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向星海而行 逐月宫圆梦(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5-03-04 08: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年6月,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胡浩(前左一)与同事交流嫦娥六号任务进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

2024年6月,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胡浩(前左一)与同事交流嫦娥六号任务进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胡浩在查看嫦娥六号探测器模型。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

胡浩在查看嫦娥六号探测器模型。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海运至文昌时,胡浩(左三)与运输队伍交流。

  祝寒友摄

">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海运至文昌时,胡浩(左三)与运输队伍交流。

祝寒友摄

人物小传

胡浩,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同年进入航天系统。2004年,受命组建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现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至今耕耘探月工程二十余载。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等职务。主持完成了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和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为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走进胡浩的办公室,首先被书架上一幅高清照片吸引,那是来自38万公里外的珍贵影像——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明亮皎洁,月球背面的荒凉与神秘,尽收眼底。

这定格的是中国人飞天揽月的梦圆时刻:从望月抒怀到翩然落月,从初探“月宫”到月背探秘,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20多年来,我国探月事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关,为航天精神写下生动注脚。在他看来,“奔向月球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尽管工程任务已经完成,但科学任务才刚开始,我们要开足马力奔向下一站。”

月背拓荒

“敢于在无人处为人先”

【场景】2024年6月25日,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一顶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从天际缓缓落下,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在预定区域,热情欢呼的人群中,胡浩长舒一口气。

胡浩与航天的缘分始于198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与电子对抗专业毕业的他,按照组织分配,投身航天事业。回首这40多年,他感慨:“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从没想过干别的,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容易。”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2011年,探月工程三期立项,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胡浩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全体研制队伍拼了!”胡浩说,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任务,需要闯过月面采样封装转移、月面自主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并可靠回收等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

而嫦娥六号要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面临新的挑战。月背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不到的“秘境”,其地质条件可能更加复杂,在未知着陆点取样就像是“开盲盒”。

“月背拓荒,敢于在无人处为人先。”胡浩带领团队提前谋划,评估风险,制定详细预案。通过地面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团队设计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自主功能和操作流程。“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对风险的应对能力。”胡浩说。这种严谨,保障探月工程“万无一失”。

同心向月

“只要真抓实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场景】2017年7月2日,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空气仿佛凝固。当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消息传来,胡浩的心猛地一沉。“为了如期完成三期任务目标,我们不能放弃,必须想办法。”他斩钉截铁地说。

这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全域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全盘计划调整,即将出厂的探测器系统如何安排、如何确保可靠性;二是火箭能否走出困境,何时走出困境。

但最重要的还是促使火箭尽快走出困境。根据上级要求,在统筹调整全系统计划安排的同时,胡浩带领团队一头扎进火箭故障处理中,组织专家审查、反复论证分析,提出质量保障措施,与火箭研制队伍并肩作战。900多个日夜的奔忙后,“胖五”成功“逆袭”,将嫦娥五号稳稳送入奔月轨道。

协同攻坚,是探月之旅的关键词。探月工程规模庞大、高度集成,国家航天局牵头成立由各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央企集团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近3000家单位协同攻关、近10万人共同参与。

“总设计师既像‘业主’又像‘包工头’。”胡浩幽默地说,这项工作需要对工程的整体目标负责,同时监督协调每个环节的实施,解决各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庞大复杂的系统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目标任务。

多年来,胡浩坚持“看清楚、想周全、做到位”,从轨道设计的优化到各系统的精准对接,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每次任务,团队成员们不分昼夜地工作,每个人都在岗位上默默付出。“只要真抓实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胡浩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事实也是如此。全球范围内,月球探测成功率约为53%,而我国探月工程六战六捷,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国际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嫦娥接力

“航天精神,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场景】2024年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技术人员忙碌穿梭,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井然有序中弥漫着紧张感。胡浩跟随嫦娥六号探测器正式进场,为发射做最后的准备。队伍中已经有95后青年参与进来,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执行发射任务。“干别人干不了的、只有咱们能干的事!”胡浩嘱咐。

嫦娥六号任务的主要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谈及团队,胡浩满是自豪:“航天人要有信念、有信心、有信誉、有信任。”在他看来,坚定追求梦想,对自己、同伴和事业充满信心,确保工作成果经得起检查,是航天人的宝贵品质。

从心系苍穹的老一辈科学家,到一批能挑大梁、担重任的年轻骨干专家,一代代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梦想在此刻交汇——

有青春的憧憬。“我们这代人见证科幻照进现实,有天然的民族自豪感。”90后青年一代说,要传承好航天梦的接力棒。

有攻坚的激情。“越是难走的路,越想走一走。”工程队伍中的中坚骨干说。

有殷切的期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胡浩深知,年轻人就是未来。

…………

“航天精神,就是我们的指南针。”胡浩认为,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延续,“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践行。”

星海逐浪

“我们不只在造航天器,我们还在造梦想”

【场景】胡浩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形态各异、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这都是他出差时拾捡的“纪念品”。从西北荒漠深处的深空测控站,到海拔4500米高原上的观测站,每一块石头都印刻着奔向月球的坚实足迹。

2025年是我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55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不由感怀。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的问天之幕。55年来,我国探索形成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刷新叩问宇宙的高度与深度。

胡浩介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航天整体能力,对后续任务有重要支撑作用;牵引了航天产品仪器设备的性能提升,促进了装备建设发展;带动了很多器件部件的生产和新材料、新器件的使用,月球样品研究带动了地质等其他领域发展;此外,还产生了许多边际效应,如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

“我们不只在造航天器,我们还在造梦想。”胡浩相信,航天事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的进步,更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嫦娥六号之后,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在月球上探寻水的存在;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实验……

在胡浩看来,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的门户,也是通向更远星球的跳板。“通过探月‘绕、落、回’的技术手段,我们具备了探测其他星球的能力,将不断刷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胡浩畅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4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9时举行开幕会

      2025年3月5日(星期三)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时间:03-04
  • 两会新华社权威快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定了!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4日上午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详情请看⬇...

    时间:03-04
  • 协商、调研、服务……AI带你了解两会高频词都有哪些

      今年两会,总台报道团队将引入一位特别的小“助手”——AI智能体。在昨天(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通过连接AI技术,我们洞察到世界对中国两会的高度关注,更感受到了中国实干奋进的蓬勃力量。 ...

    时间:03-04
  • 重磅微视频丨人民代表习近平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重千钧。2013年以来,人民代表习近平59次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和来自基层一线的...

    时间:03-04
  • 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回升(锐财经)

      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工人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车间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作业。  俞方平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工人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时间:03-04
  • 104项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标准物质发布

      本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孔德晨)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2024年我国新批准发布104项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标准物质,可为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计量保障,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

    时间:03-04
  • 1月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超5万亿元

      本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徐佩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今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1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1027.5亿元。其中,国债发行1018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5575.7亿元,金融债券...

    时间:03-04
  • 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亮点多活力足

      国家税务总局贵港市港北区税务局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建“青税先锋服务队”,建立“税企直联”机制,服务当地新能源(智能)汽车及电动车产业集群,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动力”。图为该局税务工...

    时间:03-04
  • “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

    时间:03-04
  • 代表委员这样书写履职答卷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左)走访乡村,倾听老人心声。  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左)走访...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