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展示农业创新成果 展望智慧农业愿景(国际视点)

2025-03-03 08:4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介绍特色农产品。

   本报记者 于超凡摄

">

  中国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介绍特色农产品。
   本报记者 于超凡摄

  3月2日,第六十一届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落幕。此次博览会为期9天,1100多家展商参展。本届博览会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农产品,还是多元文化、发展理念和农业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馆去年首次亮相该博览会,今年重点展示中国农业的创新成果,吸引了更多行业代表前来参观交流。

  首设“药食同源”展台,传播中医食疗理念

  在本届博览会国际展厅,中国馆首设“药食同源”展台,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背景板上悬挂着中国河南省草药地理分布图和“药食同源”概念图,图文并茂展示中国食疗文化。志愿者对照图示,向观众解释中医相关概念。“我们平时也注重营养均衡,但食物居然还有阴阳五行之分,这是第一次听说。”一名法国观众表示。

  “药食同源”指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许多食物兼具药用价值。“欧洲人喜欢用清新的薄荷泡茶,在中医药体系中,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发炎症状。我们希望把‘药食同源’概念引入博览会,让大家意识到初级农产品也可以具备药用价值。”法国中国中医药中心秘书长冯世醒告诉记者。

  含有中药成分的养生茶,以陈皮、淮山药、鸡内金为配料的饼干,添加黄芪成分的咖啡,使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中医养生产品,吸引许多参观者品尝。“在海外推广过程中,我们希望从日常熟悉的产品类型和成分入手,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法国杏林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杏林公司目前已在法国引进红参与枸杞口味咖啡、丹菊护眼膏、中药浴包等产品。

  摩洛哥是本届博览会主宾国,展台正好与中国馆相邻。在摩洛哥饮食传统中,有与“药食同源”类似的理念。参展商在介绍特产香料时,也会强调康养功效:孜然有利于消化,摩洛哥坚果油内服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外用有利于皮肤保湿抗炎……“我们注意到中国馆设立的这个主题展台,‘药食同源’想法非常好。”摩洛哥农业发展署代表图里娅·阿卜德贾玛对记者表示,“在我们的文化中,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同样紧密。希望未来摩洛哥与中国可以在这一领域开展更多对话和合作。”

  营造“美”与自然生活,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

  娇艳的玫瑰花摇身一变,化身精美的方巾,触感柔嫩,香味甜美。这听起来如同魔术般的操作,是中国企业研发的玫瑰纤维技术。这项技术通过纯物理作用,将玫瑰花瓣中的天然纤维转化为细腻丝线,再编织成布料,并结合生物固香技术,使织物兼具玫瑰的天然芳香和柔软触感。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任研究员陆德瑞介绍,玫瑰纤维面料为100%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过程中减少了约四成碳排放。“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以往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纤维废料问题,也为可持续时尚产业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没想到一上午就售出了1000瓶,又紧急补货3000瓶继续参展。”杭州晶香元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鹏对记者说,公司首次参展带来了多款芳香植物精油,包括佛手、香橼、香橙和柠檬芳香等中国天然产品。据介绍,其产品在芳香物质提取环节采用真空负压抽提和低温冷压技术,杜绝有机溶剂使用,可以很好地保留芳香活性物质。提取过程采用超精纳米膜分离技术去除微生物和农药残留,确保精油的纯度和品质。沈鹏告诉记者,公司致力于从生物育种到精华提取的全链条研发,以科技赋能天然原料,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中国芳香植物进入国际市场。“未来准备将法国特有的天然有机植物制成芳香原料销回国内,双向市场都值得期待。”

  农业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本届博览会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精心布置展区,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草原人家画卷,蓝莓干、沙果干、牛肉干、寒地沙棘、桦树汁软糖等极具特色的农产品激发了观众对草原生活的想象。许多参观者与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展商合影,表示计划前往呼伦贝尔旅游,亲身体验草原风情。

  “欢迎来农庄”是法国最大的农家乐网络,其核心理念是让消费者直接接触法国农民、体验农业生活,并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该网络在阿尔卑斯滨海省的负责人纳丁娜·尼耶尔告诉记者,目前法国大概有9000家农场加入这一网络,为游客提供不同类型的体验,包括农场参观、产品销售、户外徒步以及住宿服务。其所在的法国南部地区,一些种植金合欢花的农场主通过“欢迎来农庄”项目,在旺季吸引游客体验采摘、购买精油产品,拓宽了收入来源。

  “法国现代农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种植模式,而是通过多元化经营提升整体收益。”尼耶尔对记者表示,一些农场主除了种植水果外,还会将农产品加工成果酱、蜜饯或手工艺美食,以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周期,也增强了市场适应能力。

  科技引领变革,农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遥感、自动化机械、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的深入应用,农业生产正朝着更精准、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加速进入智能化时代。本届农博会汇聚众多农业科技企业,从生产、经营、运输到终端销售各环节,展示着智慧农业的愿景。

  自去年起,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增设“农业技术与解决方案”展区,聚焦未来农业的核心挑战,展示业内领先的农业机械技术。在这一专业展区,记者看到不少中国企业。

  法国埃沃迈特公司是中国华测导航的法国经销商,其代理的现代农业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农民优化农机作业路径,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该系统针对欧洲地形特点进行了优化,具备极高的导航精度,符合欧盟对农药和肥料使用的严格监管。埃沃迈特公司创始人朱利安·皮奥涅是一名农民,在购买试用过华测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后,决定将其在法国市场推广。“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安装在现代拖拉机上,还可适配50年以上的老旧机型。”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农民需要精准、灵活的管理决策:今年适合种植哪些作物?如何科学安排轮作或间作提高土壤肥力?何时是最佳灌溉时间?展会上,多家农业科技企业展示智能农业管理工具,提供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法国初创企业阿索利亚便是其中之一,其综合农业数据分析平台结合农业观测大数据,为农民提供精准农业服务。“我们依托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咨询机构,结合本地农业专家建议,提供定制化农业管理方案。”该公司负责人雷米·当格拉介绍,这一平台的使用成本每年每公顷可低至1欧元,是高效、经济的管理工具。

  有关报告指出,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正加速发展,特别是在作物优化、资源管理和气候风险预测等方面。法国农业科技组织“数字农场”在本届博览会期间发起了“农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竞赛”,鼓励创业者开发面向农民、农业组织、农业院校和培训中心的智能化农业解决方案。该组织主席杰罗姆·勒鲁瓦认为,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将基于农民的具体需求展开,以提供更快速、高效的决策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农业的游戏规则”。

  (本报巴黎3月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3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华施压、威胁和讹诈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发布该白皮书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华施压、威胁和讹诈。  发言人...

    时间:03-04
  • 【公告】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等集中采访活动安排预览

      3月5日上午,开幕会前,举行“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3月5日上午,开幕会后,举行“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3月6日下午,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  3月7日上午,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  3月8日上午,第二次全体会议...

    时间:03-04
  • 【公告】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的通知

      2025年3月5日8:00—8:40(大会开幕前),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欢迎中外记者凭会议制发的记者证件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

    时间:03-04
  • 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中铝集团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铝集团纪检监察组和辽宁省抚顺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3-04
  • 民进党当局禁止与大陆理工名校交流合作 国台办:夜郎自大,阻碍交流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国务院台办微信公众号消息,民进党当局禁止与大陆理工名校交流合作,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回应表示,民进党当局禁止台湾高校与大陆七所高水平院校交流合作,损害的是台湾高校的利益,暴露的是其井底之蛙、夜...

    时间:03-04
  • 乔红委员:近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载量达全球一半以上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陈建新)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机器人技术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显著减少,近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载量达到全球二分之一以...

    时间:03-04
  •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答记者问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答记者问。  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请问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

    时间:03-04
  • 东西问·人物丨九旬耿玉琨:绘梦丝路,网红新生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九旬耿玉琨:绘梦丝路,网红新生  中新社记者 杜燕 让宝奎  九旬“丝路画家”耿玉琨,和丈夫赵以雄从20世纪70年代起沿丝绸之路考察写生,一走就是半生,写下800多万字的笔记,创作了近万幅画作。20...

    时间:03-04
  • AI“李鬼”迭出,代表委员建言人工智能治理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AI“李鬼”迭出,代表委员建言人工智能治理  中新社记者 常涛  在履职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注意到一种现象:网络上有大量AI(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内容,有的模...

    时间:03-04
  • 李书福:汽车工业想要长期发展,不能简单抄袭剽窃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张素)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工业涉及的技术门类多、知识产权广,汽车工业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依靠创新,不能简单抄袭剽窃他人的知识...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