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90亿人次”里的活力和信心

2025-02-24 08: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22日,2025年春运收官。

40天,90.2亿人次出行,其中铁路、民航发送旅客分别达5.1亿人次、9020万人次,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春运,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奔涌着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也映射出愈发坚实的中国信心。

(一)

从“走得了”到“走得快”,我们从“从容春运”看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从容出行,曾经的“奢侈品”,如今成为日常。

中外媒体的三次“春运书写”,最能捕捉今昔变化:2010年,一张“春运母亲”在南昌火车站赶车回家的照片发布后,引发广泛共鸣,彼时的春运,上车拼“体力”;2016年,英国一家媒体拍摄的有关中国春节的纪录片中,先进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有序指挥一列列高铁;今年春运,一条东西南北中各方位高铁震撼出发的短视频出圈,海外网友不禁惊呼“这就是中国速度”。

路还是那条路,时间却有了不同的刻度。千里家乡一日还,成为交通强国加快建设的生动写照,也呼应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高质量的发展来破题。

响应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新站新线接连开通,列车时速一提再提。20年前,人均铁路里程“不足一根香烟长”,如今高铁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10多年前,珠三角“摩托大军”浩浩荡荡,现在汽车自驾已成为主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道道飞虹越蓝海,架起便捷春运桥梁。

今天的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依托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世界级港口群,“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速照进现实,织就中国特有的春运风景。

(二)

从“走得快”到“走得好”,我们从“品质春运”看到了创新实力的增强。

沈海高速,一架架无人机盘旋高空,高速交警空中喊话,指挥车辆有序排队、文明驾驶。司乘感慨:“科技感满满!”

广州南站,乘客刷脸进站后,不用排队打印车票,手持身份证就可通行无阻。网友点赞:“无纸出行,方便快捷。”

归途即景,发展缩影。今年春运,神州大地“新”潮澎湃。

运力上新。16架国产大飞机C919组团投入春运,全新升级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惊艳亮相,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新春主题航次。

体验焕新。火车站、航站楼,数字指引、智慧阅读随处可见,推行电子发票、推广铁路畅行码、上线网络订餐服务,亿万旅客出行更便捷。

设备更新。依托智能终端,路况信息、道路救援一键触达,服务区内,手机扫码即可“召唤”移动充电机器人,让自驾出行说走就走。

创新赋能,不止于“行”。从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跳秧歌,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登顶多国移动应用下载量榜首;从泰山景区上线登山助力机器人,到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登月服“望宇”、载人月球车“探索”……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创新创造热情澎湃,谱写下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跳动音符。

(三)

从“返乡去”到“引客来”,我们从“商机春运”看到了市场潜力的释放。

流动的是人,激活的是需求。这个春节假期,新兴的旅游流与传统的探亲流相互交叠,中国人的“乡愁”和“诗与远方”彼此融汇,演绎出更多春节“新过法”,描绘出一幅春运“新图景”。

逛庙会、赶大集,返乡寻觅年味;玩冰雪、沐海风,打卡心仪城市……许多人先探亲、再旅游,“多段式”度假、公铁空联程,假日出行更火了,文旅市场“燃”起来。

赏绝活、舞英歌,老年俗“唱主角”;灯光秀、人工智能庙会,新场景“占C位”,“文化+科技”“人文+经济”,各地做足“留客”文章,出行流量化作消费增量。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超5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约6770亿元,同比增长7%。

时光流转。春运这项“不得不完成的运输任务”,如今撬动了充满商机的广阔市场。

春运变“财富”,背后还是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力拉动投资、更好满足出行需求。客流不断增长,反向释放出更强的消费动力、更大的发展潜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春运有了更多元的打开方式、更广阔的时空向度、更充盈的时代表达。

(四)

从“中国年”到“世界年”,我们从“开放春运”看到了发展空间的拓展。

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人们惊喜地发现,春运人流中多了不少“洋面孔”。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西班牙小伙安德鲁快速通过边检入境,“中国对西班牙延长探亲免签停留时间,今年陪伴女友一起回家过年。”

江西南昌,在华工作的澳大利亚姑娘嘉娜决定今年放假不回国,而是坐高铁去景德镇,与好友共度春节,“中国高铁速度快、环境好,很方便!”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不少外国朋友趁着春节入境中国,从“观察春运”到“体验春运”。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往深看,春运扬起的“国际范儿”,何尝不是中国开放姿态的生动剪影。

中欧班列呼啸穿梭,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中国之船”奔驰不息,往来于世界各大港口。今天的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标识越发鲜明。

“出乎意料”“难以想象”,外国游客纷纷点赞中国变化,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China Travel”魅力可观,“开放中国”前景可期。

从容春运,品质春运,商机春运,开放春运……站在90亿人次的历史刻度回望,春运,恰如一趟疾驰的时光列车,意气风发奔向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团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在春节这个独特节点,春运如一条纽带,将无数个“我”连成“我们”,无数个“小家”组成“万家”“大家”“国家”。

当喜悦的相聚纾解相思的别愁,当短暂的歇息消散一年的辛劳,当游子的行囊装满前行的瞩望,积蓄起奋进力量的每束光芒将更加熠熠生辉,汇聚成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灿烂星河。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流动中国活力澎湃的现在,昭示着行进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台海观澜)“小三通”春运潮折射两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

      中新社福州2月24日电 (记者 龙敏)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期间,四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出行需求持续旺盛,累计发送旅客约20.4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5%,客运量再创新高。其中,1月25日,厦门至金门、泉州至金门“小三通”客运航...

    时间:02-24
  • 水利部:加快补齐补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短板弱项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24日,水利部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2025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时间:02-24
  •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署8方面举措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24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部署8方面40项工作举措,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为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时间:02-24
  • 台旅行业者:恢复两岸旅游需由台湾方面优先开放

      中新社台北2月24日电 (记者 杨程晨)针对恢复两岸旅游事宜,台湾多地近日举办座谈会讨论对策。有旅行业者表示,当前局势下要促成恢复,需由台湾当局优先放行。  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奇岳24日在电话中对...

    时间:02-24
  •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曹雄泰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曹雄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2-24
  • 四川召开全省统战部长会议

      中新网成都2月24日电 (记者 岳依桐)四川全省统战部长会议24日在蓉召开,贯彻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普布顿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

    时间:02-24
  • 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驳回恶意抢注“DEEPSEEK”等63件商标注册申请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月24日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发布通告,依法驳回恶意抢注“DEEPSEEK”等63件相关商标注册申请。驳回名单。官网截图  该官方通告称,近期,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

    时间:02-24
  • 中央农办:针对高额彩礼问题要结合实际拿出约束性规范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24日在北京表示,针对高额彩礼问题,要结合实际拿出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时间:02-24
  • 新疆推动冰雪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4日电 (陶拴科 谢银银)新疆冰雪旅游工作推进会日前在阿勒泰市召开,以此推动冰雪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为新疆冰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通报,2024-2025年雪季,新疆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截至目前...

    时间:02-24
  • 沈阳“谋定快动、大干快上”全力冲刺项目投资一季度“开门红”

      中新网沈阳2月24日电 (李晛)重大项目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节后复工以来,沈阳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要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沈阳市发改委...

    时间:0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