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老破小”逆袭成“好房子”(全媒观两会)

2025-03-06 08: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载着群众对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期待。“老破小”怎么“爆改”、筹资比例怎么定、如何用新工艺打造高品质住房……为了让“好房子”从暖心愿景变成舒心日常,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怎么改、改什么

  老住户喜提新屋

  几年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的焦女士经常“破防”。

  “有时候楼上漏水,家里就成了‘水帘洞’,甚至一开空调就会跳闸。”焦女士家所在的114号楼是1978年建成的6层框架轻板实验楼,曾是一栋D级危楼。作为北京市首批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之一,114号楼如今楼内有电梯、楼下有小店,成了“明星楼”。2023年7月,焦女士和邻居们满心欢喜地拥有了面积更大、体验更佳的“好房子”。

  “这栋从原址上‘长’出的新楼,称得上‘脱胎换骨’。”同样住在劲松一区114号楼的住户李女士表示,不仅是外观,居民步道、停车位等设施也重建了,室内装修还用上了防水、防潮、防墙皮脱落的工艺。

  “因为114号楼原楼房不具备抗震加固条件,我们选择了原拆原建的改造方案,并按照现代化住宅设计标准进行重建。”劲松街道工作人员张晓磊告诉记者,除了更新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方案还注重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增加了相关配套设施。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什么时候改、最先改什么、改得好不好,群众嘴里念叨着、心里惦记着。

  “老旧小区改造,不光是简单的拆旧盖新,而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做到‘内外兼修’。我注意到,目前一些地方的老房改造项目刚解决了‘老毛病’,就碰上了‘新问题’。比如,有居民入住后发现隔音隔热效果差。”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代表说,居民最期盼改什么、怎样把钱花在刀刃上、如何减少扰民,这些都是改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及时调研居民需求,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改造方案。

  

  谁出钱、出多少

  众筹盖房实惠多

  老房变新房是不少社区居民的共同心愿。但涉及改造费用出资比例,往往众口难调。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改造项目就曾遇到过资金难题。谁出大头、谁出小头,各有各的理。最终,小营巷社区采用政府、居民、社会资本多方出资模式。

  “原本要交4万多元的改造费用,政府补贴了2万元,我们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小营巷社区居民方妙珍说。

  “我们社区有1万多名居民,其中老年人就有3000多名,很适合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工作思路。”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代表在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了关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其中就提到了资金筹措模式。这份建议得到积极回应。

  “多元资金筹措模式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新路径,通过低息贷款、税费减免、信用管理等方式,给予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合理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和长期运营权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委员点赞老旧小区改造的“众筹”模式。

  张斌委员认为,未来5年,国内还有相当规模的增量公共投资空间。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城市,在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很大。

  “在具体实践中,还需对公共投资项目引入民营资本范围等细节加以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张斌委员建议。

  

  更高效、更环保

  亮出科技放大招

  90天完成原拆原建,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的“神速”升级,引来居民一片叫好。

  “我们在改造中采用了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与预制构件结合的建筑体系。”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建国委员介绍,“打个比方,就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我们将8号楼整栋建筑科学规划为55个混凝土模块,90%以上的建筑工序在工厂内完成,再运到现场吊装、组建成完整建筑楼房。这才有了居民满意的效率。”

  “相比传统建造模式,这种建造方式减少固废排放75%,缩短工期,节省现场用工量,充分展现了建筑行业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颜建国委员告诉记者,应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把施工现场搬到工厂,不仅缩短居民回迁周期,还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超额完成5.4万个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还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人民群众对‘好日子’的定义里,‘好房子’占了很大比重。加快推广模块化建筑技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目的都是让居民住上‘好房子’。我们将努力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助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颜建国委员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6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张树新委员:螺蛳粉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销全球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副总经理张树新7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全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加速延展,柳州螺蛳粉等小产业也借此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

    时间:03-07
  • 王毅谈美所谓“印太战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在北京就美方所谓“印太战略”表示,其挑起事端,制造分歧,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当天举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国...

    时间:03-07
  • 上海统战系统搭建青年干部成长锻炼平台

      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范宇斌)近年来,上海市委统战部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思维,积极搭建青年干部成长锻炼平台,已开展三批统战系统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工作。  第三批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工作于2024年7月启动,为期一...

    时间:03-07
  • 叶正波建议:探索设立“数据特派员”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邵燕飞 鲍梦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此项工作如何进一步细化推进?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主委叶正波7日接受中...

    时间:03-07
  •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波:平潭将丰富台湾免税商品市场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平潭将继续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黄建波6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平潭将丰富台湾免税...

    时间:03-07
  • 中国科学家最新科研成果打破钙钛矿电池“短命”魔咒

      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 (记者 许婧)北京时间3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侯宇教授、杨双教授等在知名期刊Science(《科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率先揭示了新型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

    时间:03-07
  • 浙江省省长:坚持做到政府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柴燕菲 邵燕飞 王逸飞 郭其钰)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刘捷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该省将从三方面进一步推动创新浙江建设。他强调,浙江...

    时间:03-07
  • 王毅: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充满信心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表示,在中方推动下,“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正在加快,我们对达成“准则”充满信心。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邀请王毅就“中国外交...

    时间:03-07
  • 王毅: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 今后更绝无可能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在北京表示,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时间:03-07
  • 王毅答中日关系: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就中日关系作答时说,与其鼓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谨记,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邀请王毅就“中国外...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