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荒漠化防治书写“绿色奇迹”(国际论坛)

2025-02-22 08:5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取得的荒漠化防治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福祉的巨大贡献

2024年11月底,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这是中国治沙的最新成就。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中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中国第三代治沙人,我曾参与“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中国西部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戈壁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等多个项目。2007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前期准备过程中,我多次组织开展探路式考察和周边调研,助力科考揭开中国唯一“羽毛状沙丘”的神秘面纱。对治沙人而言,夜宿沙漠、车辆被困是常事,每一步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都凝聚着对荒漠化防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中国防沙治沙成绩斐然,不断书写“绿色奇迹”,荒漠化防治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中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已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在长期实践中,中国的荒漠化防治研究从“一穷二白”发展成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治沙就像中医问诊号脉,做到了“一沙一方”。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始终秉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域治理理念,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陆续打造出河北塞罕坝、内蒙古磴口和库布其、宁夏中卫沙坡头、新疆柯柯牙等一批治沙样板。从人工栽树到机器人种树,从“草方格”固沙到机械自动铺设沙障,从“五带一体”铁路治沙技术体系,到探索荒漠地区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科技创新助力中国防沙治沙事业构筑起“绿色万里长城”。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全球行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智慧走向世界、造福全球。中国总结出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一些技术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中国以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工程带动和榜样激励等全方位综合防治机制为框架的防沙治沙方案,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贡献力量。

2024年12月,我参加了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大会特别设立中国馆,中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中国最新的防沙治沙技术成果吸引众多与会者的关注,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的治沙经验、技术和方法。

中国已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工程“全球500佳”奖章。2024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将“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授予中国科学家,高度肯定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的努力。

中国取得的荒漠化防治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福祉的巨大贡献。中国的防沙治沙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为建设一个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未来贡献力量。

(作者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2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原常委、州政府原常务副州长江楚被“双开”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原常委、州政府原常务副州长江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江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

    时间:02-23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原州长齐建新被“双开”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原州长齐建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齐建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

    时间:02-23
  • 美对我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拟议限制措施 商务部回应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23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我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拟议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就其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

    时间:02-23
  • 95岁“未登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噩梦童年

      “父亲被枪击中腹部,肠子都流出来了”  95岁“未登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噩梦童年,她已通过亲友递交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申请  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楠)家住南京燕子矶的95岁老人王广珍,近日通过亲友联系侵华日...

    时间:02-23
  • (寻味中华|饮食)客家擂茶在台湾:古老茶食 宝岛新韵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客家擂茶在台湾:古老茶食 宝岛新韵  作者 黄欣欣 张晓曦  20多年前,每逢假日,在台湾新竹县北埔乡慈天宫门口,总能见到一家人忙碌的身影。夫妻俩冲调好擂茶,加上冰块,儿子接过摇晃均匀,为顾客...

    时间:02-23
  • 202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启动 计划持续至6月底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为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部近日印发实施《京杭大运河2025年全线贯通补水方案》。2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南水...

    时间:02-23
  • 河南濮阳深夜发生3.6级地震 专家回应为何震感较强

      昨天(22日)凌晨2时左右,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发生3.6级地震。在网上,“河南地震山东网友深夜被震醒”等多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等平台的热榜,引发热议。有网友提出疑问:“地壳板块进入活跃期了吗?”“这和近期发生在江苏宁夏...

    时间:02-23
  • 退役≠报废 新能源车旧动力电池如何变废为宝?

      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

    时间:02-23
  • 苏峪口瓷窑址将瓷胎“二次配方”从元代提前至西夏

      中新社银川2月22日电 (记者 于晶)记者22日从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中获悉,苏峪口瓷窑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高石英瓷”,将瓷胎“二次配方”从元代提前至西夏。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

    时间:02-23
  • 粮食的“粮食”,如何减“肥”增效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6%  粮食的“粮食”,如何减“肥”增效(春耕进行时)  春雨至,万物生。雨水节气被称为“可耕之候”,进入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越冬作物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的关键时期,...

    时间:0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