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正坚定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两会·读懂中国)

2025-03-05 08:4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成功构建,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深度求索(DeepSeek)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包容普惠……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成果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全国两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发展动能,不仅为本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也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这是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写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季莫费耶夫表示,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新动能和新优势。

《黑神话:悟空》斩获世界游戏大奖,《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屡创佳绩……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为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点赞。他认为,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建言献策,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实现更好发展。

在巴基斯坦,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凭借卓越性能和丰富功能,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了技术优势,为汽车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乌丁·马哈茂德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

“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1200万辆,中国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表示,中国的众多行业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这是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走在前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创新发展动能强大、前景广阔。

季莫费耶夫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快速进步印象深刻,他表示:“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展现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科研技术加快落地的巨大潜力,彰显了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强大实力。”

“中国正坚定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巴西247新闻网专栏作家埃利奥·德门多萨·罗查曾在华生活。他对中国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深有感触:“在中国,总能发现将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例子,科技让生活更便捷、更精彩。”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者,不仅体现了中国汽车制造能力的提升,更代表了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走在前列。”

戴维·蒙亚埃认为,中国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表示,“创新让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说,这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仅为本国提供发展动力,也为世界带来机遇”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同推动科技发展进步。

去年10月,罗查曾参与人民日报和巴西媒体“携手推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联合采访,到访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巴西圣保罗地铁2号线项目等,亲身感受中国技术给巴西发展带来的变化,“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也助力其他国家提高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季莫费耶夫表示,中国高铁、智慧港口等建造技术和方案走向世界,有力帮助其他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中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技术显著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

“中国的智慧农业技术正帮助埃及应对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挑战。”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说,科技创新是一场全球接力赛,中国已经跑在前列,但“中国不是独行者,而是开放的合作伙伴”。

去年11月,由中方设计总装的阿曼首颗人造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阿曼兰斯航天公司市场经理阿里·瓦哈比表示,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科研机构、相关部门、民营企业和阿方的竭诚合作,“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为本国提供发展动力,也为世界带来机遇。”

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助力泰国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和工业4.0等领域。林楚钦表示:“泰国希望借鉴中国成功经验加快科技发展,同时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泰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与发展。”

(本报记者李应齐、肖新新、朱玥颖、程是颉、戴楷然、时元皓、孙广勇、黄培昭、管克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5%左右”:经济目标怎么干

      3月5日,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了2025年经济增长的目标——5%左右。  这个数字引发了不少外媒的讨论,不少外媒都用“雄心勃勃”作为标题来形容中国的目标。  目标,很重要,怎么干,同样很重要。  就...

    时间:03-06
  • 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掌声雷动,在两岸引发舆论反响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李柏涛)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备受关注,特别是“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这句话,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更在两岸引发...

    时间:03-06
  •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是最大优势 聚焦五大关键词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武一力 郎朗)“科教资源丰富是湖北最大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6日在北京说。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王忠林表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

    时间:03-06
  • 开放日,广东官员齐发“英雄帖”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开放日,广东官员齐发“英雄帖”  中新社记者 李金磊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3月6日,面对中外媒体镜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发出邀约:“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在广东、...

    时间:03-06
  • 守护“高原绿” 王昆委员吁加快“新三样”固废回收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刘军)谈到如何推进青藏高原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近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要加快青藏高原地区“新三样”固废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涉及青藏高原地区“...

    时间:03-06
  •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已受理案件278件 审结首案产生积极反响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张素)自今年1月1日起,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集中受理涉外商事及仲裁司法审查等案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该法庭已受理案件278件...

    时间:03-06
  •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数字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国璇) 6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等各方面工作。去年12月,运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云冈艺术特展在...

    时间:03-06
  • 蓝天立: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李晓喻)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6日在北京表示,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

    时间:03-06
  • 包钢董事长建言:加快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孔令佑 李爱平)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加快支持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包头稀土已探明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3....

    时间:03-06
  • 黄蕾:保护涉台文物 守护共同记忆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黄蕾:保护涉台文物 守护共同记忆  中新社记者 龙敏  作为台湾卑南人后裔、连续三届履职的“老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黄蕾6日在北京表示,保护好属于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涉台文物,对促进两岸同胞...

    时间:03-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