显幸福感,以文化引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调要“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各类资源,提高市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和维护,共同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要注重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设施的文化互动功能,让市民生活的“烟火气”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得到充分展现,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助推在城市生活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人民为主体,观照人民精神需要、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强调空间内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的人文关怀,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海南加强耕地保护 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中新网海口2月21日电 (尹建军 胡雁娟)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21日发布消息称,该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

    时间:02-21
  • 中国学者首次将光电极寿命从“小时级”推进至“月级”

      中新网合肥2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学者近日通过研究实现人工光合作用高效稳定制氢,并首次将光电极使用寿命从“小时级”推进至“月级”。  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时间:02-21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彭国甫一审被控受贿1.34亿余元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月21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受贿一案。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称,2004...

    时间:02-21
  • 安徽省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照红受审

      中新网合肥2月21日电(记者 赵强)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21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安徽省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照红涉嫌犯受贿罪一案。安徽省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照红受审。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供...

    时间:02-21
  • 新方法有助于准确预测台风路径

      中新网合肥2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赵纯教授团队与安虹教授团队近日利用基于国产神威·海洋之光超级计算机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揭秘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  研究成果发表...

    时间:02-21
  • 中国“无袍法官”广泛参与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等大要案审理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等权利,被称为“无袍法官”。自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底,中国各地在任“无袍法官”已有34.1万余人  中国最高人民...

    时间:02-21
  • 破案3600余起!公安机关深入打击地铁公交猥亵、侵犯隐私违法犯罪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公安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公安机关全面加强地铁公交安保工作,重拳打击地铁公交内突出违法犯罪,及时排查消除地铁公交各类治安隐患问题,协同有关部门监督指导运营单位深入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各项措...

    时间:02-21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将二审 法工委:立法正当其时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谢雁冰)2月24日至25日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对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进行二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21日表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民营经济...

    时间:02-21
  • 被控受贿1.34亿余元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彭国甫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5年2月21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受贿一案。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2004年至2023年,被告人彭国甫利用担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湖南...

    时间:02-21
  • 中国多所高校接入Deep Seek大模型

      中新社武汉2月21日电 (记者 马芙蓉)武汉大学近日宣布上线Deep Seek系列模型,其中不仅有中型规模模型、大规模模型,还有足以胜任深度推理任务的“满血版”模型。  “‘满血版’是参数规模为6710亿(671B)的Deep See...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