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各地“任务书”看决胜“十四五”

2025-03-03 08:4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决战决胜,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各省份亮出“任务书”,吹响“冲锋号”。

  看目标,有谋略。

  从经济大省广东,在去年14万亿元的高基数上确定今年目标“5%左右”,到辽宁“稳住一产、挺住二产、发力三产”,提出“增长5%以上”,再到西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增长7%以上、力争达到8%”……

  看行动,见方法。

  从浙江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注重“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到河南纠正行业垄断等不公平做法,致力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再到云南推广园区共建、园中园等模式,以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中,我们读到各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全国一盘棋”意识,读到各地把握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创造性实践。

  从中,我们真切感受到神州大地的生机活力,深刻体会到中国经济的信心底气与光明未来。

  (一)

  “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这是各地发展实践的深层逻辑,是共同下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盘大棋的战略考量。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39万亿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上海今年预期目标明确为“5%左右”。

  把上海建设成为“五个中心”,是党中央全面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上海的发展目标与行动,正是在这一战略定位下,坚持“四个放在”,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的结果。

  上海临港,2021年迎来创业团队“能量奇点”公司,剑指超级能源——可控核聚变。

  这将是照亮未来的中国“太阳”。1升海水的聚变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目前,全球数十家核聚变科创企业,吸引投资超70亿美元,商业化仍是远景。

  远景意味着未知,更意味着“当前没有产值”,上海却矢志不移:材料研制、部件加工、装置安装、环评安评,全链条参与“补位”;科技委、经信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好政策护航给力。

  2024年3月,“能量奇点”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临港建成;6月中旬,这个“人造太阳”,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我国在高温超导磁约束聚变这一关键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实现零的突破,耗时3年;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可能还要再等10年……

  不仅仅是可控核聚变。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从研发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历时10余年;国产大飞机,从立项到商业首飞,历时16年……

  未来产业常常“看不清”“需要等”,但往往能赢得未来。正因此,担负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使命,上海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不计一时之利,多积千秋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从大局,从崇高理念中来考虑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百年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要求长三角区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京津冀地区“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赋予使命、寄予厚望的背后,正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的实践回答。

  一国战略布局攸关国力兴衰,各地精准定位彰显制度优势。

  新征程上,牢固树立全局思想、把握战略定位,把协同作为关键方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战略主动,迸发出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

  (二)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对于地方来说,做到各展其长,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安徽地处中部,一度面临“不东不西”的发展困惑,新时代以来一路披荆斩棘、凯歌行进,今年提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宣示“要勇挑大梁,‘跳起来摘桃子’”“赢得更多‘刮目相看’”。

  预期目标不低,口气也不小,一改一些人的刻板印象,更引发好奇:安徽,凭什么?

  三个角度可窥斑见豹——

  去年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4.5%;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实现“三连跳”,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从2018年到2024年,从突破3万亿元到突破5万亿元,地区经济总量每三年就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秘诀则在于,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

  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党中央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为各地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打开了空间。

  正是着眼于发挥和用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优势,安徽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激发多重战略的叠加效应,形成了总量向上、产业向新、发展向前的高质量发展之“势”。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7家整车企业、2800家配套企业补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助力形成“4小时产业圈”;

  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0.7%提高到2024年的43.6%……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南方山水到北国沃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凭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5G工厂这三个“全国最多”,江苏2025年布局新质生产力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将催生更多增长点;

  依托北部湾,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海洋经济强产业行动……广西以预期增长5%左右的节拍,唱响发展的“协奏曲”;

  …………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滚石上山”难度不小。但更应看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发展格局,时代的机遇扑面而来。

  放眼全国,每个省份都有发展战略红利、改革开放红利,“手握一把好牌”。同时,差异蕴藏潜力,梯度蓄积势能。

  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找准比较优势、锻造发展长板,各尽其能、各扬其长,汇聚发展合力,中国经济不仅能赢得当下,更将赢得未来。

  (三)

  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比如,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继续当中国的北大仓,和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尖端科技的中心,同样是光荣的,同样是重要的。”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青海牢记使命与责任,努力以一域服务全局,明确今年增长4.5%左右,力争更好结果。

  相比去年2.7%的实际增速,今年的预期目标上调到4.5%左右,青海靠什么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其要诀。

  一方面,守护“中华水塔”,青海“壮士断腕”,坚决摒弃“带污”的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十四五”期间,青海累计投入4.9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106项,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当前,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已近5万平方公里,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每年向下游输送几百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一手高水平保护,一手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塔拉滩光电园区。700多万块光伏板犹如一片浩瀚蓝海,板下绿草如茵、黑藏羊成群。发展光伏产业,让戈壁荒漠变生态牧场,既能卖绿电,也让园区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年牧草产量达11万吨。

  察尔汗盐湖。如镜盐田游弋采盐船,现代化工厂让卤水变成钾肥,为“端稳饭碗”提供支撑。同时,“白色盐卤”变“白色石油”,提纯锂资源,助力青海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到锂电池制造的完整锂电应用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法,着力培育的是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存储芯片、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成渝把握双城经济圈的“天时地利”,提高中欧班列运能,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破解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难题,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大局、有力服务大局,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中华大地上,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准了就抓紧干。满弦开工、实干开局,我们定能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3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关于新质生产力 刘结一提到了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结一介绍,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深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

    时间:03-03
  • 刘结一:全国政协过去一年办复提案5000余件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履职建言方面,刘结一介绍,全国政协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03-03
  • 刘结一: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结一介绍,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

    时间:03-03
  • 刘结一:全国政协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3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刘结一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全...

    时间:03-03
  •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王须国被“双开”

      中新网3月3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进出口银行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进出口银行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福州市监委联合对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原...

    时间:03-03
  • 中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陈溯)今年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中国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中...

    时间:03-03
  • 中国最高法发布案例 推进市场准入法治化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3日对外发布首批涉市场准入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旨在发挥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市场准入法治化。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审理涉市场准入一审行政案件578...

    时间:03-03
  • 政协大会将举办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两会新华社快讯: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介绍,除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外,大会还将举办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各委员驻地都设立了采访间。大会秘书处新闻组、驻地新闻联络员将积极为中外记者朋友的采访提供服务。全国...

    时间:03-03
  • 本次政协大会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2次大会发言

      两会新华社快讯: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介绍,大会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2次大会发言;在委员驻地分别举行多次界别小组会议,部分界别还举行界别协商会议。开幕会、闭幕会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

    时间:03-03
  • 刘结一通报本次政协大会主要议程

      两会新华社快讯: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说,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